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包装储藏,运输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线缆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线缆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5-01-10 13:43:40

本技术涉及线缆分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缆分线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因而手机的性能也随之逐步提升,其中,线缆作为手机内部硬件之间信号传输的线缆,是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前在手机的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将线缆装配在手机内,而这一工作通常是由人工来完成的,然后经过生产加工后的线缆通常是处于堆放状态的,线缆与线缆之间会存在缠绕的情况,此时则需要通过人工将缠绕在一起的线缆进行筛分,使线缆能够被逐个输送至装配的工位处,从而方便位于装配工位处的工人能够将线缆装配在手机内。

3、但是,对于这种通过人工筛分线缆并逐个输送到下一道工序中的方式,通常效率较低,比较影响线缆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能够提高线缆的装配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分线装置。

2、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分线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线缆分线装置,包括分线架、分散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分散机构包括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包括分散筒和分散件,所述分散筒和分散件均安装在分线架上,且所述分散筒与分散件相连,所述分散筒内用于存放线缆,所述分散件用于将分散筒内的线缆分散开,所述下料机构安装在分线架上,且所述下料机构用于逐个抓取分散筒内的线缆并输送至下一道工序中。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批量的线缆输送至分散机构中的分散筒中,通过分散件将分散筒中的线缆分散开,从而减少线缆与线缆之间相互缠绕的情况,从而便于线缆的逐个输送。在分散件将分散筒中的线缆分散开后,通过下料机构将分散筒中的线缆逐个抓取至下一道工序中,从而以机械的方式实现线缆的分散以及逐个输送,从而便于提高线缆的装配效率。

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分散件包括分散电机、分散驱动轮、分散传动轮、分散同步带、安装块和分散杆,所述分散电机安装在分线架上,所述分散驱动轮同轴安装在分散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分散传动轮也安装在分线架上,所述分散同步带将分散传动轮与分散驱动轮相连,所述安装块安装在分线架上,且所述安装块与分散同步带相连,所述分散杆的一端安装在安装块上,另一端延伸至分散筒内,且所述分散杆与分散筒保持同轴,且所述分散杆用于顶起位于分散筒内的线缆。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散电机驱动分散驱动轮往复转动,使得分散驱动轮通过分散同步带驱动分散传动轮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块往复移动,使得安装块带动分散杆沿着分散筒的轴线往复移动,从而不断的推动分散筒内的线缆,从而将分散筒内的线缆分散开,从而便于减少线缆出现缠绕的情况,并且方便线缆的逐个输送。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分散组件还包括调整件,所述调整件包括调整电机、调整驱动轮、调整传动轮和调整同步带,所述调整电机安装在分线架上,所述调整驱动轮同轴安装在调整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调整传动轮同轴安装在分散筒上,所述调整同步带将调整驱动轮与调整传动轮相连。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电机驱动调整驱动轮转动,使得调整驱动轮通过调整同步带驱动调整传动轮转动,从而带动分散筒转动,从而方便在下料机构逐个抓取线缆时,通过驱动分散筒转动,从而将线缆输送至下料机构的抓取位置,从而便于线缆的下料。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分散机构还包括置线组件,所述置线组件包括储线盘、置线管和封口件,所述储线盘的轴心处安装有转轴,所述储线盘通过转轴安装在分线架上,且所述储线盘位于分散筒的上方,所述储线盘上开设有料孔,所述置线管的一端安装在储线盘上的料孔中,另一端向远离储线盘的方向延伸,所述置线管的两端均开口,且所述置线管用于存放线缆,且所述置线管中的线缆用于输送至分散筒中,所述封口件安装在分线架上,且所述封口件用于封闭置线管的下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批量的线缆输送至置线管中,从而便于对线缆进行临时存储,并且在需要对线缆的进行筛分时,通过封口件打开置线管,从而使置线管中的批量的线缆能够进入到分散筒中,从而便于对批量的线缆进行分散处理。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封口件包括挡板和封挡气缸,所述挡板滑动安装在储线盘的底壁上,且所述挡板用于封闭置线管的下端,所述挡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将置线管打开的过线孔,所述挡板靠近转轴的一端安装有金属折板,所述封挡气缸安装在分线架上,且所述封挡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磁铁,所述磁铁用于吸附金属折板,所述储线盘的底壁上还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金属折板与封挡气缸之间,且所述限位块用于抵触金属折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封挡气缸驱动磁铁移动,使得磁铁移动至吸附金属折板,从而推动金属折板滑动,使得金属折板带动挡板沿着储线盘的底壁滑动,使得挡板上的过线孔与置线管重合,从而打开置线管,从而方便线缆从置线管中进入到分散筒中,从而便于对线缆进行后续的分散处理。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分散机构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转运件,所述转运件包括转运管和转运气缸,所述转运气缸安装在分线架上,所述转运管安装在转运气缸的活塞杆上,且所述转运管的一端延伸至储线盘上,另一端延伸至分散筒处,且所述转运管靠近储线盘的一端用于与置线管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运气缸带动转运管移动至使转运管的一端对准置线管,使得转运管的另一端对准分散筒,然后再打开置线管,从而使置线管中的线缆能够通过转运管滑落至分散筒中,从而方便实现线缆的运输。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分散机构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相机和光源,所述检测相机和光源均安装在分线架上,且所述检测相机和光源均位于分散筒的上方,所述光源用于照亮分散筒,所述检测相机用于对分散筒中的线缆进行拍照检测。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光源照亮分散筒,从而方便检测相机对分散筒中的线缆进行拍照检测,从而便于对分散筒内靠近下料机构处的线缆进行检测,以便于在驱动分散筒转动时,保持分散筒内靠近下料机构处始终存在线缆,从而便于分散筒中的线缆的逐个下料。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料架、拉直组件和送料组件,所述料架设置在分线架的一侧,所述送料组件安装在料架上,所述拉直组件包括安装板、驱动件、第一夹持件、阻拦杆、第二夹持件和监测件,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料架上,且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送料组件相连,所述驱动件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电动夹爪、第一气缸和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气缸与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电动夹爪安装在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电动夹爪用于夹持线缆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动夹爪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设有供线缆通过的第一夹槽,所述第一推杆安装在第一气缸上,且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穿过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的侧壁并延伸至第一夹槽处,且所述第一推杆用于推动线缆的端子,所述阻拦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夹块靠近第一夹槽处的侧壁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夹块的侧壁,且所述阻拦杆用于保持线缆处于第一夹槽中,所述第二夹持件和监测件均安装在安装板上,且所述监测件与第二夹持件相连。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缆被分散后,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夹持件移动至第二夹持件处,然后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分散筒中的线缆的一端,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电动夹爪移动至线缆处,使得线缆落入第一电动夹爪上的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的第一夹槽中,并且在第一电动夹爪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阻拦杆抵触线缆的侧壁,从而使得线缆保持在第一夹槽中。接着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对线缆进行夹持,然后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夹持件向远离第二夹持件的方向移动,从而拉动线缆,使线缆的另一端逐渐接近第二夹持件,从而将线缆拉直,并通过监测件对线缆拉直的状态进行监测,从而便于后续对线缆作进一步处理。再然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电动夹爪复位,使得第一电动夹爪相对第一推杆产生位移,使得第一推杆的一端逐渐伸入至第一夹槽中,并使得第一推杆的端部抵触线缆的端子并将线缆的端子推动至第一夹槽的端部,从而便于对线缆的端子进行限位,从而方便在后续输送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对线缆的端子进行定位。

