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31:34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现代底盘技术发展,特别是线控技术逐渐落地实现,“滑板底盘”这个新名词越来越受人关注。此项技术有其独有特点:底盘和车体分体开发,同个底盘可以适用不同车体结构,造出各式样的车型;高度集成化的底盘线控、域控、热管理和电动车电池技术占据较小的空间,为车体提供更大的人机活动空间,因此“滑板底盘”的出现极大缩减底盘研发费用和车型开发时间。
2、目前市场中,对于应用滑板底盘的电动汽车,底盘车架一般有刚性和柔性两个方式连接到车体。
3、现有的车辆存在以下问题:对于同一种车架,无法根据不同连接需求选择不同刚度的连接方式,导致车架的开发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车辆。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车架,所述车身包括门槛以及与所述门槛连接的车体;其中,
3、所述车架沿第一方向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通过第一支架与所述门槛连接,或,所述第二侧通过第二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
4、可选地,所述门槛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架为刚性支架;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车架连接,使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为一个整体。
5、可选地,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部下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门槛的最低高度,所述门槛为l形结构。
6、可选地,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部下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车体下表面的高度;
7、所述车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连接。
8、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一紧固件;
9、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套管,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安装部紧固连接。
10、可选地,所述车体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支架为柔性支架;
11、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车架连接,使所述第二支架缓冲所述车体和所述车架的振动。
12、可选地,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车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表面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车辆包括第二紧固件;
14、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套管,使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车体紧固连接。
15、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柔性基体和第三套管;
16、所述柔性基体套设于所述第三套管外,所述柔性基体与所述车架的第二侧连接;
17、所述柔性基体与所述车体连接;
18、所述第三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
19、可选地,所述柔性基体的外周上设置有凹槽,以降低所述柔性基体的刚度。
20、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车架第二侧固定连接的衬套支架,所述柔性基体包括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
21、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三套管的两端,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连接并固定所述第三套管,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车体连接;
22、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连接处拼接形成限位槽;
23、所述衬套支架包括与所述限位槽对应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24、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电池包;
25、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车架和所述电池包之间;
26、所述电池包通过第三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的第一侧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门槛连接,所述车架的第二侧可以通过第二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这样,对于不同连接需求的车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所述车架可以通用,进而可以降低车架的开发成本。
技术特征: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车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架为刚性支架;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车架连接,使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为一个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部下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门槛的最低高度,所述门槛为l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部下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车体下表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一紧固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支架为柔性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车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表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车辆包括第二紧固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柔性基体和第三套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体的外周上设置有凹槽,以降低所述柔性基体的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车架第二侧固定连接的衬套支架,所述柔性基体包括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电池包;
技术总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车架;其中,所述车身包括门槛以及与所述门槛连接的车体;所述车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通过第一支架与所述门槛直接连接,或,所述第二侧通过第二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对于不同连接需求的车型,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车架可以通用,进而可以降低车架的开发成本。技术研发人员:林元辉,张勋,章峰,杨鹏,黄诗亮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7技术公布日:2024/6/2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77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