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53:29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底盘和后副车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用于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

背景技术:

1、副车架是汽车前后车桥的骨架,是汽车底盘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重要的连接和承载作用。副车架可以减小路面震动的传入,提高悬挂系统的连接刚度,因此装有副车架的车驾驶起来会感觉底盘非常扎实,也能分散路面冲击的力度。后副车架是汽车前轴的承载部件,后副车架的顶部连接车身并承载前轴的载荷,后副车架的底部与悬架、车轮和固定转向器等连接,用于将这些部件集合成一个分总成以与车身连接。

2、悬置加强板均与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左前摆臂支架与左前摆臂加强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右前摆臂支架与右前摆臂加强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后副车架左安装支架、后副车架右安装支架与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螺栓连接,且两边分别通过三个螺栓连接,所述左后摆臂支架加强板与副车架上板、左后摆臂支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右后摆臂支架加强板与副车架上板、右后摆臂支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后副车架后加强板与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现有技术如果是采用钣金焊接而成的后副车架,那么重量会增加,同时占用车体空间大,影响电动汽车的电池安放,导致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达不到预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主梁顶部两侧设置的可以调整的组合侧梁架和下行横梁结构,整体主梁并不像现有技术一样为传统的一个平面的h梁,而是采用高强度管梁在纵梁的上下进行跨越设置的和横梁弯折弧度截面都设置为∩型的横梁结合形式,减轻后副车架重量的同时增加电池布置空间,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

2、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用于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包括:主梁和主梁顶部两侧设置的组合侧架梁,其组合顶部设置一对组合侧架梁后,所述组合侧架梁主梁的顶倾弯的夹角为30°-90°;开口朝向后方的弯曲设置主梁开口;并且与主梁相连,并向前方延伸至头端设置上行横梁,尾端设置下行横梁;所述组合侧架梁包括和主梁配合搭接组合的左侧侧梁架和右侧侧梁架,左侧侧梁架和右侧侧梁架对称设置,所述组合侧架梁与所述左侧侧梁架和右侧侧梁架可组合连接,且组合侧架梁至少包括横上支梁、横下支梁,横上支梁、横下支梁也为可替换组合结构,所述主梁包括中横梁本体和纵梁连接板,所述中横梁本体整体由前梁板和后梁板拼接而成,拼接后呈∩字符形状的内部为中空管状的钣金金属构造,中横梁本体拼接后形成平直的横梁段,和横梁段左右塑形设置的跨座段,跨座段的底部设置焊接广口,所述焊接广口设置左翻片和右翻片用于跨接在组合侧架梁上,并且在左翻片和右翻片外侧设置连接纵梁连接板。

3、作为优选,所述纵梁连接板包括侧连接支架和焊接广口支撑加强板。

4、进一步地,所述主梁、斜纵梁和下行横梁均为钢金属钣金片状件,钣金件上下或左右拼合后其截面均为“日”字形、“目”字形或“田”或口字形。

5、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横梁包括左侧连接支架和右侧连接支架均呈在组合侧架梁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侧连接支架和右侧连接支架均采用钣金片组拼焊接的管梁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左侧连接支架和右侧连接支架的前端设置有左斜向分梁接口和右斜向分梁接口,所述左侧连接支架和右侧连接支架通过所述斜向分梁接口所述左侧、右侧连接支架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左侧连接支架和右侧连接支架设置左斗片和右斗片组成,所述左斗片和右斗片设置有斗片咬口和右斗片安装支架连接,所述斗片咬口通过右斗片安装支架与所述横梁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的横下支梁头尾两端,或左侧连接支架和右侧连接支架还设置有加强连片。加强连片在用于直接只存在横下支梁进行侧梁连接或左侧连接支架和右侧连接支架进行侧梁连接状态下,用于填充进入腔体来进行补强,或用于在两者都用于连接后,用于进一步加强腔体内强度。

9、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侧架梁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焊接边,所述组合侧架梁通过所述第一焊接边与所述后副车架的主体连接,所述组合侧架梁上贯穿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左侧连接支架和右侧连接支架的尾端设置有羊角支架,羊角支架的下端主梁上设置安装前板,主梁的中间位置上设置后悬置套管。

