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支柱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05:37
本技术涉及船舶建造,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支柱及船舶。
背景技术:
1、船舶设计过程中,通常为追求较大内部使用空间或者方便操纵以及设计的规范性,会倾向于减少甚至取消横纵舱壁的设计。为了满足船体结构强度要求,往往会布置一定数量的支柱来支撑。该类支柱通常出现在上建内部或者是舱室内部,支柱作为船体的主要支撑构件,类型也是多样化的。
2、目前船舶的支柱设计类型主要有管形支柱、矩形支柱及工字形支柱。安装以上类型的支柱后,船员在内部行进时,需要对支柱进行避让,而船舱的空间有限,使得船员用于通过的空间更为局促,对船员的通行行进造成了不便,并且无法对有限的空间充分利用,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支柱及船舶,便于通行,空间利用率高。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支柱,所述船舶支柱包括:
4、第一分段梁,所述第一分段梁连接于上层甲板上;
5、第二分段梁,所述第二分段梁包括连接板、横向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段梁背离所述上层甲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背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下层甲板连接,两个所述纵向支撑板之间垂直连接有所述横向支撑板,所述横向支撑板上开设有通道槽口。
6、可选地,所述船舶支柱还包括船体强化横梁,所述船体强化横梁一侧与所述上层甲板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分段梁连接。
7、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段梁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向支撑板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板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板连接。
8、可选地,所述横向支撑板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斜面,所述连接斜面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板连接。
9、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段梁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板,所述纵向支撑板上连接有与所述横向支撑板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所述第二加强筋板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下层甲板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纵向支撑板上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段梁包括两个横向板和两个纵向板,两个所述横向板和两个所述纵向板首尾依次相连,用以构成空心壳体结构,所述横向板与所述横向支撑板平行,所述纵向板与所述纵向支撑板平行。
12、可选地,所述横向板包括连接部和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一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纵向板与所述连接部等长,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分段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上形成对接槽口,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所述纵向支撑板,越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对接槽口插接。
13、可选地,所述通道槽口为拱形,其弧形侧靠近所述连接板。
14、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所述船舶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支柱。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支柱,通过在上层甲板和下层甲板之间设置彼此相连的第一分段梁和第二分段梁来起到支撑的作用,保证船体结构强度的要求,同时第二分段梁由横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以及连接板构成,并在横向支撑板上开设通道槽口,以构成用于通过船舶支柱的通道,从而方便通行,既保证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又不会对通行造成阻碍,从而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该船舶通过应用上述的船舶支柱,提高了船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特征:1.船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支柱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支柱还包括船体强化横梁(3),所述船体强化横梁(3)一侧与所述上层甲板(100)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分段梁(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段梁(2)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板(24),所述第一加强筋板(24)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向支撑板(23)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板(22)朝向所述连接板(2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板(2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板(22)朝向所述连接板(21)的一侧设有连接斜面,所述连接斜面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板(2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段梁(2)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板(25),所述纵向支撑板(23)上连接有与所述横向支撑板(22)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25),所述第二加强筋板(25)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连接板(21)和所述下层甲板(20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板(23)上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梁(1)包括两个横向板(11)和两个纵向板(12),两个所述横向板(11)和两个所述纵向板(12)首尾依次相连,用以构成空心壳体结构,所述横向板(11)与所述横向支撑板(22)平行,所述纵向板(12)与所述纵向支撑板(23)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板(11)包括连接部(111)和对接部(112),所述对接部(112)一侧与所述连接部(111)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板(21)连接,所述纵向板(12)与所述连接部(111)等长,并与所述连接部(111)连接,以在所述第一分段梁(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上形成对接槽口,所述连接板(21)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所述纵向支撑板(23),越过所述连接板(21)与所述对接槽口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槽口(221)为拱形,其弧形侧靠近所述连接板(21)。
10.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支柱。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支柱及船舶,该船舶支柱包括第一分段梁和第二分段梁,第一分段梁连接于上层甲板上,第二分段梁包括连接板、横向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板,连接板连接于第一分段梁背离上层甲板的一侧,连接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纵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背离连接板的一侧与下层甲板连接,两个纵向支撑板之间垂直连接有横向支撑板,横向支撑板上开设有通道槽口。通过在上层甲板和下层甲板之间设置彼此相连的第一分段梁和第二分段梁来保证船体结构强度的要求,同时第二分段梁由横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以及连接板构成,并在横向支撑板上开设通道槽口,以构成用于通过船舶支柱的通道,方便通行,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技术研发人员:肖立军,岳娟,柳小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3技术公布日:2024/6/2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60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