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电动夹爪、第二气缸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二气缸与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二电动夹爪安装在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电动夹爪用于夹持线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动夹爪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所述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之间设有供线缆通过的第二夹槽,所述第二推杆安装在第二气缸上,且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穿过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之间的侧壁并延伸至第二夹槽处,且所述第二推杆用于推动线缆的端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气缸驱动第二电动夹爪移动至线缆处,使得线缆落在第二夹槽中,并通过第二电动夹爪上的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对线缆进行夹持,然后在通过第二气缸驱动第二电动夹爪复位,从而使第二电动夹爪与第二推杆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第二推杆的一端逐渐伸入至第二夹槽中,使得第二推杆的一端抵触线缆的端子并将线缆的端子推动至第二夹槽的一端,从而实现对线缆端子的定位,从而便于后续对线缆进行处理时,能够准确定位线缆端子的位置。

2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监测件包括检测源和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气缸安装在安装板上,且所述支撑气缸用于支撑第二夹持件,所述检测源安装在安装板上,且所述检测源用于检测线缆的拉直状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气缸对第二夹持件进行支撑,从而抵消第二夹持件的重力,当驱动件驱动第一夹持件带动线缆的一端移动至使线缆的另一端拉动第二夹持件时,通过检测源对线缆的拉直状态进行实时检测,从而能够及时判定线缆此时处于被拉直的状态,从而使驱动件停止工作,以便于减少线缆受到拉扯造成的损伤。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设置分散机构和下料机构,通过将批量的线缆输送至分散机构中的分散组件中的分散筒中,并通过分散件将分散筒内的线缆分散开,然后通过下料机构将分散筒内的线缆逐个输送至下一道工序中,从而以机械的方式实现线缆的筛分和逐个输送,从而便于提高线缆的装配效率。

25、2.本技术通过在拉直组件中设置检测源,方便通过检测源对线缆的拉直状态进行检测,以便于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线缆,并且能够在线缆被拉直时,及时停止继续拉动线缆,从而保护线缆。

26、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方便通过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分别将线缆推动至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的端部,从而方便保持线缆的轴线与安装板的轴线平行,从而方便适应不同倾斜度的线缆。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50110/3549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