1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整体并不像现有技术一样为传统的h梁,而是采用了为“u”字形下体整体主梁结构,其组合顶部设置一对组合侧梁架后,所述组合侧梁架和主梁的顶倾弯的夹角为的拱形跨越结构,而且因为所有梁体都是组合片体钣金结构,所以组合以后上端拥有钣金结构件的轻质优良优点对应左右的弹性缓冲能力充足,主梁拥有液压管的优点,坚固耐用,对应应力分离性能充足;同时主梁是弯曲开口结构朝向,并且与所述主梁相连并向前方延伸的一对梁体将羊角结构和安装架体结构,在钣金结构和主梁的集合部之间,更具有抗变形能力,焊点位置减少,焊缝减少,综合成本比两个冲压板焊接成本低,突破了现有技术中钣金结构在制作弯弧形状梁体容易变形,而且价格相对比较贵和焊接质量要求高的缺点,通过三个个不同平面横梁和两侧纵梁构成一个后副车架的半包围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扭转特性,同时,将后副车架拆分成多个组装零件,各个组装零件可通过各自的模具铸造或挤压成型,不需要投入较大且复杂的成型模具,降低了成型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四个安装座的连接形式,有利于平台化产品的衍生,如边界条件发生改变,如车的尺寸等数据发生改变,可通过调整横梁和纵梁的尺寸数据对所述后副车架的尺寸进行适应性改变,衍生出满足要求的后副车架产品,降低设计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其特征是:包括主梁(1)和主梁(1)顶部两侧设置的组合侧架梁(2),其组合顶部设置一对组合侧架梁(2)后,所述组合侧架梁(2)主梁(1)的顶倾弯(3)的夹角为30°-90°;开口朝向后方的弯曲设置主梁开口(4);并且与主梁(1)相连,并向前方延伸至头端设置上行横梁(5),尾端设置下行横梁(6);所述组合侧架梁(2)包括和主梁(1)配合搭接组合的左侧侧梁架(7)和右侧侧梁架(8),左侧侧梁架(7)和右侧侧梁架(8)对称设置,所述组合侧架梁(2)与所述左侧侧梁架(7)和右侧侧梁架(8)可组合连接,且组合侧架梁(2)至少包括横上支梁(9a)、横下支梁(9b),横上支梁(9a)、横下支梁(9b)也为可替换组合结构,所述主梁(1)包括中横梁本体(19)和纵梁连接板(20),所述中横梁本体(19)整体由前梁板(19a)和后梁板(19b)拼接而成,拼接后呈∩字符形状的内部为中空管状的钣金金属构造,中横梁本体(19)拼接后形成平直的横梁段(24),和横梁段(24)左右塑形设置的跨座段(25),跨座段(25)的底部设置焊接广口(27),所述焊接广口(27)设置左翻片(28a)和右翻片(28b)用于跨接在组合侧架梁(2)上,并且在左翻片(28a)和右翻片(28b)外侧设置连接纵梁连接板(20)。

2.根据权利要求1上所述的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纵梁连接板(20)包括侧连接支架(10)和焊接广口支撑加强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1上所述的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主梁(1)、斜纵梁(5)和下行横梁(6)均为钢金属钣金片状件,钣金件上下或左右拼合后其截面均为“日”字形、“目”字形或“田”或口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上所述的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下行横梁(6)包括左侧连接支架(13)和右侧连接支架(14)均呈在组合侧架梁(2)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侧连接支架(13)和右侧连接支架(14)均采用钣金片组拼焊接的管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上所述的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左侧连接支架(13)和右侧连接支架(14)的前端设置有左斜向分梁接口(12a)和右斜向分梁接口(12b),所述左侧连接支架(13)和右侧连接支架(14)通过所述斜向分梁接口(11)所述左侧、右侧连接支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上所述的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左侧连接支架(13)和右侧连接支架(14)设置左斗片(15)和右斗片(16)组成,所述左斗片(15)和右斗片(16)设置有斗片咬口(17)和右斗片安装支架(18)连接,所述斗片咬口(17)通过右斗片安装支架(18)与所述横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上所述的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横下支梁(9a)头尾两端,或左侧连接支架(13)和右侧连接支架(14)还设置有加强连片(23)。

8.根据权利要求1上所述的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组合侧架梁(2)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焊接边,所述组合侧架梁(2)通过所述第一焊接边与所述后副车架的主体连接,所述组合侧架梁(2)上贯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上所述的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左侧连接支架(13)和右侧连接支架(14)的尾端设置有羊角支架(28),羊角支架(28)的下端主梁(1)上设置安装前板(29),主梁(1)的中间位置上设置后悬置套管(30)。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底盘和后副车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结构的新能源车后副车架,用于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是采用高强度管梁在纵梁的上下进行跨越设置的和横梁弯折弧度截面都设置为∩型的横梁结合形式,减轻后副车架重量的同时增加电池布置空间,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主梁和主梁顶部两侧设置的组合侧架梁,其组合顶部设置一对组合侧架梁后,所述组合侧架梁主梁的顶倾弯的夹角为30°‑90°;并且与主梁相连,并向前方延伸至头端设置上行横梁,尾端设置下行横梁;所述组合侧架梁包括和主梁配合搭接组合的左侧侧梁架和右侧侧梁架,左侧侧梁架和右侧侧梁架对称设置,所述组合侧架梁与所述左侧侧梁架和右侧侧梁架可组合连接。技术研发人员:刘黎明,杨天洪,李敏,王思强,曹琦,杨海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拓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93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