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  >  正文

一种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

  • 国知局
  • 2024-08-05 11:57:59

本申请涉及电力检修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1、带电断、接空载线路是开展频率最高的带电作业项目,其作业比例约占整个配电网带电作业项目总数的80%左右。配电网带电断、接空载架空线路作业时,为保证分支线或电缆线路搭接的安全,需要先搭接临时引流线,但在搭接引流线时,由于感应电容电流的影响,极易造成开关触头间的重燃,产生电弧,不利于安全作业,因此需要采用灭弧装置才能将空载电缆线路开断。2013年3月发布的《10kv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技术条件》已明确规定:当断、接的空载电缆电容电流≥0.1a时,应使用消弧开关进行操作。

2、现有的消弧开关在操作过程中全部步骤都需要作业人员手动完成,接续替换用到绝缘手套作业法和绝缘杆作业法,需要多次升降绝缘斗,步骤动作繁冗。挂接、取下消弧开关时,作业人员需要手动旋转锁紧手柄,作业人员离电缆线路过近,存在安全隐患。闭合消弧开关时,作业人员需要手持绝缘操作杆用力下压负载启动扳机,此时人体处于倾斜状态,且此时消弧开关是直接悬挂在线路上的,所以下压时,导线会出现很大的晃动,存在事故隐患。

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手动作业劳动强度较大及安全性能不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手动作业劳动强度较大及安全性能不佳的问题。

2、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包括消弧管,所述消弧管的下侧部设置有绝缘操作杆,所述消弧管的下侧部还设置有负载启动扳机和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弧管的上端部设置有引流夹持件,所述消弧管的上侧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引流夹持件动作的控制机构;

3、所述引流夹持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消弧管侧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部设置有上夹头,所述安装座的下侧部设置有下夹头;

4、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下夹头相连接,并且所述控制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下夹头上下移动;

5、所述安装座的侧部具有向外突出的平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安装座的平台并与所述下夹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安装座的平台螺纹连接;

6、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螺纹杆转动。

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消弧管侧部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上下滑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伸出所述转筒和所述安装盒并连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侧部转动连接有挂钩;

8、所述螺纹杆的下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挂钩相适配的圆环。

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盒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座上;

10、所述安装盒的内壁设置有滑槽,所述电机座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上侧部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通过拉簧相连接,限位条的侧部具有向安装座内部伸入的楔形条;

12、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部设置有能够上下转动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拉环,所述拉环的侧部设置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末端经转轴连接有旋转条;所述解锁件向下转动时,所述旋转条同步转动并推动两个所述限位条相互远离;

13、所述上夹头经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上夹头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的上端部具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卡合的限位勾。

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弧管的下侧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负载启动板机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消弧管下侧部的驱动盒,所述驱动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用于按压所述负载启动板机。

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操作杆设置在所述驱动盒的侧部。

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的侧部设置有第一花键,所述绝缘操作杆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花键相适配的第二花键。

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弧管的侧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安装盒和驱动盒相连接。

1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弧管的侧部还设置有电池组件与控制盒,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安装底座与电池,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与电池相连接的控制板;

19、所述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所述电机;

20、和/或,所述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推杆。

21、本发明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22、1、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本发明在使用时,手持绝缘操作杆将上夹头悬挂在电缆上,此时电缆位于上夹头与下夹头之间。然后通过控制机构驱动下夹头向上移动,直至上夹头和下夹头夹紧电缆。驱动电机反转,下夹头向下移动,释放电缆,即可取下装置,其中,控制机构优选电动控制装置,具体的结构组成可根据实际场景和需要进行选择,只需满足能够带动下夹头上下移动即可。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无需手动操作消弧开关即可将电缆夹紧或释放,即工作人员无需深入地靠近电缆,减小了事故隐患的可能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性能不佳的问题。

23、2、本发明电力驱动无法释放电缆时,工作人员可以向下拉动解锁件的拉环,带动水平杆向下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条转动。旋转条的弧面逐渐挤压两个限位条的内表面,使得两个限位条相互背离,直至限位勾移出限位槽。此时,上夹头不再受到限位条的限制,能够转动,方便工作人员将电缆松开。更进一步的,可在转轴上设置扭簧,当限位勾离开限位槽时,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上夹头能够自动向上转动打开并释放电缆,实现翻盖解锁的效果。

24、3、本发明中,工作人员需要闭合消弧开关时,只需要控制第二电动推杆,使得第二电动推杆向下延伸,带动压杆向下移动,按压负载启动板机即可。通过上述操作,工作人员无需手持绝缘操作杆下拉负载启动板机即可闭合消弧开关,避免了用力下拉导致悬挂线路出现很大晃动的情形,能够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概率,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25、4、本发明中,在使用消弧开关作业时,不需要接续替换并多次结合使用绝缘手套法和绝缘杆法作业,只需一次绝缘杆法的半自动化作业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大幅简化了作业操作步骤,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对绝缘斗臂车的依赖。

26、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技术特征:

1.一种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包括消弧管(1),所述消弧管(1)的下侧部设置有绝缘操作杆(2),所述消弧管(1)的下侧部还设置有负载启动扳机(22)和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弧管(1)的上端部设置有引流夹持件,所述消弧管(1)的上侧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引流夹持件动作的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消弧管(1)侧部的安装盒(27),所述安装盒(27)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上下滑动的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连接有转筒(11),所述转筒(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20),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的伸缩端伸出所述转筒(11)和所述安装盒(27)并连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侧部转动连接有挂钩(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27)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座(13),所述电机(14)固定连接在电机座(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5)的上侧部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条(16),两个所述限位条(16)之间通过拉簧(19)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弧管(1)的下侧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负载启动板机(22)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消弧管(1)下侧部的驱动盒(5),所述驱动盒(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21),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1)的伸缩端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用于按压所述负载启动板机(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操作杆(2)设置在所述驱动盒(5)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5)的侧部设置有第一花键(24),所述绝缘操作杆(2)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花键(24)相适配的第二花键(2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弧管(1)的侧部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安装盒(27)和驱动盒(5)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弧管(1)的侧部还设置有电池组件(23)与控制盒(18),所述电池组件(23)包括电池安装底座(2301)与电池(2302),所述控制盒(18)内设置有与电池(2302)相连接的控制板;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绝缘杆式消弧开关电控操作装置,包括消弧管,所述消弧管的下侧部设置有绝缘操作杆,所述消弧管的下侧部还设置有负载启动扳机和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弧管的上端部设置有引流夹持件,所述消弧管的上侧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引流夹持件动作的控制机构;所述引流夹持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消弧管侧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部设置有上夹头,所述安装座的下侧部设置有下夹头;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下夹头相连接,并且所述控制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下夹头上下移动。通过本申请,工作人员无需深入地靠近电缆,减小了事故隐患的可能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动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及安全性能不佳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解美堂,李飞龙,卢政杰,陈奇,周剑,焦云龙,许吉敏,冯玉,吴凯,吴少雷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工业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2/2603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