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线固定底座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23:51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线固定底座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车辆的车顶集成装置(如传感器、天线等)的固定方式为:首先将车顶集成装置安装在底座上,然后将底座的设置方式为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辆的原行李架的固定点处,最后将车顶集成装置的线束通过车顶的鲨鱼鳍过线孔穿入车内以与后备箱内的计算平台连接。
2、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车辆改为了全景玻璃天窗,车顶的行李架和鲨鱼鳍过线孔也逐渐被取消,这就会导致无法保证对安装有车顶集成装置的底座的固定效果、用于供车顶集成装置的线束的通过效果和对用于供车顶集成装置的线束通过的鲨鱼鳍过线孔的密封效果。
3、虽然也有部分车辆的车顶保留了鲨鱼鳍过线孔,但是鲨鱼鳍过线孔内不仅仅有天线,还有摄像头等智能检测装置,因此对空间和电磁屏蔽的要求较高,无人驾驶车辆的车顶所安装的大量传感器的线束的电磁感应对车辆的后置摄像头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从鲨鱼鳍穿过线束不再在是一个完美的方案。
4、另外,由于车顶所集成的传感器、天线等部件的增加,它们的线束的总直径也在增加,而鲨鱼鳍过线孔的空间有限,已逐渐无法供全部线束通过,更无法在鲨鱼鳍过线孔处设置密封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线固定底座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全景玻璃天窗的车辆无法保证用于供车顶集成装置的线束的通过效果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线固定底座,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车身上设置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一过线孔,过线固定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底座主体与车身可拆卸地连接以用于安装车辆的电子元器件,底座主体上设置有容纳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均与容纳腔连通且分别位于容纳腔的相对两侧,以用于供线束穿过,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分别位于容纳腔的靠近和远离车身的一侧;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安装在第三过线孔处且套设在线束外;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夹设在底座主体和车身之间。
3、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卡接槽,底座主体上设置有位于容纳腔的一侧的环形卡接凸缘,环形卡接凸缘的内壁面用于围成第三过线孔,且环形卡接凸缘的内侧用于与环形卡接槽的槽口卡接,以将第一密封件安装在第三过线孔处。
4、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包括:线束固定部,线束固定部位于容纳腔内,线束固定部用于套设在线束上且与线束过盈连接;底座连接部,环形卡接槽设置在底座连接部上,以使底座连接部与环形卡接凸缘卡接;过渡连接部,过渡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线束固定部和底座连接部连接。
5、进一步地,环形卡接槽的槽壁面与环形卡接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e,其中,e为锐角;和/或底座连接部为圆锥形结构,环形卡接槽的槽壁面与圆锥形结构的外周面之间的夹角为f,圆锥形结构的外周面与圆锥形结构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g,其中,f>(90°-g)。
6、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四过线孔,第四过线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第一孔体的孔径小于第二孔体的孔径,第一孔体设置在线束固定部上以与线束过盈配合,第二孔体设置在底座连接部上。
7、进一步地,过渡连接部与线束固定部的连接处位于第二孔体内,过渡连接部的内壁面与圆锥形结构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h,其中,h为锐角。
8、进一步地,底座主体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以围成容纳腔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位于第二座体的靠近车身的一侧,第二过线孔设置在第一密封件上,第三过线孔设置在第二密封件上。
9、进一步地,过线固定底座包括设置在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的第三密封件。
10、进一步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环形插接凸缘,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环形插接凹槽,环形插接凸缘与环形插接凹槽插接配合;第三密封件为设置在环形插接凹槽内的密封胶圈,密封胶圈的一侧与环形插接凹槽的槽底面抵接,密封胶圈的另一侧与环形插接凸缘的远离第一座体的一侧抵接。
11、进一步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环形插接凹槽,第三密封件为密封胶圈,密封胶圈的一侧与环形插接凹槽的槽底面抵接,密封胶圈的另一侧与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中的另一个抵接。
12、进一步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垫片,密封垫片上设置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五过线孔。
13、进一步地,过线固定底座包括至少部分涂覆在第一座体的外周面与车身之间的密封胶层。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的过线固定底座,车身上设置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一过线孔,过线固定底座安装在车身上且位于第一过线孔处。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过线固定底座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车身上设置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一过线孔,过线固定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底座主体与车身可拆卸地连接以用于安装车辆的电子元器件,底座主体上设置有容纳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均与容纳腔连通且分别位于容纳腔的相对两侧,以用于供线束穿过,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分别位于容纳腔的靠近和远离车身的一侧;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安装在第三过线孔处且套设在线束外;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夹设在底座主体和车身之间。这样,本实用新型的过线固定底座通过设置底座主体和位于底座主体上且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一密封件,在用于安装车辆的电子元器件的底座主体上实现了对线束的通过、固定和对相应的过线孔的密封,解决了用于供车顶集成装置的线束的通过效果和对用于供车顶集成装置的线束通过的鲨鱼鳍过线孔的密封效果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车身上设置有用于供线束(200)穿过的第一过线孔,所述过线固定底座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卡接槽(21),所述底座主体(1)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一侧的环形卡接凸缘,所述环形卡接凸缘的内壁面用于围成所述第三过线孔(13),且所述环形卡接凸缘的内侧用于与所述环形卡接槽(21)的槽口卡接,以将所述第一密封件(2)安装在所述第三过线孔(13)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线束(200)穿过的第四过线孔(22),所述第四过线孔(2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体(221)和第二孔体(222),所述第一孔体(22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孔体(222)的孔径,所述第一孔体(221)设置在所述线束固定部(23)上以与所述线束(200)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孔体(222)设置在所述底座连接部(2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部(25)与所述线束固定部(23)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孔体(222)内,所述过渡连接部(25)的内壁面与所述圆锥形结构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h,其中,h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1)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以围成所述容纳腔(11)的第一座体(101)和第二座体(102),所述第一座体(101)位于所述第二座体(102)的靠近所述车身的一侧,所述第二过线孔(12)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件(2)上,所述第三过线孔(13)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固定底座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101)和所述第二座体(102)之间的第三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101)和所述第二座体(102)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环形插接凹槽(15),所述第三密封件为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的一侧与所述环形插接凹槽(15)的槽底面抵接,所述密封胶圈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座体(101)和所述第二座体(102)中的另一个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线束(200)穿过的第五过线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固定底座包括至少部分涂覆在所述第一座体(101)的外周面与所述车身之间的密封胶层。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线固定底座,所述车身上设置有用于供线束(200)穿过的第一过线孔,所述过线固定底座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过线孔处。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线固定底座及车辆,过线固定底座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车身上设置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一过线孔,过线固定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底座主体与车身可拆卸地连接以用于安装车辆的电子元器件,底座主体上设置有容纳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均与容纳腔连通且分别位于容纳腔的相对两侧,以供线束穿过,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分别位于容纳腔的靠近和远离车身的一侧;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安装在第三过线孔处且套设在线束外;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夹设在底座主体和车身之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采用全景玻璃天窗的车辆无法保证用于供车顶集成装置的线束的通过效果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马睿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7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05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