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海缆及动态海缆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海缆及动态海缆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06 12:23:23

本发明涉及海缆的,尤其涉及一种海缆及动态海缆系统。

背景技术:

1、为了适应浮式平台的运动以及波浪、洋流的载荷,动态海缆在水中将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悬链线、缓波形、陡波形等。而这些线型的实现,是依赖于一系列的防护附件并通过一整套设计分析工作来完成的。在现有的动态海缆系统中,如何可靠、稳定地运行,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2、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动态海缆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受到海生物附着的困扰,导致其线型坍塌,或是附件受损,原始设计线型崩溃,引起动态系统构型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缆及动态海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在长时间保持动态海缆构型的缺陷。

2、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海缆,包括缆芯,所述缆芯外依次包裹有包带层、铠装层和护套层,所述护套层包括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其中,所述第一护套层和所述第二护套层之间形成有容纳间隙,所述容纳间隙内填充有流动介质以形成介质层,所述介质层用于在不同状态下输入不同密度的流动介质,以调节海缆整体的密度。

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海缆,所述缆芯包括多个扇形的输送模块,多个输送模块绞合形成圆柱状的所述缆芯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输送模块上设有电单元和光单元。

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海缆,所述输送模块包括扇形的外形层,所述外形层内开设有用于电单元和光单元穿设的通道,相邻所述外形层之间绞合。

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海缆,相邻所述外形层之间设有咬合结构,以使相邻的所述外形层之间通过咬合结构互锁。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海缆,所述咬合结构包括凹凸咬合结构。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海缆,所述缆芯包括三个输送模块,三个输送模块之间的夹角为120°,三个输送模块绞合形成圆柱状的所述缆芯结构,且每一所述输送模块上设有一个电单元和两个光单元。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海缆,所述缆芯的失圆度小于0.5%-1%。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海缆,所述电单元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导体、第一屏蔽层、绝缘层、第二屏蔽层、第一阻水带、第三屏蔽层、第二阻水带和分相保护套。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海缆,所述铠装层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铠装垫层、第一铠装层、第一铠装包带、第二铠装层和第二铠装包带。

11、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态海缆系统,包括浮式平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海缆,所述海缆一端通过弯曲加强件与所述浮式平台连接,海缆的另一端设于海床上,在所述浮式平台与海床之间的海缆上设有配重装置和浮力装置,以形成动态海缆构型。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缆及动态海缆系统,通过在缆芯外部的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之间设置流动的介质层,从而能够通过调整海缆结构中的介质材料成分,使得海缆密度变化,得以改善海缆运行过程中的线型,适应长期运行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缆,包括缆芯,所述缆芯外依次包裹有包带层、铠装层和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包括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多个扇形的输送模块,多个输送模块绞合形成圆柱状的所述缆芯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输送模块上设有电单元和光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块包括扇形的外形层,所述外形层内开设有用于电单元和光单元穿设的通道,相邻所述外形层之间绞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缆,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外形层之间设有咬合结构,以使相邻的所述外形层之间通过咬合结构互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结构包括凹凸咬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三个输送模块,三个输送模块之间的夹角为120°,三个输送模块绞合形成圆柱状的所述缆芯结构,且每一所述输送模块上设有一个电单元和两个光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的失圆度小于0.5%-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单元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导体、第一屏蔽层、绝缘层、第二屏蔽层、第一阻水带、第三屏蔽层、第二阻水带和分相保护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铠装垫层、第一铠装层、第一铠装包带、第二铠装层和第二铠装包带。

10.一种动态海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海缆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海缆及动态海缆系统,该海缆包括缆芯,缆芯外依次包裹有包带层、铠装层和护套层,护套层包括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其中,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之间形成有容纳间隙,容纳间隙内填充有流动介质以形成介质层,介质层用于在不同状态下输入不同密度的流动介质,以调节海缆整体的密度。本发明通过在缆芯外部的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之间设置流动的介质层,从而能够通过调整海缆结构中的介质材料成分,使得海缆密度变化,得以改善海缆运行过程中的线型,适应长期运行需求。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薛驰,谢书鸿,葛言杰,张亮亮,沙昊然,叶金钰,蒋丽宾,张天翼,缪巍峰,潘爱荣,陈凡,聂影,陈飞,倪沈辉,王佳佳,谭爱林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2/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04/3410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