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及鱼竿的找底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5 12:10:14
本发明属于钓鱼,涉及一种新型鱼漂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及鱼竿的找底方法。
背景技术:
1、传统鱼竿,包括竿体、主线、浮漂、铅皮和鱼钩,主线的上端与竿体系在一起,主线的下端与鱼钩系在一起,浮漂联接在主线中部,铅皮联接在浮漂上。浮漂需要使用铅皮调整,浮漂与铅皮重量的配比是至关重要的。搭配合适的浮漂,浮漂灵敏度高,因而上钩率也高,浮漂搭配不当则上钩率明显较低。如果浮漂重、铅皮轻,鱼钩不能沉底,随着水流或风飘动,钩在水中不能固定;如果浮漂轻、铅皮重,鱼儿咬钩时浮漂不能反应或反应迟钝,则影响钓鱼效果。
2、正确的浮漂调配应当是铅皮的重量略小于浮漂的浮力,上饵入水后,铅皮加上饵团的重量使鱼钩至水底一贴地就能停住,铅皮半浮半沉。在调整铅皮时,应首先在钓线上加上铅皮,然后将鱼钩拋入水中,若浮漂沉没没影了,说明铅皮过重,用剪刀剪下少量的铅皮,再重新试验,多次剪铅皮,多次试验,直至鱼钩触水底时浮漂尖与水面平齐,或者露出一目。
3、总之,传统的浮漂需要反复修剪铅皮,调整浮力平衡达到一定的灵敏度,调整步骤复杂、耗费时间较长、使用不方便;水底高低不一,换一个钓鱼位置,还需要反复调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及鱼竿的找底方法,垂钓者直接使用本发明,不需要调整,节省了大量时间,使用更方便;适用于各种高度的水底,随意更换钓鱼位置,而不需要调整;漂体、上配重块和下配重块都做成对水阻力较小的形状,稳定性好;漂体形状较大,比较醒目,很容易观察到它的动态。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包括漂体和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长度不小于漂体的长度;所述漂体固定联接在中空管中部,鱼竿的主线从所述中空管的内孔穿过,主线在中空管内孔内滑动。本发明的中空通线找底鱼漂用来代替传统的浮漂。
4、本发明还包括上配重块,所述上配重块固定联接在中空管的上端。所述中空管的上端是沿着主线离鱼竿的竿体较近的一端,而离鱼钩较近的一端则是中空管的下端。
5、本发明还包括下配重块,所述下配重块设置有孔,穿在主线上、位于靠近鱼钩的位置,主线上还固定设置有定位体,用来挡住配重块防止沿着主线向下滑动。
6、本发明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上端套设在中空管下端并固定联接,比如使用强力胶粘接,所述套管的内表面光滑,不易磨损主线。套管一般使用金属制造。
7、以上所述的漂体往往做成纺锤形,这样能减小对水的阻力,水流动时带动本发明移动的力会减小,本发明的稳定性较好;中空管的轴心线和漂体的轴心线重合,它们的重心也重合;漂体使用不吸水且密度较小的材料制成,在水中能产生较大的浮力。
8、上配重块和下配重块往往使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制造,比如铅或者钢,两者分别联接在中空管两端,本发明平衡于某个特定的角度。上配重块和下配重块往往要做成带孔的球形或者圆柱形,减小对水的阻力,制造起来也容易。
9、一种鱼竿的找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垂钓者手持竿体,使鱼钩、主线、定位体、下配重块和漂体-中空管-套管-上配重块的组合依次放在水中,漂体的下半部分进水后产生较大的浮力,漂体-中空管-套管-上配重块的组合浮在水面停止下移;在下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鱼钩和定位体继续下移,同时主线在中空管内滑动;
11、当鱼钩触水底时,水底对鱼钩产生支撑力停止向下移动,漂体-中空管-套管-上配重块的组合处于上重下轻的不平衡状态,上配重块带动漂体-中空管-套管-上配重块的组合翻转至中空管的轴心线水平,或者继续翻转,中空管的上端偏下、轴心线倾斜,这样使主线与套管的接触位置产生较大的折角,由此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防止主线在中空管内来回滑动,使下配重块能悬浮于鱼钩以上,下配重块不会触水底,防止鱼钩躺平,系统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否则,如果中空管以上配重块朝上的方式倾斜,或者竖直,则主线与套管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主线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沿着中空管下滑,下配重块拖动主线下滑,鱼钩躺平在水底,鱼就不能咬钩了,不能完成垂钩。
