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判定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1 08:40:48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铁路运输,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判定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列车在车站的到发时间编排与进路分配是编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障运营安全,编图人员根据不同种类的列车间隔数据来约束车站到、发、通过等时间。目前运营现状中,车站间隔数据主要依靠车站技术人员手工形式记录,编图人员需根据车站技术人员提供的多种结构的数据反复核对列车间隔是否满足要求。这种人工判断、人工核对列车数据的方法耗费了大量人力时间成本,效率低下。
2、目前研究中,虽然已有基于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数据设计方法,但既有方法只给出了用于数字化列车间隔数据的数据结构,列车间隔时间仅取冲突进路的进路占用时间最大值。既有研究中的数据结构冗余较多,数据存储量较大,间隔判定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列车间隔类型与进路冲突之间的关系,没有指出不同间隔数据的具体自动化计算方式,编图人员依然需要给定的数据结构去手动全面录入间隔数据,工作量巨大且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基于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判定方法,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判定方法,包括:
3、建立分层级列车间隔数据结构,所述分层级列车间隔数据结构包括四种数据类型,分别是局管内通用间隔数据、线路内通用间隔数据、车站内通用间隔数据和车站特殊间隔数据;
4、设定基于进路冲突的车站特殊间隔计算方法;
5、通过分层级列车间隔数据结构,基于进路冲突的车站特殊间隔计算方法,进行分层级的列车间隔数据的生成与管理;
6、根据生成的列车间隔数据进行列车间隔时间判定。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局管内通用间隔数据的属性包括:局编号、局间隔序号、线路分类、前车类型、后车类型以及各间隔时间;
8、线路内通用间隔数据的属性包括:线路、局编号、线间隔序号、前车类型、后车类型以及各间隔时间;
9、车站内通用间隔数据的属性包括:线路、车站、车站间隔序号、前车类型、后车类型以及各间隔时间;
10、车站特殊间隔数据的属性包括:车站、前车来向区间、前车去向区间、前车股道、前车进路、后车来向区间、后车去向区间、后车股道、后车进路、前车类型、后车类型、间隔类型以及间隔时间。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进路冲突的车站特殊间隔计算方法包括:
12、制定车站进路冲突与列车间隔数据的对应关系表;
13、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表获取不同车站进路冲突与列车间隔数据的关系;
14、基于不同车站进路冲突与列车间隔数据的关系,计算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时间。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制定车站进路冲突与列车间隔数据的对应关系表包括:
16、将冲突的两进路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前车进路和后车进路;
17、根据进路正常办理的作业类型,将前车进路和后车进路分为接车进路、发车进路和通过进路;
18、给出冲突的前车进路和后车进路分别为接车进路、发车进路和通过进路时对应的列车间隔数据,形成对应关系表,所述对应关系表包括列车间隔类型,列车间隔类型对应的间隔符号,决定间隔时间的决定进路类型以及决定间隔时间的决定作业类型。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公式为:
20、t间隔=θ前(t标+t闭+t列)+θ后(t站外+t进站)+
21、t作业+θ延续t延续-θ头标t头标+ε;
22、其中,t标+t闭+t列通过调度数据直接获取,或通过距离和平均速度计算:
23、
24、其中,t站外+t进站通过调度数据直接获取,或通过距离和平均速度计算:
25、
26、其中,t头标通过调度数据直接获取,或通过距离和平均速度计算:
27、
28、式中,t间隔表示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时间,t标表示列车从停车标至出站信号机的时间,t闭表示列车经过闭塞分区时间,t列表示列车经过一个列车长度的时间,t站外表示到站列车进站前的站外走行时间,t进站表示列车进站时间,t作业表示列车办理到达、出发、通过、通通技术作业的时间,取决于列车作业方式,t延续表示列车进入车站股道后进路不解锁而延续的时间,t头标表示列车完全进入股道后运行至停车标的时间,θ前表示前车进路是否决定进路,如果是,取1,否则取0,θ后表示后车进路是否决定进路,如果是,取1;否则取0,θ延续表示是否采用延续进路,如果是,取1;否则取0,θ头标表示是否考虑列车完全进入股道后运行至停车标的时间,如果是,取1;否则取0,l标表示列车从停车标至出站信号机的距离;l闭表示闭塞分区的距离;l列表示列车长度;l站外表示到站列车进站前的站外走行距离;l进站表示进站信号机至列车停车标之间的距离;l头标表示列车完全进入股道后运行至停车标的距离;ε表示安全冗余参数。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分层级列车间隔数据结构,基于进路冲突的车站特殊间隔计算方法,进行分层级的列车间隔数据的生成与管理包括:
