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竹林复壮的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9-05 14:54:30
本发明涉及竹林复壮,具体涉及一种方竹林复壮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makino)禾本科寒竹属植物,高3~8m,近方形,新竿密被剌毛和绒毛,竿中部以下各节环具弯曲刺状气生根。方竹是优良的小型用材竹种,强度高且韧性好,秆可作手杖,常用于制作工艺品。花期3-4月、种子5月成熟,笋期9~10月,竹笋质地细腻、笋肉肥厚、味美鲜嫩。国内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重庆、贵州、云南,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竹种。
2、方竹笋被誉为笋中之王,品质优、市场价格好,然而传统的方竹林生产管理属于粗放式管理,使得不同竹龄期的配比不适,从而导致竹笋产量逐年降低、竹杆和竹笋受病虫害数量增多,病虫害种群密度增大、竹林生长量和竹笋产量下降显著。
3、目前,通常采用砍除老竹、调整竹林年龄结构和施肥等抚育方式来对方竹林进行复壮,进而提高方竹林竹笋的产量。采用上述方法第一年方竹林增产为34.2%,第二年方竹林增产为26%左右,第三年方竹林增产为19%。可以看出,现有方法仅在第一年方竹林增产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竹林的产量逐年降低,到第三年时增产不足20%,无法实现方竹笋的稳产和丰产,完全达到方竹林复壮的目的。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使方竹林持续稳产和丰产的复壮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实现方竹林产量稳产丰产,进而达到完全复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竹林复壮的方法。
2、本发明通过调整竹林年龄结构,即保留幼龄竹、壮龄竹和成龄竹,采伐受损、倒伏或有病虫害的病弱竹,逐步砍除老熟竹来实现方竹林合理的竹林年龄结构比例,进而使待复壮的方竹林不仅能够提高光合效能和竹林生长量,并且还能够增加方竹林抵御病虫害、抗风雪及倒覆能力。再通过对地下茎的梳理和切断,从而提高发笋率和竹笋的产量,使方竹林产量每年递增,三年达到增产100%及以上,从而实现方竹林稳产丰产,并全面复壮。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方竹林复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对待复壮的方竹林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竹林带和第二竹林带;第一竹林带和第二竹林带的宽度可根据实际待复壮方竹林的范围具体设定,本发明对第一竹林带和第二竹林带的宽度不设限定;优选地,第一竹林带的宽度小于第二竹林带的宽度;
6、第一竹林带的具体形成过程为:将地上竹杆全部砍除;对地下茎进行梳理和切断,以促进当年发笋率和竹笋产量的提升,砍除完成后进行全垦整地,施肥,覆土;
7、其中,待复壮的方竹林是指低产低效的方竹林,砍伐是沿着山地等高线或平缓地南北方向进行砍伐;所述老熟竹为四年生及以上的竹杆,所述病竹杆为受到病虫害入侵后的竹杆;所述弱竹杆多为发笋后期营养不足的纤弱竹杆。
8、第二竹林带的具体形成过程为:砍伐老熟竹杆和病弱竹杆,以调整竹林年龄结构,提升方竹林的生长量以及竹笋产量;所述竹林年龄结构中各个龄期的方竹的数量占比为:幼龄竹30%~40%,壮龄竹20%~30%,成龄竹20%~30%,成熟竹10~15%,合计100%;
9、发笋初期,即开始出笋至第10日:采摘第二竹林带内初笋期所发竹笋,采摘第一竹林带新发竹笋;所述初笋期所发竹笋为出土20cm左右的竹笋;
10、发笋中期,即出笋第10日至第30日:保留第二竹林带内中笋期或发笋盛期所发竹笋,培育成竹;保留第一竹林带内所发竹笋,培育成竹;
11、发笋后期,即出笋第30日以后:对所有出土20cm左右的竹笋全部采挖;
12、第二年和第三年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方竹林复壮。
13、本发明通过保留幼龄竹、壮龄竹和成龄竹,采伐受损、倒伏、纤弱或有病虫害的老熟竹,逐步砍除老熟竹来实现竹林合理的立竹年龄结构比例;竹林年龄结构中,1年生幼龄竹比例最大,主要目的是增加方竹林整体的光合效能,进而能够有效提高竹林生长量。保留一定量的壮龄或成龄竹,主要目的是增加方竹林整体的抗风雪及倒覆能力。
14、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幼龄竹为一年生的方竹,所述壮龄竹为两年生的方竹,所述成龄竹为三年生的方竹,所述成熟竹为四年生及以上的方竹。
15、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竹林带的竹林密度为3~4杆/m2。
16、通过对第二竹林带的竹林密度和第一竹林带的健壮竹杆的密度进行调控,不仅能够使方竹林整体的竹林内部光照充足,减少竹林带间的营养争夺,影响竹子后期的生长。对全竹林采用调整竹林年龄结构的方法,保留幼龄竹30%~40%,壮龄竹20%~30%,成龄竹15%~25%,老熟竹10%~20%。这一方式在实施中,砍除的竹杆基本被保留在竹林内,移除人工成本较高,生产实践中很小采用,增加竹林病虫害发生风险。
17、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地下茎进行梳理和切断的具体过程如下:
18、保留1年生的地下茎,切断2年生及2年生以上的地下茎。
19、方竹属于散生竹类,其发笋量与地下茎的生长关系最为密切,并且地下茎每年的生长长度与笋芽形成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当年的发笋率和竹笋产量,因此,对方竹地下茎的生长管理直接影响到方竹林的健康及竹笋产量。
20、通过保留1年生的地下茎,切断2年生及2年生以上的地下茎,能够有效对地下茎进行生长修复,从而使发笋率和竹笋产量得到显著提升。
21、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竹林带内保留中笋期或发笋盛期所发竹笋的密度为2~3根/m2。
22、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竹林带内保留中笋期或发笋盛期所发竹笋的密度为3~5根/m2。
23、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初笋期所发竹笋为发笋前10天所发笋;
24、所述中笋期或所述发笋盛期所发竹笋为发笋第10天至第30天所发笋;
25、所述发笋后期为发笋第30天至第二年春季所发笋.
26、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培育竹林还包括病虫害防治,对方竹林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如下:
27、一是复壮竹林地,二是病虫害防治是在方竹林周边挂黑光灯。方竹退化林危害较大的害虫多为鳞翅目害虫,在竹林边挂黑光灯诱杀鳞翅目害虫成虫,可实现防虫的目标。三是砍除的老熟竹杆和病弱竹杆并进行烧毁或制作成竹炭,即无害化处理。
28、通过对老熟竹杆和病弱竹杆进行无害化处理,能有效降低病虫源数量,可极大程度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通过移出老弱病竹杆,作无害化处理后,可降低方竹煤污病、锈病的发生率。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1)本发明通过保留幼龄竹、壮龄竹、成龄竹,采伐受损、倒伏、纤弱竹及有病虫害的竹杆,砍除老熟竹来实现竹林健壮旺盛的立竹年龄结构比例。通过对竹龄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幼龄竹的占比增加了方竹林的光合效能,提高竹林生长量,保留一定量的成壮龄或成齡竹,能够提高方竹林抗风雪及倒覆能力。再通过对地下茎的梳理及切断,进而有效提高发笋率和竹笋产量,使方竹林的竹笋产量在原有基础上,逐年增产30%以上,到第三年竹笋产量可实现增产100%以上。
31、(2)本发明通过对砍除的老熟竹杆和病弱竹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病虫源数量,降低方竹林煤污病、锈病等的发生率。
32、(3)本发明在竹林边挂黑光灯诱杀鳞翅目害虫成虫,可实现防虫的目标。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05/2887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