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6:54:11
本申请涉及交通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立交桥。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立交桥均包括行车桥和地面层,行车桥的桥体通过支撑立柱支撑于地面层上,支撑立柱的设置需要占用地面层的空间,为了保证行车桥的使用安全性,地面层需要密集的布置多个支撑立柱,导致地面层难以修建建筑物等占地较大的工程。在多个立交桥汇流和并列设置的区域,多个立交桥占用过多的城市土地资源的情况更为明显,会导致城市用地存在较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有效利用地面层上方空间,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多层立交桥。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层立交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多层立交桥,包括:地面层,所述地面层设于地面上,所述地面层形成有至少一个交通区域;至少一个行车桥,所述行车桥包括桥体和第一支撑立柱,所述桥体架设于所述地面层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支撑于所述地面层和所述桥体之间;娱乐层,所述娱乐层包括盖体和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盖体的上端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娱乐区域,沿所述多层立交桥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行车桥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地面层之间,所述第二支撑立柱支撑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地面层之间。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行车桥的上方设置盖体,盖体形成的娱乐区域可以用于修建娱乐休闲场所,与现有技术相比,地面层的上方空间可以被有效利用,且可以增加多层立交桥周边区域的市民娱乐休闲空间,从而可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5、优选的,所述多层立交桥设有多个所述行车桥,多个所述行车桥均沿所述多层立交桥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行车桥沿所述多层立交桥的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开,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行车桥之间设有至少一排所述第二支撑立柱,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间具有夹角。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支撑立柱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行车桥之间,可以尽量避免第二支撑立柱与行车桥发生干涉,行车桥无需重新为第二支撑立柱设置避让缺口,并且,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二支撑立柱充分利用相邻的两个行车桥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地面层的土地利用率。
7、优选的,至少一排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间连接有隔音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墙能够将相邻的两个行车桥分隔开,隔音墙阻碍桥体上车辆产生的噪音传导至相邻的行车桥,且隔音墙具有良好的防火作用,可以提高多层立交桥的消防能力。
9、优选的,所述盖体包括平面部和坡面部,所述平面部位于所述行车桥上方,所述坡面部沿所述多层立交桥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坡面部倾斜连接于所述平面部和所述地面层之间,或所述坡面部倾斜连接于所述平面部和地面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坡面部能够从多层立交桥的两侧装饰和遮挡平面部的下方空间,从而可以使多层立交桥的外观符合相关外观设计要求。并且,当坡面部倾斜连接于平面部和地面层之间时,行人能够通过坡面部在平面部和地面层之间移动,从而实现了行人移动至盖体上的技术效果。当坡面部倾斜连接于平面部和地面之间时,行人能够通过坡面部在平面部和多层立交桥周围的街道路面之间移动,从而实现了行人移动至盖体上的技术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平面部和所述坡面部均由多个支撑板组沿所述多层立交桥的第二方向依次连接形成,每个所述支撑板组均包括多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组的多个所述支撑板均沿所述多层立交桥的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形成所述坡面部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组中靠近所述平面部的一个搭接于另外一个的上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坡面部的多个支撑板组之间依次搭接连接,可以使坡面部形成有预设角度,从坡面部靠近平面部的一端至远离平面部的一端的方向上,坡面部的高度逐渐降低,从而可以使位于平面部下方的行人通过坡面部移动至平面部,也可以使平面部上的行人通过坡面部移动至平面部下方。
13、优选的,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一个采光井,所述采光井用于所述盖体下方空间的采光,和/或,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一个通风井,所述通风井用于所述盖体下方空间的通风。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阳光穿过采光井后照射于盖体下方空间内,阳光可以提高地面层和桥体的能见度,从而可以减少车辆或行人穿过盖体下方空间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并且,通过在盖体上设置通风井,通风井可以使盖体的下方空间内的空气保持清新,从而可以避免车辆废气等气体在盖体的下方空间积聚。
