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物理化学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耐高温嵌段聚硫酸磺酸酯合成用的高效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耐高温嵌段聚硫酸磺酸酯合成用的高效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5-01-17 13:04:08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混合设备,具体而言,涉及耐高温嵌段聚硫酸磺酸酯合成用的高效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耐高温嵌段聚硫酸磺酸酯因其独特的性能在众多高端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如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行业对耐高温、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促使了对其合成工艺及相关设备的深入研究与开发。

2、然而现有耐高温嵌段聚硫酸磺酸酯合成用的混合装置大多通过增加搅拌杆的数量提高搅拌效率,单纯增加搅拌杆数量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搅拌强度,但容易引发搅拌死区,即部分区域搅拌效果不佳,导致原料混合仍不均匀,同时通过搅拌杆也难以使储液桶底部和上部的原料循环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原料的混合效率,同时现有耐高温嵌段聚硫酸磺酸酯合成用的混合装置在投放添加料时,大多直接从储液桶的上部倒入,进而在混合初期因添加料在原料表面快速扩散,而容易导致局部浓度过高或不稳定现象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耐高温嵌段聚硫酸磺酸酯合成用的高效混合装置,所述耐高温嵌段聚硫酸磺酸酯合成用的高效混合装置通过单个伺服电机,对整体驱动元件进行同步控制,实现了高效混料的同时,也实现了添加剂的精准添加工作,同时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合理紧凑,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同时在控制圆形密封板和环形密封板上下移动的同时,还可以使添料筒内部的添加料循环定量的进入第二吸液管的内部,有效避免了添加料的一次性大量注入或加入量不稳定的情况,从而保障了整个合成反应过程中的稳定。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耐高温嵌段聚硫酸磺酸酯合成用的高效混合装置,包括:

3、储液机构;

4、液体混合机构,所述液体混合机构位于所述储液机构的中部,所述液体混合机构使所述储液机构内部的原料上下混合;

5、循环添料机构,所述循环添料机构位于所述储液机构的上端,所述液体混合机构向下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循环添料机构间歇给料;

6、液体搅拌机构,所述液体搅拌机构位于所述储液机构内部的下端,所述液体搅拌机构位于所述循环添料机构的下端,所述液体混合机构向下移动并驱动所述液体搅拌机构对所述储液机构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液机构包括储液桶,所述储液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储液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盖。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盖上端的中部贯通连接有进液阀管,所述底盖下端的中部贯通连接有排液阀管,所述储液桶外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体混合机构包括支架、伺服电机、上集液环、下集液环、混液筒和混液管,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顶盖上表面的前端,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上部的后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往复螺杆,所述往复螺杆的外壁套设有往复滑块,所述上集液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桶内壁的上端,所述下集液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桶内壁的下端,所述上集液环和所述下集液环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混液筒上端和下端的外壁均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10、所述混液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混液筒的内底面,所述混液管内部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圆形密封板,所述圆形密封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上通式单向阀,所述混液筒内部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环形密封板,所述环形密封板的板身固定连接有多个下通式大单向阀,所述下集液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液管,所述第一吸液管远离所述下集液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混液管下端的内部,上端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远离所述混液筒的一端与所述上集液环贯通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管远离所述上集液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混液管上端的内部,所述上集液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液管,所述第二吸液管远离所述上集液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混液筒上端的内部,下端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排液管远离所述混液筒的一端与所述下集液环贯通连接,所述第二排液管远离所述下集液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混液筒下端的内部;

11、所述第一吸液管靠近所述混液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右进单向阀,所述第一排液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左进单向阀,所述第二吸液管靠近所述混液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右进单向阀,所述第二排液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左进单向阀,所述混液管内壁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堵圆板,所述混液筒内壁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堵环形板,所述往复滑块靠近中部的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贯穿所述封堵圆板并延伸至所述混液管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圆形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往复滑块中部一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贯穿所述封堵环形板并延伸至所述混液筒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环形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液筒位于所述储液桶内部的中心处。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吸液管的下端均贯通连接有第一吸液嘴,所述上集液环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流液嘴,所述第二吸液管的下端均贯通连接有第二吸液嘴,所述下集液环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流液嘴。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循环添料机构包括添料筒,所述添料筒固定连接于所述顶盖的上端,所述添料筒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储液桶的内部,所述添料筒下端的一侧贯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添料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阀,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吸液管的中部贯通连接,所述添料筒远离所述连接管一端外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中转罩;

15、所述封堵环形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短弹簧,所述复位短弹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板,所述往复滑块上端一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混液筒上端的内部,所述第三连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环形连板的上表面相互贴合,所述混液筒一侧外壁的上端贯通连接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上端与所述中转罩的上端贯通连接,所述中间管位于所述封堵环形板的上部,所述中转罩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小负压圆板,所述小负压圆板的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中转杆,所述添料筒内部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大负压圆板,所述大负压圆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中转杆,所述第一中转杆和所述第二中转杆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板,所述大负压圆板的板身设置有下通式小单向阀。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添料筒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添料罩,所述添料罩的上端均铰接连接有密封盖。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体搅拌机构包括固定架,多个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往复滑块上端的外壁,所述固定架的下端贯穿所述顶盖并延伸至所述储液桶的内部,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异形连架,所述混液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齿板,所述异形连架下端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短转杆,所述短转杆中部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齿筒,所述齿筒与所述齿板相互啮合,所述短转杆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异形连架下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长转杆,所述长转杆靠近所述混液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长转杆杆身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盖内顶面的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下端滑动连接有限位轴承套,所述长转杆远离所述混液筒的一端与所述限位轴承套的内壁固定连接。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储液机构储存原料,在液体混合机构运行时,其中的动力部件驱动传动组件,带动吸液与排液组件工作,使储液机构内原料上下循环混合,循环添料机构在液体混合机构特定动作下,通过压力传递与控制组件,让添料组件将添加剂间歇送入循环系统,液体搅拌机构受液体混合机构动作触发,依靠联动组件带动搅拌元件对储液机构内原料进行搅拌,各机构相互配合,液体混合机构主导原料上下混合,循环添料机构精准添加添加剂,液体搅拌机构辅助搅拌,共同在储液机构中完成高效混合与添加剂添加流程,其中,控制伺服电机使往复滑块在往复螺杆的外壁上下往复滑动,其一、使第一吸液管从下部、第二吸液管从上部吸取原料,再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排向相反方向,进而原料在不同区域循环流动,极大地提高了混合效率,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原料混合均匀,减少混合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其二、在控制圆形密封板和环形密封板上下移动的同时,还可以使添料筒内部的添加料循环定量的进入第二吸液管的内部,有效避免了添加料的一次性大量注入或加入量不稳定的情况,从而保障了整个合成反应过程中的稳定,其三、使添加料在环形密封板的挤压下实现从下集液环的位置喷出,进而从底部间歇喷出添加料并与原料混合,避免了在混合初期因添加料在表面快速扩散而导致的局部浓度过高或不稳定现象,其四、通过单个伺服电机,对整体驱动元件进行同步控制,实现了高效混料的同时,也实现了添加剂的精准添加工作,同时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合理紧凑,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50117/3560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