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7:07:44

本技术涉及汽车辅助用品,具体涉及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

背景技术:

1、跑车是车身线条流畅、车身高度低、操控性优良、动力强悍的汽车。跑车设计时注重操控性,由于车身低矮,通过性相对较差,前置发动机式跑车的车头较长,因此,在保养或维修时不容易观察到车底的情况,且车底距离地面的高度有限,将其抬升时的可操作空间小,现有技术关于跑车车轮抬升的装置比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具有结构简单,适配性强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包括:斜坡部和承接部,所述斜坡部与承接部一体设置,所述斜坡部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10°≤∠α≤30°,所述斜坡部的长度为d,20cm≤d≤50cm,所述斜坡部的最大高度为h,10cm≤h≤15cm;所述承接部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β,60°≤∠β≤90°,所述承接部上端具有下凹的弧形斜面。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跑车沿斜坡部驶入抬升垫,因跑车的车身低矮且车头较长,故斜坡部的长度与倾角与跑车的特点相适配,避免与车底产生干涉且具有适宜的长度将其过渡至承接部;承接部下凹的弧形斜面与跑车的轮胎相适配,当车轮处于承接部时不会滑出,包容固定性好,且承接部形成稍倾斜形状,当车轮处于承接部时,因其底部与地面接触面积更大,一定程度上分散车轮施加其上的力。

5、进一步地,所述承接部包括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中侧板和后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和第一中侧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和第一中侧板的一端均与后侧板垂直抵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中侧板和第一后侧板在承接部形成框架结构,以支撑跑车车轮。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侧板或第一右侧板与后侧板的夹角为∠ω,80°≤∠ω≤90°。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侧板呈梯形,以分散承接部在车轮置于其上的压力,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9、进一步地,所述斜坡部包括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中侧板和前侧板,所述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中侧板分别由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中侧板延伸至前侧板形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中侧板和前侧板在斜坡部形成框架结构,以形成跑车驶入的引导路径。

11、进一步地,所述后侧板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沿后侧板上部向上凸起。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高于承接部的挡板,已对车轮进行阻挡和限位。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一中侧板之间、第一右侧板和第一中侧板之间以及第二左侧板和第二中侧板之间、第二右侧板和第二中侧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下贯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抬升垫的称重能力,并形成防滑结构。

15、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排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抬升垫的适配性。

17、进一步地,所述承接部和斜坡部相抵接处一体设置有档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承接部的下凹的弧形斜面,进一步防止车轮沿斜坡部下滑,并进一步限位。

19、进一步地,所述档条上设置有凸起的防滑位点。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档条的防滑性。

21、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和/或承接部设置有挂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抬升垫悬挂或收纳。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跑车沿斜坡部驶入抬升垫,因跑车的车身低矮且车头较长,故斜坡部的长度与倾角与跑车的特点相适配,避免与车底产生干涉且具有适宜的长度将其过渡至承接部;承接部下凹的弧形斜面与跑车的轮胎相适配,当车轮处于承接部时不会滑出,包容固定性好,且承接部形成稍倾斜形状,当车轮处于承接部时,因其底部与地面接触面积更大,一定程度上分散车轮施加其上的力。

技术特征:

1.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部(1)和承接部(2),所述斜坡部(1)与承接部(2)一体设置,所述斜坡部(1)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10°≤∠α≤30°,所述斜坡部(1)的长度为d,20cm≤d≤50cm,所述斜坡部(1)的最大高度为h,10cm≤h≤15cm;所述承接部(2)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β,60°≤∠β≤90°,所述承接部(2)上端具有下凹的弧形斜面(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2)包括第一左侧板(22)、第一右侧板(23)、第一中侧板(24)和后侧板(25),所述第一左侧板(22)、第一右侧板(23)和第一中侧板(24)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左侧板(22)、第一右侧板(23)和第一中侧板(24)的一端均与后侧板(25)垂直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部(1)包括第二左侧板(11)、第二右侧板(12)、第二中侧板(13)和前侧板(14),所述第二左侧板(11)、第二右侧板(12)、第二中侧板(13)分别由第一左侧板(22)、第一右侧板(23)、第一中侧板(24)延伸至前侧板(14)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25)处设置有挡板(251),所述挡板(251)沿后侧板(25)上部向上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板(22)和第一中侧板(24)之间、第一右侧板(23)和第一中侧板(24)之间以及第二左侧板(11)和第二中侧板(13)之间、第二右侧板(12)和第二中侧板(1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上下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为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2)和斜坡部(1)相抵接处一体设置有档条(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条(5)上设置有凸起的防滑位点(5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14)和/或承接部(2)设置有挂孔(3)。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板或第一右侧板与后侧板的夹角为∠ω,80°≤∠ω≤90°。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汽车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跑车车轮抬升垫,其技术方案包括:斜坡部和承接部,斜坡部与承接部一体设置,斜坡部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10°≤∠α≤30°,斜坡部的长度为d,20cm≤d≤50cm,斜坡部的最大高度为h,10cm≤h≤15cm;承接部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β,60°≤∠β≤90°,承接部上端具有下凹的弧形斜面;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适配性强的优点。技术研发人员:胡立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立军技术研发日:20231201技术公布日:2024/7/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42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