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端盖、中冷器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25 15:07:44
本技术涉及中冷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中冷器端盖、中冷器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1、汽车常用的大多数发动机采用增压器来把空气泵入发动机的燃烧室,从而发动机能够燃烧更多的燃料以产生更多的动力。由于高温高压空气会导致发动机的爆燃和损坏,所以从涡轮增压器排出的压缩空气在被传送到发动机之前,会先通过中冷器进行冷却。
2、然而增压后气体会以高速输送到中冷器的入口,但是中冷后的气体有冷有热并且气体温度高于理论温度。中冷后出现冷热气体混合不均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利用中冷器的有效换热面积,现有技术在中冷器的出气端盖上增加导流板,虽然增加了冷热气体的混合效果,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中冷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因此,不能有效降低中冷后的气体的温度,故中冷后气体达不到理想温度。而要想达到理想的中冷后的气体温度需要增加中冷器的换热面积,但是为了使发动机紧凑或着在布置空间紧张的情况下,中冷器和中冷器气端盖尺寸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进入中冷器的空气流量分布不均匀,以及冷却后的压缩空气无法达到预设温度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中冷器端盖,包括:
3、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连通的流通通道,所述进气口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多个进气口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端盖本体的长度方向。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包括端盖本体,通过在端盖本体上设置多个进气口,并使多个进气口沿端盖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有助于提高气体在中冷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分布,有效利用了中冷器在长度方向上的换热面积,有助于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果,实现了在不增加中冷器和中冷器端盖的尺寸的前提下,提高中冷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保障冷热气体的混合效果,并使得中冷后的气体的温度能够达到预设温度。
5、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端盖,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进气口的截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出气口的截面积。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进气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均朝向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口的朝向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0°,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大于0°。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流通通道在所述第三方向的高度依次减小。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12、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内部,所述分流板用于将由所述进气口流入的气流均匀地分成上层气流和下层气流。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分流板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部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部倾斜设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气口的中间位置。
1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中冷器,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冷器端盖。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冷器,通过设置上述中冷器端盖,能够在不增加中冷器和中冷器端盖的尺寸的前提下,实现了进入中冷器的气体的均匀分布,并有效利用中冷器的换热面积,提高了中冷器冷却气流的冷却效率,使得中冷后的气体的温度可达到预设温度。
16、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冷器。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具有上述中冷器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在此将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1.一种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口的截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出气口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均朝向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朝向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0°,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大于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流通通道在所述第三方向的高度依次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冷器端盖,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分流板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部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部倾斜设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气口的中间位置。
9.一种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冷器端盖。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冷器。
技术总结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冷器端盖、中冷器及发动机,其中,中冷器端盖包括端盖本体,端盖本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的流通通道,进气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进气口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第一方向为端盖本体的长度方向。本技术所述的中冷器端盖,通过在端盖本体上设置多个进气口,并使多个进气口沿端盖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有助于提高气体在中冷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分布,有效利用了中冷器在长度方向上的换热面积,有助于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果,实现了在不增加中冷器和中冷器端盖的尺寸的前提下,提高中冷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保障冷热气体的混合效果,并使得中冷后的气体的温度能够达到预设温度。技术研发人员:李岗,崔友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18技术公布日:2024/11/2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25/3362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