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结构、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21 14:58:13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体换向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换向结构、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当前,换向结构(如换向阀)普遍应用在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用于实现冷却液换向或流量分配。然而,在相关技术中,换向结构的工作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车辆热管理系统日益增多的换向模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结构、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利用该换向结构,有利于满足车辆热管理系统对多种换向模式的需求。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换向结构,包括阀体、致动组件和多个阀芯组件;
3、所述阀体上形成有三个进口、三个出口、以及多个连通进口与出口的内部流道;
4、所述内部流道上形成有多个阀口,每个所述阀芯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阀口,所述致动组件用于使所述阀芯组件在阀口内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阀口,实现对应的内部流道的通断;
5、其中,所述换向结构设置为,当所述三个进口中的两者与所述三个出口中的两个出口一一对应连通时,所述三个进口中的另一者与所述三个出口均不连通。
6、可选地,所述三个进口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三进口,所述三个出口包括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
7、所述多个阀口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
8、所述第一进口通过所述第二阀口所在的内部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口通过所述第三阀口所在的内部流道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
9、所述第二进口通过所述第一阀口所在的内部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通过所述第四阀口所在的内部流道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10、所述第三进口通过所述第五阀口所在的内部流道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三进口通过所述第六阀口所在的内部流道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
11、可选地,所述阀体的内部具有独立布置的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
12、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容腔连通,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第三容腔连通;
13、所述第一容腔、所述第二容腔与所述第三容腔分别与通过对应的阀口与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连通。
14、可选地,所述阀体的内部还具有独立布置的第四容腔、第五容腔和第六容腔;
15、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四容腔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五容腔连通,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第六容腔连通;
16、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四容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六容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17、所述第二容腔与所述第四容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腔与所述第五容腔之间通过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18、所述第三容腔与所述第五容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五阀口连通,所述第三容腔与所述第六容腔之间通过所述第六阀口连通。
19、可选地,所述阀体包括相互对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20、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三进口、所述第一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及所述第三容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
21、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四容腔、所述第五容腔及所述第六容腔均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
22、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两个第一隔板,所述两个第一隔板间隔设置;
23、所述两个第一隔板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容腔;
24、所述两个第一隔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容腔;
25、所述两个第一隔板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三容腔。
26、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内设置有第二腔室和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
27、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为所述第四容腔、第五容腔和第六容腔。
28、可选地,所述第六容腔位于所述第四容腔和所述第五容腔之间,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三个角的位置。
29、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构造为流道板结构,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分别连通三个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多个板体流道;
30、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为还能够用于集成车辆热管系统中的热管理器件。
31、可选地,每个阀芯组件包括沿自身轴线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阀体的阀芯杆,
32、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致动件和多个弹性件,每个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阀体和对应的阀芯杆之间,以提供打开所述阀口的弹性力;
33、所述致动件作用于所述阀芯杆以使所述阀芯杆能够克服对应的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力,以封堵所述阀口。
34、可选地,所述致动件绕自身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布置于所述阀体,所述致动件与阀芯杆共同构成凸轮传动机构;
35、所述多个阀口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间隔布置;
36、所述致动件面向所述阀芯组件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具有不同高度的抵顶部,多个所述抵顶部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致动件绕自身轴线转动时,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阀芯杆的顶端抵顶,以调节多个所述阀芯杆在对应的阀口内的位置,使得当所述三个进口中的两者与所述三个出口中的两个出口一一对应连通时,所述三个进口中的另一者与所述三个出口均不连通。
37、可选地,所述多个阀口中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及第六阀口绕所述转动轴线周向均匀分布;
38、所述致动件面向所述阀芯杆的面上形成有导向路径;
39、多个抵顶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路径上的第一抵顶部、两个第二抵顶部及第三抵顶部;
40、所述第一抵顶部和第三抵顶部配置为当与所述阀芯杆的顶端抵顶配合时,所述阀口处于关闭状态;
41、所述第二抵顶部配置为与所述阀芯杆的顶端抵顶配合时,所述阀口处于全开状态;
42、在垂直于所述致动件的转动轴线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抵顶部、所述第二抵顶部和第三抵顶部的投影位于同一个圆的圆周上;
43、两个所述第二抵顶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抵顶部的投影之间的凸轮圆心角的角度均为60°;
44、其中,当所述两个第二抵顶部与多个所述阀口中的两个阀口内的阀芯杆抵顶配合时,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三抵顶部分别与多个阀口中剩余阀口内的阀芯杆抵顶配合。
45、可选地,所述阀芯杆内设置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延伸至所述阀芯杆远离所述致动件的一端的端面;
46、所述换向结构还包括安装在阀体上的导杆,所述中空部沿所述导杆的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上。
47、可选地,所述换向结构上设置有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用于限定所述致动件的转动角度,以使致动件在初始角度位置至预设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之间转动,以便于将所述致动件复位至所述初始角度位置。
48、可选地,所述止挡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致动件面向所述阀芯杆一侧的凸块和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具有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
49、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所述凸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抵接,在所述最大转动角度位置,所述凸块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止挡面抵接。
5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换向结构。
51、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52、本公开提供的换向结构相当于六通换向阀,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致动组件的作用下,使每个阀芯组件可以封堵于对应的阀口或与该阀口分离,实现某个内部流道的连通与截止,使得处于该内部流道上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连通或截止,从而实现切换液体流向的功能,可以实现多种换向模。尤其是当需要将换向结构的两个进口的液体(如冷却液)分配至两个出口,且需要限制进入另一个进口的液体从任意一个出口流出时,采用该换向结构可以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当将该换向结构应用到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时,有利于实现热管理系统对多种换向模式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实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多种热管理模式。
5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199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