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船舶设备制造技术 > 一种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6:58:24

本技术涉及海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

背景技术:

1、在开展军事、渔业、科考、旅游业等方面海洋活动的同时,减少对海洋资源占用和破坏,是未来水工行业发展的方向。

2、我国周边环境复杂,与各国海洋存在交叉,除了有固定的岛屿进行开发海洋资源外,主要采用船舶进行活动,但船舶结构不稳定,抗风浪效果较差,不能长时间固定在一处进行作业;亟需开发一种能在海中快速形成可用于短期工作生活的海上漂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坐底至海床,又能漂浮于海上,具备建筑可移动、可周转、零污染的海上漂浮建筑物。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包括:

3、箱体基础结构,位于下方,为多层结构,每层具有多个格仓,所述箱体基础结构上设置有系缆柱及锚碇和锚链部件;

4、顶盖,位于所述箱体基础结构的顶部;

5、上部建筑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上方;

6、其中,

7、位于所述箱体基础结构底层外周侧的所述格仓为压载水仓,所述压载水仓对称布置,所述压载水仓的外墙设置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内侧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口的外侧设置进水口法兰;两个相邻所述压载水仓的隔墙的底部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隔墙的顶部设置第二通孔;

8、各所述压载水仓之间通过第一通孔连通,使得各所述压载水仓水位相同。

9、本技术方案中,将箱体基础结构的底层作为压载水仓,水通过进水口、进水管进入压载水仓,水在各压载水仓之间流动以使各压载水仓水位相同,形成稳定坐底于海底的建筑结构,抽水后又能漂浮在海上;通过下锚一定范围内自由漂浮,也可通过拖轮拖带、半潜驳浮运等方式实现长距离转运,形成一种可移动、可坐底、可漂浮的海上建筑。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为混凝土结构,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竖向排气孔,所述竖向排气孔使各所述压载水仓之间压强与外界气压相同,有利于压载水在各压载水仓之间流通;

11、所述竖向排气孔也可作为抽水孔,用于将各所述压载水仓内的水排出,使得海上漂浮建筑物漂浮在海面上。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内部的所述格仓可设置为储油仓、淡水和物资仓、发电和设备机房、垃圾回收仓、水下景观室,以满足生活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同时具有可周转、零污染的特点。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油仓、所述淡水和物资仓、所述发电和设备机房、所述垃圾回收仓、所述下景观室对应于所述顶盖上的相应位置均设置有垂直洞门,若发生台风等极端天气,人员可以通过垂直洞门进入到下方的舱室内部避难。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洞门和所述竖向排气孔,均采用密封结构,发生危险时,可将垂直洞门和竖向排气孔进行封闭。

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箱体基础结构的上部、所述顶盖的下方为水下建筑,所述水下建筑为位于边缘位置的所述格仓,且所述水下建筑的外墙使用有机玻璃幕墙,增加观赏性。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基础结构为自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

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建筑结构的顶部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上部建筑结构的侧墙采用有机玻璃。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建筑结构的四周设置防护结构,用于阻挡海浪冲击,所述防护结构的高度不低于1.5m。

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表面、所述上部建筑结构的外露地面均设置有横纵坡排水及防滑结构。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将箱体基础结构的底层作为压载水仓,水通过进水口、进水管进入压载水仓,水在各压载水仓之间流动以使各压载水仓水位相同,形成稳定坐底于海底的建筑结构,抽水后又能漂浮在海上;通过下锚一定范围内自由漂浮,也可通过拖轮拖带、半潜驳浮运等方式实现长距离转运,形成一种可移动、可坐底、可漂浮、可周转、零污染的海上建筑;

21、创造了新型海上漂浮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完成了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创新,可广泛应用于近海、外海和远海的旅游业、海洋开发建设、科考、军事国防等领域。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为混凝土结构,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竖向排气孔,所述竖向排气孔使各所述压载水仓之间压强与外界气压相同,有利于压载水在各压载水仓之间流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内部的所述格仓可设置为储油仓、淡水和物资仓、发电和设备机房、垃圾回收仓、水下景观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仓、所述淡水和物资仓、所述发电和设备机房、所述垃圾回收仓、所述下景观室对应于所述顶盖上的相应位置均设置有垂直洞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洞门和所述竖向排气孔,均采用密封结构,发生危险时,可将垂直洞门和竖向排气孔进行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箱体基础结构的上部、所述顶盖的下方为水下建筑,所述水下建筑为位于边缘位置的所述格仓,且所述水下建筑的外墙使用有机玻璃幕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基础结构为自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建筑结构的顶部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上部建筑结构的侧墙采用有机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建筑结构的四周设置防护结构,用于阻挡海浪冲击,所述防护结构的高度不低于1.5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表面、所述上部建筑结构的外露地面均设置有横纵坡排水及防滑结构。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海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可坐底的海上漂浮建筑物;包括:箱体基础结构,为多层结构,每层具有多个格仓,所述箱体基础结构上设置有系缆柱及锚碇和锚链部件;顶盖,位于所述箱体基础结构的顶部;上部建筑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上方;位于所述箱体基础结构底层的所述外周侧格仓为压载水仓,所述压载水仓对称布置,水进入压载水仓,水在各压载水仓之间流动以使各压载水仓水位相同,形成稳定坐底于海底的建筑结构,抽水后又能漂浮在海上;通过下锚一定范围内自由漂浮,也可通过拖轮拖带、半潜驳浮运等方式实现长距离转运,形成一种可移动、可坐底、可漂浮的海上建筑。技术研发人员:孙竹,蒲红家,潘伟,李一勇,李增军,彭瑞,杜闯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0技术公布日:2024/6/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56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