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45:00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的电芯正负极片分别设置有极耳进行电流导出,并通过将两电芯极性相反的极耳互相连接来实现多个电芯之间的串联,以提高电池性能。多个电芯串联之后需要进行封装,而数量较多的极耳会增加封装难度,且对空间的占用率较大,影响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能够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的电池包。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连接件、壳体和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电芯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在相邻所述电芯中,所述连接件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第一集流体,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芯的第二集流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置腔,所述电芯和所述连接件封装于所述容置腔内。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连接件电连接相邻电芯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能够实现相邻电芯的串联连接,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利用电芯的极耳实现串联的方式,能够减少极耳数量,降低壳体的封装难度并提高一致性,提高电池安全性,且极耳数量的减少,能够减小空间占用,进而使得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增加。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括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第一极耳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个端部的所述电芯的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二极耳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所述电芯的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三极耳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伸出于所述壳体外侧。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具有设定的厚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同向。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层,所述连接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外边沿,所述绝缘层抵持于所述壳体。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层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延伸至首尾相连。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还包括导电胶层,所述导电胶层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流体之间,和/或,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集流体之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胶层的厚度为l,满足:5μm≤l≤10μm。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相互卷绕形成所述电芯。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多个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能够提高电池包整体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1.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第一极耳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个端部的所述电芯的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二极耳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所述电芯的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三极耳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伸出于所述壳体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具有设定的厚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同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所述连接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外边沿,所述绝缘层抵持于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延伸至首尾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胶层,所述导电胶层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流体之间,和/或,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集流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层的厚度为l,满足:5μm≤l≤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相互卷绕形成所述电芯。
10.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电池包。电池,包括连接件、壳体和多个电芯,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电芯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在相邻电芯中,连接件电连接其中一个电芯的第一集流体,电连接另一个电芯的第二集流体。壳体形成有容置腔,电芯和连接件封装于容置腔内。通过连接件电连接相邻电芯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能够实现相邻电芯的串联连接,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利用电芯的极耳实现串联的方式,能够减少极耳数量,降低壳体的封装难度并提高一致性,提高电池安全性,且极耳数量的减少,能够减少空间占用,进而使得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增加。技术研发人员:林国罗,张小健,洪春林,李聪,纪荣进,王诗龙,陈杰,郑明清,项海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5技术公布日:2024/7/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02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