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21 14:56:13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1、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普及,物联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在智能消费电子、数字家电、安防监控、自助服务终端等诸多领域中,都需要用到板对线材连接器,且对于板对线材连接器的需求急剧增加,对于其连接精度、接触稳定性、屏蔽性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应用于环境恶劣如使用在航天领域或汽车领域的板对线材连接器而言,一旦受到外力碰撞或触动,容易造成连接器组件的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之间松动或脱离,从而导致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不稳定,如何在保障其屏蔽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接触稳定性,是业内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因此,亟需一种具有高强度emi性能,接触稳定性高且屏蔽效果稳定的板对线材连接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具有极佳的电磁屏蔽性能,接触稳定性高,屏蔽效果稳定,且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其中:

4、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线端金属壳,设置在所述线端金属壳内部的线端塑胶底座、固定在所述线端塑胶底座上且间隔设置的线端信号端子和线端接地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线端塑胶底座下侧的线端屏蔽壳,所述线端屏蔽壳分别与所述线端金属壳、所述线端接地端子和线缆的屏蔽层电性相接;

5、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板端金属壳,设置在所述板端金属壳内部的板端绝缘底座,以及固定在所述板端绝缘底座上且间隔设置的板端信号端子和板端接地端子,所述板端金属壳与所述线端金属壳和所述线端屏蔽壳电性相接,所述线端信号端子与所述板端信号端子电性相接,所述板端接地端子与所述线端接地端子电性相接;

6、所述线端金属壳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线端嵌入部与线端锁扣部,所述板端金属壳包括与所述线端嵌入部匹配的板端锁扣部和与所述线端锁扣部匹配的板端嵌入部;所述线端信号端子包括第一u型臂与第二u型臂,所述板端信号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线端嵌入部嵌入到所述板端锁扣部内,所述板端嵌入部嵌入到所述线端锁扣部内,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u型臂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u型臂电性接触。

7、优选地,所述板端锁扣部包括自所述板端金属壳的底板向上折弯的第二竖板与自所述第二竖板顶部向后折弯的盖板;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线端嵌入部的顶板与所述盖板的底部抵接。

8、优选地,所述线端嵌入部的顶板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匹配的通孔结构,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通孔结构内。

9、优选地,所述线端锁扣部包括自所述线端金属壳的顶板的侧边向下折弯的侧面竖板,与自所述侧面竖板向内折弯的支撑板,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板端嵌入部的底板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抵接。

10、优选地,所述线端锁扣部包括自所述线端金属壳的顶板向下折弯的第一竖板与自所述第一竖板底部向前折弯的托板;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板端嵌入部的底板与所述托板的顶部抵接。

11、优选地,所述线端屏蔽壳设有向下凸出的弹性接触片,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弹性接触片与所述板端接地端子电性接触。

12、优选地,所述线端屏蔽壳的主体的前端设有自下而上折弯的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线端接地端子电性连接。

13、优选地,所述板端信号端子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端子固定部、连接部与焊接部,以及与所述端子固定部相接的第一弹性臂,与所述连接部相接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端部;所述线端信号端子包括依次设置的端子固定臂、所述第一u型臂、连接臂与所述第二u型臂,当所述板端连接器与所述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u型臂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u型臂电性接触。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一u型臂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点与所述连接臂电性接触。

15、优选地,所述板端绝缘底座包括绝缘底座本体,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本体上自后往前依次设置的端子固定槽、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设有第一端子容纳槽,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二端子容纳槽;所述端子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端子固定槽内,所述第一弹性臂收容于所述端子固定槽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槽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臂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槽与所述第二端子容纳槽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凸于所述第一立柱表面,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凸于所述第二立柱表面。

16、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面。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一接触点凸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后侧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点凸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面设置。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线端金属壳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线端嵌入部与线端锁扣部,并在板端金属壳上设置与其匹配的板端锁扣部与板端嵌入部,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通过垂直方向嵌合然后滑扣的方式实现插合,线端嵌入部嵌入到板端锁扣部内,板端嵌入部嵌入到线端锁扣部内,双重锁扣结构使得连接器组件具有极佳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得连接器组件具有优异的接触稳定性与屏蔽稳定性,通过垂直方向嵌合然后滑扣的插合方式有助于减小连接器组件的厚度,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在板端连接器上设置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线端信号端子上设置第一u型臂与第二u型臂,板端信号端子与线端信号端子在对接空间内形成至少两点电性接触,以确保板端信号端子与线端信号端子之间形成确实的电性连接,进而达到提升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之间信号传输稳定性的目的;此外,板端金属壳、线端金属壳、线端屏蔽壳以及线端接地端子与板端接地端子,构成一个完整的电磁屏蔽回路,使得连接器组件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锁扣部包括自所述板端金属壳的底板向上折弯的第二竖板与自所述第二竖板顶部向后折弯的盖板;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线端嵌入部的顶板与所述盖板的底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嵌入部的顶板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匹配的通孔结构,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通孔结构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锁扣部包括自所述线端金属壳的顶板的侧边向下折弯的侧面竖板,与自所述侧面竖板向内折弯的支撑板,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板端嵌入部的底板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锁扣部包括自所述线端金属壳的顶板向下折弯的第一竖板与自所述第一竖板底部向前折弯的托板;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板端嵌入部的底板与所述托板的顶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屏蔽壳设有向下凸出的弹性接触片,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弹性接触片与所述板端接地端子电性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信号端子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端子固定部、连接部与焊接部,以及与所述端子固定部相接的第一弹性臂,与所述连接部相接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端部;所述线端信号端子包括依次设置的端子固定臂、所述第一u型臂、连接臂与所述第二u型臂,当所述板端连接器与所述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u型臂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u型臂电性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一u型臂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点与所述连接臂电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绝缘底座包括绝缘底座本体,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本体上自后往前依次设置的端子固定槽、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设有第一端子容纳槽,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二端子容纳槽;所述端子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端子固定槽内,所述第一弹性臂收容于所述端子固定槽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槽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臂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槽与所述第二端子容纳槽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凸于所述第一立柱表面,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凸于所述第二立柱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一接触点凸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后侧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点凸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面设置。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其中,线端金属壳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线端嵌入部与线端锁扣部,板端金属壳包括与线端嵌入部匹配的板端锁扣部和与线端锁扣部匹配的板端嵌入部;线端信号端子包括第一U型臂与第二U型臂,板端信号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当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处于插接状态时,线端嵌入部嵌入到板端锁扣部内,板端嵌入部嵌入到线端锁扣部内,第一接触部与第一U型臂电性接触,第二接触部与第二U型臂电性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连接器组件具有极佳的电磁屏蔽性能,接触稳定性高,屏蔽效果稳定,且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技术研发人员:金海伟,尹绪引,邓忠诚,赖小林,潘百冠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198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