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车架前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车架前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5 13:33:02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架前地板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汽车的车架上安装有用于提供能源的电池包,但是由于电池包中的电池对于碰撞的承受能力较低,因此当电池包受到外部猛烈冲击时,容易出现热失控,导致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所以新能源汽车的车架结构的结构强度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车架结构在应对正碰、侧碰和柱碰等情况时,容易出现结构强度不足,应力分摊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架前地板结构。

2、一种车架前地板结构,所述车架前地板结构包括:面板;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所述第一前纵梁和所述第二前纵梁均与安装于所述面板上;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安装于所述面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和所述第二前纵梁连接;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安装于所述面板上,并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均安装于所述面板上,且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均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前纵梁和所述第二前纵梁上均分别设有多根加强筋,所述第一前纵梁上的所述加强筋布设于所述第一前纵梁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前纵梁上的所述加强筋布设于所述第二前纵梁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3、如此设置,当车架前地板结构的前侧受到碰撞时,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能够将碰撞应力传递到第一横梁上,第一横梁再将应力横向传导,且在车架前地板结构受碰撞的过程中,面板也始终受力,并参与应力的分摊从而提高车架前地板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扭转刚度。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能够将后侧受到的碰撞应力传递到第二横梁上,使得面板以及第二横梁共同承受碰撞应力,从而提高车架前地板结构的整体强度。而且,由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设置,所以当车架前地板结构受到侧向的碰撞应力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也能够将应力传递到两根前纵梁和两根后纵梁上,因此车架前地板结构也能很好地应对侧碰的情况。加强筋提升了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其对于碰撞应力的承载能力。

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前纵梁上的所述加强筋沿着所述第一前纵梁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所述第二前纵梁上的所述加强筋沿着所述第二前纵梁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

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前纵梁上的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前纵梁的宽度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前纵梁上的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前纵梁的宽度方向呈角度设置。

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前纵梁包括主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主板的两侧,所述主板上形成有凸筋,所述凸筋沿着所述主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面板配合形成配合腔,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侧板上。

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具有中轴线,所述第一前纵梁和所述第二前纵梁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

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均设有多个安装座,所述第一横梁上的所述安装座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横梁上的所述安装座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横梁上的安装座与所述第二横梁上的安装座沿着所述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一一对应。

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加强板。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一保护段和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面板,所述第一保护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保护段遮盖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面,并与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第一保护段连接,并背向所述第一横梁延伸;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二连接段、第二保护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面板,所述第二保护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保护段遮盖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面,并与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二保护段连接,并背向所述第二横梁延伸。

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的横截面为m形结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前地板结构还包括踵板和中通道,所述踵板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所述中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前纵梁和所述第二前纵梁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面板上设置第一前纵梁、第二前纵梁、中通道以及第一横梁,将前部的冲撞应力分摊至第一横梁上,设置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将车架前地板结构后部的冲撞应力分摊至第二横梁上,且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能够传递侧向冲撞应力,因此提高了车架前地板结构的整体强度。而且,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上均分别设有多根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的结构强度。本申请还将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以及第二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均设置为对称相同的结构,且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设置零件通用的多个安装座,提高了车架前地板结构的零件通用化程度,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技术特征:

1.一种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地板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纵梁(20)上的所述加强筋(22)沿着所述第一前纵梁(2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纵梁(20)上的所述加强筋(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前纵梁(20)的宽度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前纵梁(21)上的所述加强筋(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前纵梁(21)的宽度方向呈角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纵梁(20)包括主板(23)和侧板(24),所述侧板(24)连接于所述主板(23)的两侧,所述主板(23)上形成有凸筋(231),所述凸筋(231)沿着所述主板(2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面板(10)配合形成配合腔,所述加强筋(22)设于所述侧板(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0)具有中轴线,所述第一前纵梁(20)和所述第二前纵梁(21)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后纵梁(40)和所述第二后纵梁(41)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0)和所述第二横梁(31)上均设有多个安装座(32),所述第一横梁(30)上的所述安装座(32)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横梁(31)上的所述安装座(32)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横梁(30)上的安装座(32)与所述第二横梁(31)上的安装座(32)沿着所述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加强板(33),所述第二横梁(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加强板(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3)包括第一连接段(331)、第一保护段(332)和第一延伸段(333),所述第一连接段(331)连接于所述面板(10),所述第一保护段(332)与所述第一连接段(33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331)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保护段(332)遮盖所述第一横梁(30)的端面,并与所述第一横梁(30)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333)与所述第一保护段(332)连接,并背向所述第一横梁(30)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0)和/或所述第二横梁(31)的横截面为m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地板结构还包括踵板(50)和中通道(60),所述踵板(50)与所述第一后纵梁(40)和所述第二后纵梁(41)连接,所述中通道(60)位于所述第一前纵梁(20)和所述第二前纵梁(21)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横梁(30)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架前地板结构。一种车架前地板结构包括:面板、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与第一横梁连接;第二横梁安装于面板上,并与第一横梁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均安装于面板上,与第二横梁连接,并朝向远离第一横梁的方向延伸;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上均分别设有多根加强筋,第一前纵梁上的加强筋布设于第一前纵梁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前纵梁上的加强筋布设于第二前纵梁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其优点在于,多根横梁和纵梁能够互为支撑,传递碰撞应力,提高车架前地板结构的抗碰撞性能,纵梁上的加强筋能够进一步提高纵梁的结构强度。技术研发人员:李鹏敏,张宏伟,丁为广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12技术公布日:2024/7/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0/2680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