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53:46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属于纯电宽体自卸车。
背景技术:
1、电池作为纯电宽体自卸车的唯一储能动力源,目前在整车布置上均放置在车架纵梁两侧,而随着人们对续航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续航能力相应的就直接反应在电池箱的数量在增加,除了在车架纵梁两侧放置电池箱,目前现有技术中商用车也有放置在车架中间的,但都没有采取减震和抗扭转措施,由于自卸车(大吨位矿车)工作环境恶劣,路况比较复杂,在遇到恶劣环境和颠簸路况时,车架容易发生扭转和较大幅度的震动。因此,设计一种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以解决电池箱布置困难以及恶劣工况下安全性的问题。
2、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包括吊耳支撑座、电池托架、电池箱和箱体连接板,所述吊耳支撑座下端设有斜置的橡胶支撑,所述电池托架设有减震块,所述电池箱底部设有箱体连接板,所述箱体连接板内嵌在电池托架的两个减震块中间,所述电池箱通过箱体连接板及减震块与电池托架使用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吊耳支撑座下端通过橡胶支撑与电池托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3、所述吊耳支撑座包括橡胶支撑、支撑底板、支撑立板、加强板和吊耳支架,所述吊耳支架为折弯结构,两侧焊接有加强板,其上平面预设螺栓,其下端焊接支撑底板和支撑立板,橡胶支撑采用螺栓斜置固定在支撑底板上,并焊接在支撑立板上。
4、所述电池托架包括托架横梁、托架连接板和减震块,托架连接板焊接在两个托架横梁之间,整体呈“日”字形框架结构;所述电池托架上部节点上均安装有减震块。
5、所述托架横梁两端的底板倾斜焊接在托架横梁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吊耳支撑座中的橡胶支撑上。
6、所述电池箱支撑装置通过吊耳支撑座上端螺栓整体安装在车架纵梁下翼面。
7、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吊耳支撑座使柔性车架在恶劣工况下发生扭转时可有效保护电池托架发生变形,进而提高电池箱的安全性;减震块可使电池在颠簸工况下起到减震保护作用,避免了因在震动环境下的疲劳破坏,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强了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设计的支撑装置整体安装在车架纵梁下翼面,实现了电池箱在有限空间内布置的可能性,可有效释放纵梁内侧空间,利于其他电器件布置。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易于装配,实用性较高。
技术特征:1.一种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耳支撑座(1)、电池托架(2)、电池箱(3)和箱体连接板(4),所述吊耳支撑座(1)下端设有斜置的橡胶支撑(101),所述电池托架(2)设有减震块(203),所述电池箱(3)底部设有箱体连接板(4),所述箱体连接板(4)内嵌在电池托架(2)的两个减震块(203)中间,所述电池箱(3)通过箱体连接板(4)及减震块(203)与电池托架(2)使用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吊耳支撑座(1)下端通过橡胶支撑(101)与电池托架(2)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支撑座(1)包括橡胶支撑(101)、支撑底板(102)、支撑立板(103)、加强板(104)和吊耳支架(105),所述吊耳支架(105)为折弯结构,两侧焊接有加强板(104),其上平面预设螺栓,其下端焊接支撑底板(102)和支撑立板(103),橡胶支撑(101)采用螺栓斜置固定在支撑底板(102)上,并焊接在支撑立板(10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架(2)包括托架横梁(201)、托架连接板(202)和减震块(203),托架连接板(202)焊接在两个托架横梁(201)之间,整体呈“日”字形框架结构;所述电池托架(2)上部节点上均安装有减震块(2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横梁(201)两端的底板倾斜焊接在托架横梁(201)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吊耳支撑座(1)中的橡胶支撑(1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支撑装置通过吊耳支撑座(1)上端螺栓整体安装在车架纵梁下翼面。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扭转和可减震的电池箱支撑装置,包括吊耳支撑座、电池托架、电池箱和箱体连接板,所述吊耳支撑座下端设有斜置的橡胶支撑,所述电池托架设有减震块,所述电池箱底部设有箱体连接板,所述箱体连接板内嵌在电池托架的两个减震块中间,所述电池箱通过箱体连接板及减震块与电池托架使用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吊耳支撑座下端通过橡胶支撑与电池托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避免了震动环境下的疲劳破坏,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有效释放纵梁内侧空间,利于其他电器件布置。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亮,栾会磊,孙长春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8技术公布日:2024/7/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29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