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27:36
本发明涉及车辆热管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车辆的舒适性,通常在车辆内设置热管理系统,以便于利用热管理系统对车舱温度进行调节。
2、但是,现有热管理系统的冷媒流动路径较为单一,无法选择性控制冷媒与冷却液的热交换,降低热管理系统的使用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在实现调整车舱内温度的同时,还可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选择性调整冷媒流动路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热管理系统的冷媒流动路径单一,使用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适于相互换热的冷媒子系统和冷却液子系统,所述冷媒子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用于调节车舱内温度;用于与所述冷却液子系统换热的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旁通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并联连接;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二换热支路和所述旁通流路相连以控制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或所述旁通流路连通。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通过设置并联连接的旁通流路与第二换热支路以及设置切换模块控制第一换热支路与第二换热支路或旁通流路连通,因第二换热支路与冷却液子系统换热,这样在利用第一换热支路调节车舱内温度时,即可利用切换模式控制经第一换热支路排出的冷媒的流向,从而实现控制冷媒是否与冷却液子系统进行换热,提升热管理系统的使用灵活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串联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二开关阀串联于所述旁通流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均为电子膨胀阀。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子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支路,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用于与电池包进行换热,所述第三换热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回气口相连。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支路上设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用于与所述电池包进行换热。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旁通流路可切换连通,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回气口可切换连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或所述旁通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控制流经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的冷媒或流经所述旁通流路内的冷媒单向流至所述第三换热支路;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一端还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换热支路内的冷媒单向流至所述第二换热支路。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相连。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支路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一冷却液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相互换热,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为所述冷媒子系统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为所述冷却液子系统的一部分。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四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设有车内冷凝器,所述车内冷凝器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车内冷凝器用于调节车舱内温度。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冷凝器与所述排气口之间设有第五电子膨胀阀。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调节车舱内温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子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被构造成可存储冷媒和释放冷媒,所述储液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之间。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子系统还包括:车外冷凝器,所述车外冷凝器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用于调节车舱内温度的第四换热支路,所述第四换热支路分别与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回气口相连。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并联连接。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外冷凝器的出口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车外冷凝器内的冷媒单向流出的第三单向阀。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支路上设有车内蒸发器,所述车内蒸发器用于调节车舱内温度。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外冷凝器与所述排气口之间设有第六电子膨胀阀;和/或,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入口端设有第七电子膨胀阀。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冷却液子系统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
2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前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2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前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升车辆的舒适性,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2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适于相互换热的冷媒子系统和冷却液子系统,所述冷媒子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串联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二开关阀串联于所述旁通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均为电子膨胀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子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支路,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用于与电池包进行换热,所述第三换热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回气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上设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用于与所述电池包进行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旁通流路可切换连通,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回气口可切换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或所述旁通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控制流经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的冷媒或流经所述旁通流路内的冷媒单向流至所述第三换热支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一冷却液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相互换热,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为所述冷媒子系统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为所述冷却液子系统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通过第四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设有车内冷凝器,所述车内冷凝器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车内冷凝器用于调节车舱内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冷凝器与所述排气口之间设有第五电子膨胀阀。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调节车舱内温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子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被构造成可存储冷媒和释放冷媒,所述储液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子系统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冷凝器和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并联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冷凝器的出口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车外冷凝器内的冷媒单向流出的第三单向阀。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支路上设有车内蒸发器,所述车内蒸发器用于调节车舱内温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冷凝器与所述排气口之间设有第六电子膨胀阀;和/或,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冷却液子系统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
2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适于相互换热的冷媒子系统和冷却液子系统,冷媒子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支路、旁通流路和切换模块,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排气口相连用于调节车舱内温度,第二换热支路用于与冷却液子系统换热,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与回气口相连,旁通流路与第二换热支路并联连接,切换模块分别与第一换热支路、第二换热支路和旁通流路相连以控制第一换热支路与第二换热支路或旁通流路连通。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可在调节车舱内温度时选择性控制冷媒是否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提升热管理系统的使用灵活性。技术研发人员:谭东升,彭旺,吕书军,曹浩,周文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07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可变形胶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