12、以上所述的中空管的轴心线倾斜设置,是指其中空管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成0至90度夹角,处于这个角度范围,主线与套管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比较合适,使用效果最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出厂时就已经调整好平衡状态,垂钓者不需要调整,直接使用,省去了反复修剪铅皮调整浮漂的步骤,节省了大量时间,使用更方便;适用于各种高度的水底,随意更换钓鱼位置,而不需要调整;漂体、上配重块和下配重块都做成对水阻力较小的形状,本发明不轻易随水流移动,稳定性好;漂体形状较大,比较醒目,很容易观察到它的动态,以便于垂钓者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技术特征:1.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体(11)和中空管(12),所述中空管(12)的长度不小于漂体(11)的长度;所述漂体(11)固定联接在中空管(12)中部,鱼竿的主线(2)从所述中空管(12)的内孔穿过,主线(2)在中空管(12)内孔内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配重块(13),所述上配重块(13)固定联接在中空管(12)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配重块(3),所述下配重块(3)设置有孔,下配重块(3)的孔穿在主线(2)上、位于靠近鱼钩(5)的位置,主线上还固定设置有定位体(4),用来挡住下配重块(3)防止沿着主线(2)向下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14),所述套管(14)的上端套设在中空管(12)下端并固定联接,所述套管(14)的下端是大口朝下的喇叭口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体(11)做成纺锤形;中空管(12)的轴心线和漂体(11)的轴心线重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其特征在于:上配重块(13)和下配重块(3)做成带孔的球形或者圆柱形。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其特征在于:上配重块(13)和下配重块(3)使用钢或者铅制造。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口的内表面是磨砂表面。
9.一种鱼竿的找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使鱼钩(5)、主线(2)、定位体(4)、下配重块(3)和漂体(11)-中空管(12)-套管(14)-上配重块(13)的组合依次放在水中,漂体(11)的下半部分进水后,漂体(11)-中空管(12)-套管(14)-上配重块(13)的组合浮在水面停止下移;在下配重块(3)的重力作用下,鱼钩(5)和定位体(4)继续下移,同时主线(2)在中空管(12)内滑动;当鱼钩(5)触水底(8)时,上配重块(13)带动漂体(11)-中空管(12)-套管(14)-上配重块(13)的组合翻转至中空管(12)的轴心线水平,或者中空管(12)上端偏下、轴心线倾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竿的找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12)的轴心线倾斜设置,是指中空管(12)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成0至90度夹角。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钓鱼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空通线找底鱼漂及鱼竿的找底方法。所述中空管的长度不小于漂体的长度;所述漂体固定联接在中空管中部,鱼竿的主线从所述中空管的内孔穿过。上配重块固定联接在中空管的上端。所述下配重块设置有孔,穿在主线上、位于靠近鱼钩的位置。所述套管的上端套设在中空管下端并固定联接,所述套管的下端是大口朝下的喇叭口形状,主线与喇叭口之间以光滑的曲面相接触。垂钓者直接使用本发明,不需要调整,节省了大量时间,使用更方便;适用于各种高度的水底,随意更换钓鱼位置,而不需要调整;漂体、上配重块和下配重块都做成对水阻力较小的形状,稳定性好;漂体形状较大,比较醒目,很容易观察到它的动态。技术研发人员:李火明,袁泽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全南县小仙郎贸易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2/2613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