15、优选的,所述盖体设有导液流道。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上表面的积水(例如雨水或污水等)均可以沿导液流道从盖体的边缘流出盖体的上表面,如此可以尽量避免积水在盖体的上表面积聚,有助于防止积水造成多层立交桥锈蚀,也可以防止积水产生的重力大于盖体的承重极限导致盖体断裂,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多层立交桥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安全性。
17、优选的,沿所述多层立交桥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盖体的边缘设有阻拦网。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拦网可以阻止位于盖体上的人或物体从盖体的边缘掉落至盖体外侧,从而可以尽量防止市民的生命或财产受到损失,也可以避免位于盖体下方的桥体上的车辆或行人被盖体上掉落的人或物体击中,减少了桥体上出现事故的几率,进而提升了多层立交桥的使用安全性。
19、优选的,所述交通区域用于道路和/或停车场的修建。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或行人可以通过交通区域内的道路在街道之间移动,车辆或行人能够通过交通区域前往街区的其他区域。停车场用于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停放,停车场能够为车辆提供停放位置。
21、优选的,所述娱乐区域用于公园、花园、绿化人行道、游乐设施及消防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修建。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娱乐区域内修建公园或花园,公园和花园内可以种植植物,从而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进而可以提高多层立交桥周边区域的居住环境质量。通过在娱乐区域内修建绿化人行道和游乐设施,绿化人行道和游乐设施更容易吸引多层立交桥周边区域的市民游玩,也可以增加市民的娱乐项目。通过在娱乐区域内修建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可以满足多层立交桥的消防要求,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多层立交桥的安全性。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行车桥的上方设置盖体,盖体形成的娱乐区域可以用于修建娱乐休闲场所,与现有技术相比,地面层的上方空间可以被有效利用,且可以增加多层立交桥周边区域的市民娱乐休闲空间,从而可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5、2.隔音墙能够将相邻的两个行车桥分隔开,隔音墙阻碍桥体上车辆产生的噪音传导至相邻的行车桥,且隔音墙具有良好的防火作用,可以提高多层立交桥的消防能力。
技术特征:1.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立交桥(100)设有多个所述行车桥(20),多个所述行车桥(20)均沿所述多层立交桥(100)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行车桥(20)沿所述多层立交桥(100)的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开,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行车桥(20)之间设有至少一排所述第二支撑立柱(302),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间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排所述第二支撑立柱(30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302)间连接有隔音墙(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01)包括平面部(3011)和坡面部(3012),所述平面部(3011)位于所述行车桥(20)上方,所述坡面部(3012)沿所述多层立交桥(100)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坡面部(3012)倾斜连接于所述平面部(3011)和所述地面层(10)之间,或所述坡面部(3012)倾斜连接于所述平面部(3011)和地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部(3011)和所述坡面部(3012)均由多个支撑板组沿所述多层立交桥(100)的第二方向依次连接形成,每个所述支撑板组均包括多个支撑板(303),每个所述支撑板组的多个所述支撑板(303)均沿所述多层立交桥(100)的第一方向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01)设有至少一个采光井,所述采光井用于所述盖体(301)下方空间的采光,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01)设有导液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多层立交桥(100)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盖体(301)的边缘设有阻拦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区域用于道路和/或停车场的修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娱乐区域用于公园、花园、绿化人行道、游乐设施及消防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修建。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层立交桥,多层立交桥包括:地面层,地面层设于地面上,地面层形成有至少一个交通区域;至少一个行车桥,行车桥包括桥体和第一支撑立柱,桥体架设于地面层的上方,第一支撑立柱支撑于地面层和桥体之间;娱乐层,娱乐层包括盖体和第二支撑立柱,盖体的上端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娱乐区域,沿多层立交桥的高度方向上,行车桥位于盖体和地面层之间,第二支撑立柱支撑于盖体和地面层之间。由此,通过在行车桥的上方设置盖体,盖体形成的娱乐区域可以用于修建娱乐休闲场所,与现有技术相比,地面层的上方空间可以被有效利用,且可以增加多层立交桥周边区域的市民娱乐休闲空间,从而可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技术研发人员:王秋颖,宁平,杨志勇,朱勇军,曹勇,吴国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55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