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以及轮胎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以及轮胎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9:35

本发明涉及轮胎的支撑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以及轮胎。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车辆速度的提高,行驶环境的扩展以及人们对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传统充气轮胎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出来,如需要维持合适的内部空气压力、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制造工艺复杂、易爆胎,且爆胎后可能引发一系列致命事故;因此,非充气轮胎应运而生。

2、非充气轮胎为结构承载轮胎,其结构一般包括轮毂、轮辐和外胎面带;除了对与地面接触的外胎面带有刚度和强度的要求之外,轮辐的设计是影响非充气轮胎性能的最关键部分之一,连接外胎面带和轮毂的轮辐一方面需要将载荷传递给外胎面带和轮毂,同时自身也需要承载一部分载荷,另一方面还需要和充气轮胎的内部气压类似,为轮胎提供支撑、减震、抗冲击之用。

3、目前在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轮辐种类繁多,但是目前国内外非充气轮胎都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轮胎结构确定之后,轮辐的刚度也随之确定,无法像充气轮胎那样通过改变气压进而改变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非充气轮胎存在结构确定之后,轮辐的刚度也随之确定,无法改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以及轮胎。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包括轮辐主体和鼻部结合体,所述轮辐主体和鼻部结合体嵌套设置,在所述轮辐主体的内侧面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鼻部结合体的与所述轮辐主体的内侧面相对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鼻部结合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轮辐主体嵌套连接。

3、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轮辐主体呈v形状,所述鼻部结合体呈可与所述轮辐主体嵌套设置的v形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轮辐主体的内侧面上并位于所述轮辐主体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鼻部结合体的外侧面上并位于所述鼻部结合体的中心轴上。

4、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卡接槽相匹配的卡接凸起;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接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卡接凸起相匹配的卡接槽;所述轮辐主体和鼻部结合体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插接连接。

5、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槽的横截面呈方形状、梯形状或者弧形状;所述卡接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卡接槽相匹配。

6、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鼻部结合体的外侧面呈可与所述轮辐主体的内侧面相贴合的v形状,所述鼻部结合体的内侧面呈弧形状。

7、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鼻部结合体的内侧面的直径根据所述轮辐刚度设置。

8、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粘结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第一粘结面相匹配的第二粘结面,所述轮辐主体和鼻部结合体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粘结连接。

9、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粘结面的形状呈平面状、弧面状或者波浪状,所述第二粘结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粘结面相匹配。

10、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轮辐主体包括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呈v形状连接,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的相对端的外侧面采用鼻部帘布层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的相对端的内侧面上。

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外胎面带、与所述外胎面带相匹配的轮毂结构以及多个上述所述的变刚度轮辐,多个所述变刚度轮辐沿所述轮毂结构一周分布在所述外胎面带和轮毂结构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通过将轮辐设计为轮辐主体和鼻部结合体两部分,而鼻部结合体和轮辐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实现鼻部结合体的可拆卸更换,以组成不同刚度的轮辐,实现轮辐刚度可变,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充气轮胎,采用了上述所述的变刚度轮辐,使其通过变换主要承载部位-鼻部结合体的形态来控制单个轮辐的刚度,进而改变整个轮胎的刚度,为轮胎在不同工况下提供更多刚度的选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辐主体(1)和鼻部结合体(2),所述轮辐主体(1)和鼻部结合体(2)嵌套设置,在所述轮辐主体(1)的内侧面设有第一连接部(10),在所述鼻部结合体(2)的与所述轮辐主体(1)的内侧面相对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21),所述鼻部结合体(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1)与所述轮辐主体(1)嵌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主体(1)呈v形状,所述鼻部结合体(2)呈可与所述轮辐主体(1)匹配嵌套设置的v形状,所述第一连接部(10)设于所述轮辐主体(1)的内侧面上并位于所述轮辐主体(1)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二连接部(21)设于所述鼻部结合体(2)的外侧面上并位于所述鼻部结合体(2)的中心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为卡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与所述卡接槽相匹配的卡接凸起;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为卡接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与所述卡接凸起相匹配的卡接槽;所述轮辐主体(1)和鼻部结合体(2)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1)插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的横截面呈方形状、梯形状或者弧形状;所述卡接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卡接槽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结合体(2)的外侧面呈可与所述轮辐主体(1)的内侧面相贴合的v形状,所述鼻部结合体(2)的内侧面呈弧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结合体(2)的内侧面的直径根据所述轮辐刚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为第一粘结面,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与所述第一粘结面相匹配的第二粘结面,所述轮辐主体(1)和鼻部结合体(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1)粘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面的形状呈平面状、弧面状或者波浪状,所述第二粘结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粘结面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主体(1)包括第一支腿结构(11)和第二支腿结构(12),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1)和第二支腿结构(12)呈v形状连接,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1)和第二支腿结构(12)的相对端的外侧面采用鼻部帘布层(13)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设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1)和第二支腿结构(12)的相对端的内侧面上。

10.一种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胎面带、与所述外胎面带相匹配的轮毂结构以及多个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刚度轮辐,多个所述变刚度轮辐沿所述轮毂结构一周分布在所述外胎面带和轮毂结构之间。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变刚度轮辐以及轮胎,该变刚度轮辐,包括轮辐主体和鼻部结合体,所述轮辐主体和鼻部结合体嵌套设置,在所述轮辐主体的内侧面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鼻部结合体的与所述轮辐主体的内侧面相对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鼻部结合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轮辐主体嵌套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变刚度轮辐,其通过将轮辐设计为轮辐主体和鼻部结合体两部分,而鼻部结合体和轮辐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实现鼻部结合体的可拆卸更换,以组成不同刚度的轮辐,实现轮辐刚度可变,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牛,王星,赵晓礼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8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