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链球菌及其应用
- 国知局
- 2024-08-22 14:40:02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变异链球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该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个亚型,皆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尽管ibd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现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是由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在基因易感的宿主体内引发了过度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肠道的持续性炎症。因此,研究并调控肠道微生物群失衡成为预防和治疗ibd的重要策略。
2、作为具有独特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的消化道门户,口腔定植着超过700种微生物,是人体第二大微生物群落栖息地,仅次于肠道。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口腔微生物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口腔微生物群的失衡也可能参与ibd的发病。
3、从解剖学角度看,通过食物和唾液等媒介,外源微生物从口腔进入肠道,是构成和改变肠道微生态的重要因素。口腔微生物群可能充当潜在致病细菌的“蓄水池”,这些致病菌原本不是健康肠道共生菌的成员。在正常情况下,当这些微生物从口腔进入消化道时,宿主通过多种途径阻止其在肠道的定植,使其仅作为过路菌通过肠腔,不产生致病效应。然而,在病理条件下,来自口腔的潜在致病菌可能在肠道异位定植,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破坏微生物群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稳态,进而产生致病效应。
4、研究发现,ibd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群在结构、组成和功能方面均显著不同于健康人群,提示失衡的口腔微生物群与机体炎症水平相关。口腔病原菌可能通过口腔-肠道轴途径影响肠道健康,进而在ib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口腔微生物群在ibd中的作用机制,不仅有助于了解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在ibd中的具体致病机制,还可能为ibd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通过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中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提供一种变异链球菌及其应用。
2、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变异链球菌,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已于2024年05月3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名称为smuc37-1,建议的分类命名为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4、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菌剂,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是保藏编号为cgmccno.30819的变异链球菌,其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
5、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变异链球菌或活性成分为变异链球菌的菌剂在增强肠炎动物模型炎症表型中的应用,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6、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增强肠炎动物模型炎症表型的方法,包括对所述肠炎动物模型施用变异链球菌或活性成分为变异链球菌的菌剂,得到炎症表型增强的肠炎动物模型;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物为小鼠。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异链球菌的菌液浓度为1x109cfu/ml到1x1011cfu/ml。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用方式为灌胃。
10、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变异链球菌、活性成分为变异链球菌的菌剂、或通过施用变异链球菌获得的肠炎动物模型在研发肠炎诊断试剂中的应用,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11、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变异链球菌、活性成分为变异链球菌的菌剂、或通过施用变异链球菌获得的肠炎动物模型在筛选或鉴定能够预防肠炎的疫苗;和/或筛选或鉴定能够预防、缓解或者治疗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12、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变异链球菌、活性成分为变异链球菌的菌剂、或通过施用变异链球菌获得的肠炎动物模型在研究非诊断或非治疗目的的动物肠道炎症机制中的应用,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发明所提供的变异链球菌smuc37-1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口腔唾液。相比于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等用于口-肠轴研究的实验室标准株,基于变异链球菌smuc37-1获得的动物模型,其病理过程与人类病理过程具有相似性,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疾病状态。
15、具体地,本发明所提供的变异链球菌smuc37-1能够破坏肠黏膜屏障,增强免疫应答,从而发挥促炎作用。具体来讲,经施加变异链球菌smuc37-1获得的肠炎动物模型,会出现体重下降、结肠长度缩短,并伴随有黏膜结构破坏和炎性细胞浸润等肠道组织病理学现象,同时结肠组织中肠道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肠道屏障分子的表达降低,结肠固有层中th1、th17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
16、此外,上述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能够在不同实验室和不同研究者之间获得一致的结果。同时,相关动物模型的构建简便易行,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低。
17、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变异链球菌smuc37-1及相关各类产品或方法可以在研究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中发挥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1.一种变异链球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是权利要求1中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30819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来源变异链球菌。
3.一种增强肠炎动物模型炎症表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肠炎动物模型施用权利要求1中的变异链球菌,得到炎症表型增强的肠炎动物模型;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肠炎动物模型炎症表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为小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肠炎动物模型炎症表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异链球菌的菌液浓度为1x109cfu/ml到1x1011cfu/ml。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肠炎动物模型炎症表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用方式为灌胃。
7.权利要求1中的变异链球菌在研发肠炎诊断试剂中的应用,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8.权利要求1中的变异链球菌在筛选或鉴定能够预防肠炎的疫苗;和/或筛选或鉴定能够预防、缓解或者治疗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9.权利要求1中的变异链球菌在研究动物肠道炎症机制中的应用,所述变异链球菌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变异链球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变异链球菌SMUC37‑1于2024年05月3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819。该菌株能够破坏肠黏膜屏障,增强免疫应答,从而增强炎症反应。由于该菌株来源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唾液,因此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疾病状态,在研究、诊断、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技术研发人员:陈宁,陈静宜,陈峰,杨丛艺,刘玉兰,赵宇政,吴枸汕,徐俊,张倩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2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22/2794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