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6:25:13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在相关技术中,两个电池之间的串并联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来实现,以获得具有至少两个电池的电池模组。具体地,电池具有极柱,在两个电池中,采用具有导电性能的汇流排,并将汇流排的首尾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电池的极柱上,如此实现两个电池的电连接。然而,若以此法装配组成电池模组,当电池模组内的某个电池需要维护且更换时,工作人员难以将该电池取出,维护、更换新电池的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内的单个电池难以被拆卸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极柱组件和弹性支撑件,极柱组件密封连接于壳体,极柱组件具有第一铆接凹槽,第一铆接凹槽朝向壳体内部凹陷,弹性支撑件弹性抵接于第一铆接凹槽内。

3、可选地,弹性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至少一个触指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触指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触指部绕自身的长度方向扭转,触指部的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一连接部的外周侧以及第二连接部的外周侧,以形成用于与第一铆接凹槽弹性抵接的第一抵接端。

4、可选地,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铆接凹槽的底壁的一侧,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贯穿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以供汇流排穿过第一连接部,触指部的至少部分露出于容置槽,以形成用于与汇流排弹性抵接的第二抵接端。

5、可选地,在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中,至少第一抵接端具有尖锐结构。

6、可选地,第一抵接端刺入第一铆接凹槽的侧壁面的深度为x,满足关系式:0.05mm≤x≤1mm。

7、可选地,第一铆接凹槽的侧壁面的面积为s1,第一铆接凹槽的侧壁面被第一抵接端刺入的总面积为s2,满足关系式:s2>0.1s1。

8、可选地,触指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全部触指部沿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全部触指部之间限定出供汇流排插接的插接腔。

9、可选地,极柱组件包括外接端子和内接端子,外接端子与内接端子tox铆接,外接端子形成有第一铆接凹槽。

1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汇流排和上述的电池,汇流排插接于弹性支撑件内,并与弹性支撑件抵接。

11、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铆接凹槽为极柱组件经铆接工艺后形成的凹槽结构,弹性支撑件依靠自身的弹力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铆接凹槽内。在装配形成电池模组时,将汇流排插入两个电池的弹性支撑件内,弹性支撑件依靠自身的弹力夹紧汇流排,如此,在实现两个电池电连接的同时,实现汇流排与电池的可拆卸连接,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更换电池的效率,以及有利于降低维护、更换电池的成本。此外,通过将弹性支撑件填充于第一铆接凹槽内,一方面,可提高第一铆接凹槽的稳固性,降低极柱组件分离的风险,另一方面,汇流排插入弹性支撑件内时,弹性支撑件在汇流排的作用下进一步抵紧第一铆接凹槽,如此可提高铆接结合效果,从而提高过流能力。而且,汇流排插入弹性支撑件后,能够对第一铆接凹槽起填充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极柱组件的结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极柱组件和弹性支撑件,所述极柱组件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极柱组件具有第一铆接凹槽,所述第一铆接凹槽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凹陷,所述弹性支撑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铆接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铆接凹槽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以供汇流排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触指部的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容置槽,以形成用于与汇流排弹性抵接的第二抵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抵接端和所述第二抵接端中,至少所述第一抵接端具有尖锐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端刺入所述第一铆接凹槽的侧壁面的深度为x,满足关系式:0.05mm≤x≤1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接凹槽的侧壁面的面积为s1,所述第一铆接凹槽的侧壁面被所述第一抵接端刺入的总面积为s2,满足关系式:s2>0.1s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指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全部所述触指部沿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全部所述触指部之间限定出供汇流排插接的插接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包括外接端子和内接端子,所述外接端子与所述内接端子tox铆接,所述外接端子形成有所述第一铆接凹槽。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汇流排插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内,并与所述弹性支撑件抵接。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其中,电池包括壳体、极柱组件和弹性支撑件,极柱组件密封连接于壳体,极柱组件具有第一铆接凹槽,第一铆接凹槽朝向壳体内部凹陷,弹性支撑件弹性抵接于第一铆接凹槽内。电池模组包括汇流排和上述的电池,汇流排插接于弹性支撑件内,并与弹性支撑件抵接。第一铆接凹槽为极柱组件经铆接工艺后形成的凹槽结构,弹性支撑件依靠自身的弹力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铆接凹槽内。在装配形成电池模组时,将汇流排插入两个电池的弹性支撑件内,弹性支撑件依靠自身的弹力夹紧汇流排,如此,在实现两个电池电连接的同时,实现汇流排与电池的可拆卸连接。技术研发人员:陈圣立,张瑞朋,庞树,杜晓淳,周贤,於洪将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8技术公布日:2024/12/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496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