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15:16

本技术涉及车身,特别涉及一种车身侧部传力结构。本技术还涉及设有该车身侧部传力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汽车轻量化及安全性需求,门槛梁内加强结构多数应用铝型材来满足不同车型的性能需求。然而,现有的铝型材结构多数只针对侧碰进行设计,在正碰、偏置碰等工况下,无法提供相应的结构支撑。

2、具体来讲,传统铝型材结构与侧围加强板之间连接强度存在不足,在整车z向上受力点较低,当应对正碰或偏置碰工况时,铝型材结构无法直接有效参与碰撞吸能,导致a柱变形量超标,不能够满足性能需求,此时,若通过额外增加a柱料厚或补强板来增强正碰或偏置碰性能,则又会导致成本及重量提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侧部传力结构,以改善a柱下段在车辆正碰或偏置碰工况下的传力性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包括设于门槛梁的内腔中的加强梁,以及设于a柱下段内的腔室中的传力梁;所述内腔和所述腔室相互连通,所述加强梁沿所述门槛梁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延伸至所述腔室底部;所述传力梁连接设置于所述加强梁和a柱下段的前侧板之间。

4、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梁包括固设于所述加强梁的前端顶部的后连接部,以及由所述后连接部向着车辆的前方延伸并上倾设置的前连接部;所述前连接部的前端抵接于所述前侧板上。

5、进一步的,所述前连接部抵接在所述前侧板上的位置高度介于自然状态下的前车轮的二分之一高度和三分之二高度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和所述传力梁中的至少其一采用铝型材加工而成。

7、进一步的,所述a柱下段包括扣合相连的a柱内板和侧围加强板;所述前侧板位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上。

8、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梁包括前端板、以及在车身上下方向上延展的侧壁;所述侧壁以半包围形式分布于所述传力梁的后端以及左右两侧,所述前端板连接于所述侧壁的两端之间;在由所述前端板和所述侧壁围构而成的型腔中设置有加强筋。

9、进一步的,所述型腔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型腔分隔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布的前部型腔和后部型腔;在所述前部型腔和所述后部型腔内均设置有所述加强筋。

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包括设于所述前部型腔内的第一横筋、第一纵筋、以及两条斜向加强筋;在所述前部型腔的水平截面上,所述第一横筋、所述第一纵筋以及两条所述斜向加强筋呈“米”字形分布,并交叉于所述前部型腔的中央位置;所述前端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前侧板的第一穿装孔。

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包括设于所述后部型腔内的第二纵筋、以及两条间隔排布的第二横筋;在所述后部型腔的水平截面上,所述第二纵筋与两条所述第二横筋分别交叉相连,且在两处交叉相连部位均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加强梁的第二穿装孔。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通过加强梁与传力梁的配合设置,可在整车x向上形成a柱—传力梁—加强梁—门槛梁的传力通道,以解决传统门槛梁及铝型材结构无法有效传递与承接正碰能量、偏置碰能量的问题,进而改善a柱下段在车辆正碰或偏置碰工况下的传力性能,同时,也可避免采用加厚板材的方式来保证a柱的碰撞性能,利于实现轻量化,从而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14、其次,通过前连接部与后连接部的配合设置,利于在加强梁与a柱下段之间搭建传力通道,进而实现传力梁在车辆正碰或偏置碰工况下的传力效果。前连接部抵接在前侧板上的位置高度介于自然状态下的前车轮的二分之一高度和三分之二高度之间,能够保证受力点在轮胎向后撞击的位置,保证传力通道连贯,进而能够有效地将撞击力转递至加强梁及门槛梁处。

15、并且,加强梁和传力梁中的至少其一采用铝型材加工而成,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及传力效果的同时,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前部型腔和后部型腔中均设有加强筋,利于提升传力梁整体的结构强度,进而确保其传力效果。前部型腔中第一横筋、第一纵筋以及两条斜向加强筋呈“米”字形分布,利于提升传力梁前部承受轮包撞击的性能,保证正碰及偏置碰效果。后部型腔中第二纵筋与两条第二横筋分别交叉相连,利于形成“十”字形设计,进一步提升传力梁后部的结构强度。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上设有上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可在实现轻量化设计的基础上,提升a柱下段在车辆正碰或偏置碰工况下的传力性能,从而可提升整车碰撞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及车辆,本技术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包括设于门槛梁的内腔中的加强梁,以及设于A柱下段内的腔室中的传力梁;内腔和腔室相互连通,加强梁沿门槛梁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延伸至腔室底部;传力梁连接设置于加强梁和A柱下段的前侧板之间。本技术所述的车身侧部传力结构,能够在轻量化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传力及吸能通道,以改善A柱下段在车辆正碰或偏置碰工况下的传力性能,保证整车碰撞性能需求,由此可提升整车品质。技术研发人员:段飞宇,陈刚,潘如顺,朱文胜,徐童,厉苏微,王莉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09技术公布日:2024/7/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09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