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4 14:27:53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在装订位置上对多张片材进行装订,并且在折叠位置上对折该片材后排出,所述片材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旋转体,能够驱动旋转;片材传送单元,具有能够向对该驱动旋转体按压片材来从动旋转的按压位置及从所述驱动旋转体分离的分离位置位移的移动旋转体;及支承单元,配设于比所述片材传送单元更靠片材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并且用于在片材传送至所述装订位置时支承该片材的端部,在由所述片材传送单元传送的片材的端部即将与所述支承单元抵接之前,使所述移动旋转体向分离位置位移。
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2163号公报
3、作为后处理装置,可考虑如下后处理装置,其具备:装载部,具有朝向斜上方的装载面,并且以将记录媒体的一端朝向下方侧的状态该记录媒体装载于所述装载面;支承部,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所述一端;及传送部,设置于与所述装载面的上部对置的位置,并且将所述记录媒体朝向所述装载面向下方侧传送。
4、在该后处理装置中,当将由传送部传送的记录媒体的上端向装载面侧按压而使该记录媒体向装载面移动时,有时记录媒体的上端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将由传送部传送的记录媒体的上端向装载面侧按压而使记录媒体向装载面移动的情况相比,抑制记录媒体的受损。
2、第1方式具备:装载部,具有朝向斜上方的装载面,并且以将记录媒体的一端朝向下方侧的状态该记录媒体装载于所述装载面;支承部,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所述一端;传送部,设置于与所述装载面的上部对置的位置,并且将所述记录媒体朝向所述装载面向下方侧传送;及按压部,在由所述传送部传送的所述记录媒体中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与所述装载面接触,且所述记录媒体的上端侧的部分从所述装载面分离并且与所述传送部接触的接触状态下,将该记录媒体中的与相对于所述装载面的对置面相反的一侧的非对置面向所述装载面侧按压,使该记录媒体向所述装载面移动。
3、第2方式在第1方式中,所述按压部位于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体成为非接触的非接触位置,直至所述传送部将所述记录媒体朝向所述装载面向下方侧传送而成为所述接触状态,在所述记录媒体成为所述接触状态之后,从所述非接触位置移动而将所述记录媒体的所述非对置面向所述装载面侧按压。
4、第3方式在第2方式中,所述按压部在将所述记录媒体的所述非对置面向所述装载面侧按压之后返回到所述非接触位置。
5、第4方式在第2方式或第3方式中,在所述记录媒体成为所述接触状态之后,所述按压部从所述非接触位置向上方侧位移的同时向靠近所述装载面的方向移动而将所述记录媒体的所述非对置面向所述装载面侧按压。
6、第5方式在第2方式至第4方式中任一个方式中,在所述记录媒体成为所述接触状态之后,所述按压部从所述非接触位置移动而将所述记录媒体的所述非对置面向所述装载面侧按压,并在预先设定的停止位置上停止,并且随着装载于所述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装载张数增加而所述停止位置从所述装载面分离。
7、第6方式在第1方式至第5方式中任一个方式中,还具备抵靠部,在使所述记录媒体向所述装载面移动之后,所述按压部与装载于所述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非对置面接触而限制该记录媒体的弯曲,在所述按压部限制所述记录媒体的弯曲的状态下,所述抵靠部将所述记录媒体的上端向下方侧按压而使所述记录媒体的所述一端抵靠所述支承部。
8、第7方式在第6方式中,在所述记录媒体能够沿基于所述抵靠部的按压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所述按压部与所述非对置面接触而限制该记录媒体的弯曲。
9、第8方式在第7方式中,与所述非对置面接触的状态的所述按压部中的相对于所述装载面的对置面与所述装载面之间的间隙大于装载于所述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整体的厚度。
10、第9方式在第8方式中,随着装载于所述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装载张数增加而所述按压部加大所述间隙。
11、第10方式具备:图像形成部,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及第1方式至第9方式中任一个方式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对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执行后处理。
12、发明效果
13、根据第1方式的结构,与将由传送部传送的记录媒体的上端向装载面侧按压而使记录媒体向装载面移动的情况相比,抑制记录媒体的受损。
14、根据第2方式的结构,与按压部始终位于相对于传送部所传送的记录媒体接触的接触位置的情况相比,抑制由传送部传送的记录媒体的传送不良。
15、根据第3方式的结构,与在按压部将记录媒体的非对置面向装载面侧按压之后维持该位置的情况相比,抑制由传送部传送的记录媒体的传送不良。
16、根据第4方式的结构,与按压部从非接触位置以保持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恒定的状态向靠近装载面的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抑制向装载面移动的记录媒体的弯曲。
17、根据第5方式的结构,与按压部的停止位置始终为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即使装载于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装载张数增加,也抑制记录媒体的向装载面的移动不良。
18、根据第6方式的结构,与装载于装载面的记录媒体处于能够自由弯曲的状态的情况相比,抑制记录媒体的一端的向支承部的抵靠不良。
19、根据第7方式的结构,与在记录媒体无法沿基于抵靠部的按压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按压部与非对置面接触而限制该记录媒体的弯曲的情况相比,在抵靠部将记录媒体的上端向下方侧按压时,抑制记录媒体的上端侧的压曲。
20、根据第8方式的结构,和与非对置面接触的状态的按压部中的相对于装载面的对置面与装载面之间的间隙跟装载于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整体的厚度相同的情况相比,在抵靠部将记录媒体的上端向下方侧按压时,抑制记录媒体的上端侧的压曲。
21、根据第9方式的结构,和与非对置面接触的状态的按压部的对置面与装载面之间的间隙始终恒定的情况相比,即使装载于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装载张数增加,也抑制记录媒体的上端侧的压曲。
22、根据第10方式的结构,与将形成有图像且由传送部传送的记录媒体的上端向装载面侧按压而使记录媒体向装载面移动的情况相比,抑制记录媒体的受损。
技术特征:1.一种后处理装置,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还具备抵靠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技术总结一种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具备:装载部,具有朝向斜上方的装载面,并且以将记录媒体的一端朝向下方侧的状态该记录媒体装载于所述装载面;支承部,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面的记录媒体的所述一端;传送部,设置于与所述装载面的上部对置的位置,并且将所述记录媒体朝向所述装载面向下方侧传送;及按压部,在由所述传送部传送的所述记录媒体中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与所述装载面接触,且所述记录媒体的上端侧的部分从所述装载面分离并且与所述传送部接触的接触状态下,将该记录媒体中的与相对于所述装载面的对置面相反的一侧的非对置面向所述装载面侧按压,使该记录媒体向所述装载面移动。技术研发人员:川野公嗣,深町昂志,福井絵理,水野裕贵,泉竜太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42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