技术新讯 > 有机化合物处理,合成应用技术 > 一种无针注射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原料与流程  >  正文

一种无针注射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原料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1-21 12:15:08

本公开涉及分析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无针注射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原料。

背景技术:

1、无针注射器是分析检测行业中所必须的样品前处理耗材之一。目前,在分析检测实验中所使用的无针注射器主要分三件式和两件式,两件式注射器由推杆和外筒组成,三件式注射器在两件式的基础上,多了胶塞的部分。在分析检测实验中,由于常用到二氯甲烷、甲醇、乙腈等有机试剂,而有机试剂会将胶塞中的助剂和硅油等成分溶解出来,进而会影响分析检测。为此,两件式的无针注射器在分析检测中应用更广。

2、然而,由于两件式无针注射器没有胶塞,其在密闭性上较三件式注射器差很多。同时,由于没有胶塞,推杆和外筒之间摩擦力会很大,影响使用。基于此,目前市场上的两件式无针注射器,在生产制备中,均会加入润滑剂,来解决密闭性和摩擦力大的问题。目前常见的润滑剂有油酸酰胺、2-肉豆蔻酰基甘氨酰胺、硬脂酸酯等。这些润滑剂的加入,在遇到二氯甲烷、正己烷等有机试剂时,依然会有少量析出,从而导致样品污染,影响痕量分析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高两件式无针注射器的密封性,以及降低其本底析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无针注射器原料,包括聚丙烯树脂和润滑剂;

3、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1000:1~5000:1;

4、所述润滑剂包括油酸酰胺和滑石粉,所述油酸酰胺和所述滑石粉的质量比为0.5:1~2.5:1;

5、所述滑石粉的粒径为1~3.5微米。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2000:1~3000:1。

6、更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2000:1。

7、优选地,所述油酸酰胺和所述滑石粉的质量比为1.0:1~1.5:1。

8、优选地,所述滑石粉的粒径小于5微米。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无针注射器的制备方法,将聚丙烯树脂与润滑剂充分混合,经注塑机注射成型;

10、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1000:1~5000:1;

11、所述润滑剂包括油酸酰胺和滑石粉,所述油酸酰胺和所述滑石粉的质量比为0.5:1~2.5:1;

12、所述滑石粉的粒径小于5微米。

13、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2000:1~3000:1。

14、更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2000:1;

15、所述油酸酰胺和所述滑石粉的质量比为1.0:1~1.5:1。

16、优选地,所述滑石粉的粒径为1~3.5微米。

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无针注射器,所述无针注射器由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原料制成。

18、本公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9、油酸酰胺与滑石粉按特定比例混合后,油酸酰胺会包裹在滑石粉上,增强了滑石粉的无机界面与聚丙烯树脂粒子有机界面的互容性,提升了密封效果。同时,滑石粉对于油酸酰胺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让油酸酰胺不会轻易从注射器中析出,起到降低本底的作用。因此,得到的两件式无针注射器密封性良好,润滑剂的析出可比现有常规产品低80%以上,能够满足其作为痕量分析检测的使用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无针注射器原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烯树脂和润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2000:1~300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200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酸酰胺和所述滑石粉的质量比为1.0:1~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石粉的粒径为1~3.5微米。

6.一种无针注射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丙烯树脂与润滑剂充分混合,经注塑机注射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2000:1~300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2000: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石粉的粒径为1~3.5微米。

10.一种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注射器由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原料制成。

技术总结本公开涉及一种无针注射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原料,原料包括聚丙烯树脂和润滑剂;所述聚丙烯树脂与所述润滑剂的质量比为1000:1~5000:1;所述润滑剂为油酸酰胺和滑石粉,所述油酸酰胺和所述滑石粉的质量比为0.5:1~2.5:1;所述滑石粉的粒径小于5微米。本公开通过对配方改进,所得到两件式无针注射器密封性良好,且润滑剂的析出可比现有常规产品低80%以上,能够满足其作为痕量分析检测的使用要求。技术研发人员:潘光照,潘德弟,陈武炼,金叶青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凯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1/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20/3350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