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铁路车辆辅助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列车轮径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  正文

列车轮径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1 08:30:52

本公开涉及轨道交通,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轮径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列车轮径校正对列车的精准停车性能、追踪运行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现有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cbtc)中,通过在轨旁线路布置校轮应答器,累计列车经过两校轮应答器之间的测量距离,将累计的测量距离与电子地图定测的两校轮应答器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行比较,对当前列车轮径值进行校正。其中,两校轮应答器之间的走行距离,由驱动层的中间单元通过io接口接收并解析;由设备层速度传感器采集解析结果,根据一定时间内的速度脉冲数微分得到周期平均速度,并将计算得到的周期平均速度导入应用层;应用层通过周期平均速度乘以周期时间进行积分后得到周期走行距离(即测量距离)。

2、但在微分和积分的计算过程中会丢失一部分精度,导致计算所得的走行距离存在误差,因此列车轮径的计算结果也存在误差,列车轮径的校正精度也因此变差,同时,上述周期走行距离采用控制端的速度传感器采集结果进行计算,该计算结果不可用于等待端轮径校正,还需折返换端后重新校轮,严重影响工程测试效率和运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轮径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2、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轮径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

3、当接收到第一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获取起始脉冲数,并记录列车在从接收到第一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到获取起始脉冲数期间的第一走行距离,以及列车在第一校轮应答器的报文传输期间的第二走行距离;

4、当接收到第二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获取结束脉冲数,并记录列车在从接收到第二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到获取结束脉冲数期间的第三走行距离,以及列车在第二校轮应答器的报文传输期间的第四走行距离;

5、根据列车当前的轮径、起始脉冲数、结束脉冲数、第一走行距离、第二走行距离、第三走行距离、第四走行距离、速度传感器每转齿距个数以及第一校轮应答器与第二校轮应答器之间的实际距离,对列车进行轮径校正。

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当接收到第一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获取起始脉冲数,包括:

7、当接收到第一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根据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的生成方式,获取对应的速度传感器的脉冲数,并计算起始脉冲数;

8、当接收到第二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获取结束脉冲数,包括:

9、当接收到第二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根据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的生成方式,获取对应的速度传感器的脉冲数,并计算结束脉冲数。

1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是通过以下步骤周期生成的:

11、从本端和对端的多个速度传感器中筛选出未断线、未空滑的速度传感器;

12、判断筛选所得的本端速度传感器之间能否生成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若本端速度传感器之间能够生成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则根据对应的速度传感器对,生成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否则,判断筛选所得的本端速度传感器与对端速度传感器之间能否生成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若本端速度传感器与对端速度传感器之间能够生成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则根据对应的速度传感器对,生成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

13、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判断筛选所得的本端速度传感器之间能否建立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包括:

14、若本端速度传感器之间形成的标尺速度与上一周期列车的融合速度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标尺速度与融合速度之间方向不一致的持续周期数小于最大容忍周期数,则确定对应的本端速度传感器之间能够生成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

15、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16、若速度传感器主用标尺的生成方式在从接收到第一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到接收到第二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期间发生变化,则轮径校正失败。

17、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根据列车当前的轮径、起始脉冲数、结束脉冲数、第一走行距离、第二走行距离、第三走行距离、第四走行距离、速度传感器每转齿距个数以及第一校轮应答器与第二校轮应答器之间的实际距离,对列车进行轮径校正,包括:

18、根据列车当前的轮径、起始脉冲数、结束脉冲数、第一走行距离、第二走行距离、第三走行距离、第四走行距离、速度传感器每转齿距个数,计算第一校轮应答器与第二校轮应答器之间的测量距离;

19、根据列车当前的轮径、测量距离以及实际距离,对列车进行轮径校正。

2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根据列车当前的轮径、起始脉冲数、结束脉冲数、第一走行距离、第二走行距离、第三走行距离、第四走行距离、速度传感器每转齿距个数,计算第一校轮应答器与第二校轮应答器之间的测量距离,包括:

21、将列车当前的轮径、起始脉冲数、结束脉冲数、第一走行距离、第二走行距离、第三走行距离、第四走行距离、速度传感器每转齿距个数代入以下公式计算第一校轮应答器与第二校轮应答器之间的测量距离;

22、wbdis=(pluse2-pluse1)/n*π*wheel+(transdis2-transdis1)-delaydis2+delaydis1;

23、其中,wbdis表示测量距离,pluse2表示结束脉冲数,pluse1表示起始脉冲数,n表示速度传感器每转齿距个数,wheel表示列车当前的轮径,transdis2表示第三走行距离,transdis1表示第一走行距离,delaydis2表示第四走行距离,delaydis1表示第二走行距离。

24、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轮径校正装置,该装置包括:

25、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第一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获取起始脉冲数,并记录列车在从接收到第一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到获取起始脉冲数期间的第一走行距离,以及列车在第一校轮应答器的报文传输期间的第二走行距离;

26、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第二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获取结束脉冲数,并记录列车在从接收到第二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到获取结束脉冲数期间的第三走行距离,以及列车在第二校轮应答器的报文传输期间的第四走行距离;

27、轮径校正模块,用于根据列车当前的轮径、起始脉冲数、结束脉冲数、第一走行距离、第二走行距离、第三走行距离、第四走行距离、速度传感器每转齿距个数以及第一校轮应答器与第二校轮应答器之间的实际距离,对列车进行轮径校正。

28、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29、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30、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第一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获取起始脉冲数,并记录列车在从接收到该报文到获取起始脉冲数期间的第一走行距离,以及列车在该报文传输期间的第二走行距离;在接收到第二校轮应答器发送的报文时,获取结束脉冲数,并记录列车在从接收到该报文到获取结束脉冲数期间的第三走行距离,以及列车在该报文传输期间的第四走行距离;根据上述数据、列车当前的轮径、速度传感器每转齿距个数以及第一校轮应答器与第二校轮应答器之间的实际距离,对列车进行轮径校正,无需进行微积分操作,极大地提高了轮径校正效果。

31、应当理解,技术实现要素: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320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