30、基于路局下发文件录入局管内通用间隔数据;
31、结合路局下发文件与线路具体情况录入线路内通用间隔数据;
32、结合路局下发文件与站内具体情况录入车站内通用间隔数据;
33、基于进路冲突情况生成车站特殊间隔数据。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进路冲突情况生成车站特殊间隔数据包括:
35、选择需要生成特殊间隔数据的车站;
36、自动搜索冲突进路;
37、根据需要设置安全冗余参数ε;
38、遍历所有冲突进路,使用基于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计算方法自动生成车站特殊间隔数据。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生成的列车间隔数据进行列车间隔时间判定包括:
40、创建车站特殊间隔字典dicspec、车站内通用间隔字典dicstation、线路内通用间隔字典dicline和局管内通用间隔字典dicbureau;
41、基于列车数据,结合车站数据、线路数据和局管数据,分别计算哈希值,基于哈希值,依次在哈希值对应的字典中进行检索,输出相应间隔时间。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创建车站特殊间隔字典dicspec、车站内通用间隔字典dicstation、线路内通用间隔字典dicline和局管内通用间隔字典dicbureau包括:
43、遍历车站特殊间隔数据,结合车站编码、前车来向区间正线编码、前车进路编码、前车去向区间正线编码、后车来向区间正线编码、后车进路编码、后车去向区间正线编码、间隔类型、前车类型和后车类型计算哈希值hashspec,以hashspec值为key,车站特殊间隔数据为value创建车站特殊间隔字典dicspec;
44、遍历车站内通用间隔数据,结合线路编码、车站编码、前车类型和后车类型计算哈希值hashstation,以hashstation值为key,车站内通用间隔数据为value创建车站内通用间隔字典dicstation;
45、遍历线路内通用间隔数据,结合线路编码、局编号、前车类型和后车类型计算哈希值hashline,以hashline值为key,线路内通用间隔数据为value创建线路内通用间隔字典dicline;
46、遍历局管内通用间隔数据,结合局编号、线路分类、前车类型和后车类型计算哈希值hashbureau,以hashbureau值为key,局管内通用间隔数据为value创建局管内通用间隔字典dicbureau。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列车数据,结合车站数据、线路数据和局管数据,分别计算哈希值,基于哈希值,依次在哈希值对应的字典中进行检索,输出相应间隔时间包括:
48、基于列车数据与车站数据计算哈希值hashspec,在车站特殊间隔字典dicspec中检索,如果检索成功,则输出间隔时间;
49、否则,基于列车数据与车站数据计算哈希值hashstation,在车站内通用间隔字典dicstation中检索,如果检索成功,则输出相应间隔时间;
50、否则,基于列车数据和线路数据计算哈希值hashline,在线路内通用间隔字典dicline中检索,如果检索成功,则输出相应间隔时间;
51、否则,基于列车数据和所属路局计算哈希值hashbureau,在局管内通用间隔字典dicbureau中检索,如果检索成功,则输出相应间隔时间;
52、否则,提示间隔数据未找到。
5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列车间隔判定系统,包括:
54、建立单元,用于建立分层级列车间隔数据结构,所述分层级列车间隔数据结构包括四种数据类型,分别是局管内通用间隔数据、线路内通用间隔数据、车站内通用间隔数据和车站特殊间隔数据;
55、设定单元,用于设定基于进路冲突的车站特殊间隔计算方法;
56、生成单元,用于通过分层级列车间隔数据结构,基于进路冲突的车站特殊间隔计算方法,进行分层级的列车间隔数据的生成与管理;
57、判定单元,用于根据生成的列车间隔数据进行列车间隔时间判定。
5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列车间隔判定设备,包括:
59、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60、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判定方法。
6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判定方法。
62、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3、1)通过计算机记录各类列车间隔数据,通过层级划分减少数据冗余量与存取压力,实现数据按需管理。
64、2)基于车站进路冲突实现车站特殊间隔数据的自动生成,减少技术人员数据录入压力,降低数据录入出错概率。
65、3)实现各类列车间隔时间的快速判定,可服务于列车运行图冲突实时检查,提高编图效率,保障行车安全。
66、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提出。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说明书附图变得明显。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328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