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39:51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越来越高,电池的发热量也随之增大,由此,具有冷却速度快、比容大、换热系数高等特点的液冷散热系统逐渐成为主流的散热方式。液冷系统的运行原理是通过将液冷板内部冷却液与电池表面接触后,将产生的热量带到电池系统外部,从而达到电池冷却降温的价值作用,所以,作为液冷系统核心部件的液冷板变得尤为重要。

2、现在常用的液冷板主要由流道板、上平板、进水口、出水口等部分组成,流道板和上平板材质通常为铝,考虑到传热效率,厚度一般设置在1mm左右,这也导致了液冷板整体的强度不会太高。而在采用ctp方案的动力电池包中,由于没有侧板、钢带的束缚,电芯的过度膨胀可能会导致液冷板出现变形、扭曲,影响液冷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电池包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在不增加电池包厚度的前提下,通过对结构的改进以实现提升液冷板强度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液冷板,包括:

4、第一板体,其设置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且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两侧形成有用于放置电芯的放置位;

5、第二板体,其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流道;

6、第二板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与第二表面相连,以使流道与第二表面构成过液空间,且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与过液空间连通。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流道的延伸方向一致。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液接口与出液接口沿流道的延伸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的两端。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设置有四条,并均匀设置在第一表面上。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垂直于第一表面的厚度设置为0.5mm-1mm。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沿其延伸方向的端部设置为圆弧状或平角状或椭圆状。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上还对应进液接口与出液接口分别设置有进液道、出液道,进液道与出液道均与流道连通。

13、在进一步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液道的延伸方向与流道的延伸方向一致,和/或出液道与流道的延伸方向一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设置有至少两条,并均匀设置在第二板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

15、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芯模组,应用有如上述的液冷板。

16、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实施例中,第一板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两侧形成有用于放置电芯的放置位,从而在不影响电池包厚度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加强筋,使得液冷板的强度得以提升,也更方便对电芯进行定位安装。

技术特征:

1.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流道(21)的延伸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口(12)与所述出液接口(13)沿所述流道(21)的延伸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设置有四条,并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厚度设置为0.5mm-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沿其延伸方向的端部设置为圆弧状或平角状或椭圆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2)朝向所述第一板体(1)的一侧上还对应所述进液接口与所述出液接口分别设置有进液道(22)、出液道(23),所述进液道(22)与所述出液道(23)均与所述流道(2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道(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流道(21)的延伸方向一致,和/或所述出液道(23)与所述流道(21)的延伸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21)设置有至少两条,并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2)朝向所述第一板体(1)的一侧。

10.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液冷板。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芯模组,其中,液冷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设置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且第一板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两侧形成有用于放置电芯的放置位;第二板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流道;第二板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与第二表面相连,以使流道与第二表面构成过液空间,且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与过液空间连通。通过上述的设置,从而在不影响电池包厚度的情况下,使得液冷板的强度得以提升,也更方便对电芯进行定位安装。技术研发人员:张震,陈河盛,范念中,周红权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7技术公布日:2024/7/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00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