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5 12:15:46
本发明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1、以往,存在吸收线束的余长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线束的余长吸收结构,该线束的余长吸收结构相对于被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基座的第一连杆和被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第一连杆的前端侧的第二连杆,从各轴部的中心偏置地将线束保护器配置在该第一连杆,使线束滑动自如地插通于该线束保护器内,将该线束的一方固定于该基座侧的线束固定部,将该线束的另一方固定于该第二连杆侧的线束固定部。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33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追随连杆机构的旋转动作的线束中,存在改良的余地。例如,在容纳电线的外装部件的两端固定于不同连杆的情况下,伴随旋转动作而产生的对外装部件的负荷有可能变大。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由连杆机构的旋转动作引起的对外装部件的负荷的线束。
4、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5、本发明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保护器,其配置于被固定的第一连杆并且具有开口;第二保护器,其配置于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旋转的第二连杆并且具有开口;挠性且筒状的外装部件,其具有:第一端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器的开口;和第二端部,配置于所述第二保护器的开口;电线,其分别插通于所述第一保护器、所述第二保护器和所述外装部件并且沿着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布线于所述第二连杆;以及移动结构,其允许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6、发明效果
7、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具有允许外装部件的第二端部相对于第二连杆沿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的移动结构。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起到能够减轻由连杆机构的旋转动作引起的对外装部件的负荷这样的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线束(WH)具备:第一保护器(1),其配置于被固定的第一连杆(110)并且具有开口(11c);第二保护器(2),其配置于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杆相对旋转的第二连杆(120)并且具有开口(21a);挠性且筒状的外装部件(3),其具有在第一保护器的开口配置的第一端部(31)和在第二保护器的开口配置的第二端部(32);电线(4),其分别插通于第一保护器、第二保护器以及外装部件并且沿着第二连杆的长边方向(LD)布线于第二连杆;以及移动结构(5),其允许第二端部(32)相对于第二连杆(120)沿着长边方向(LD)相对移动。技术研发人员:木暮直人,佐野光,小野田健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2/2618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