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24:15
本申请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混合动力汽车与传动的燃油汽车相比,具有更加多样的使用场景,因此对车辆内部的热量系统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但是,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中,发动机以及电机电控组件的余热利用率低,所以如何解决该问题成为了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该热管理系统能够提高电机电控组件的余热利用率。
2、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低温冷却模块,所述低温冷却模块包括水冷中冷器、低温散热部件和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包括并联的第二主流路和第五支流路,所述水冷中冷器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流路上,所述低温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流路上,所述低温散热部件包括充电供电组件、后电控、后电机油冷板换及电混油冷板换中的至少一个。
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温散热部件包括充电供电组件、所述后电控、所述后电机油冷板换及所述电混油冷板换,且所述充电供电组件、所述后电控、所述后电机油冷板换及所述电混油冷板换串联在所述第二主流路上。
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包括换热器,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包括与所述第五支流路串联的第三支流路,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流路上,所述换热器用于与空调系统和/或电池系统换热。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包括电子三通阀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冷却流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三支流路并联的第四支流路;所述第二主流路、所述第三支流路和所述第四支流路分别与所述电子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流路上。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包括电子二通阀和第三散热器;所述电子二通阀、所述第三散热器和所述水冷中冷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流路上;所述第五支流路和所述第二主流路汇流后流入所述电子三通阀,所述电子二通阀用于导通或阻断所述第五支流路。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用于给智能驾驶控制器降温,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包括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主流路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智能驾驶控制器,所述智能驾驶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节流阀并联。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高温冷却模块、暖风模块和多通阀,所述多通阀连接在所述高温冷却模块和所述暖风模块之间,所述多通阀用于使所述高温冷却模块和所述暖风模块连通或者断开。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温冷却模块包括发动机冷却流道和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流道连通;所述暖风模块包括第一暖风芯体和第一暖风流路,所述第一暖风流路和所述第一冷却流路通过所述多通阀可选择地连通,且所述第一暖风流路、所述第一暖风芯体、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多通阀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暖风芯体用于向乘坐舱供暖。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暖风模块还包括加热器,所述第一暖风流路包括第一主流路、第一暖风支流路和第二暖风支流路;所述第一主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第一暖风芯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暖风支流路上,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暖风支流路上;所述第一主流路经过所述加热器后分流形成所述第一暖风支流路和所述第二暖风支流路;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上的水温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水温时,所述加热器停止;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上的水温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水温时,所述加热器启动。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通阀为电子五通阀,所述电子五通阀包括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第三通口、第四通口、第五通口,所述第一冷却流路连接所述第五通口,所述第一主流路连接所述第四通口,所述第一暖风支流路连接所述第三通口,所述第二暖风支流路连接所述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电子五通阀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四通口与所述第五通口连通,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第二通口和所述第三通口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五通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口、所述第三通口和所述第四通口连通。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温冷却模块还包括发动机油冷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经过所述发动机油冷器后连接所述五通阀。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温冷却模块还包括发动机油冷器和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包括第一支流路和第二支流路,所述第一支流路经过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后连接所述五通阀,所述第二支流路经过所述发动机油冷器后与所述第一通口流出的流路汇聚。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温冷却模块还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三冷却流路,所述第三冷却流路依次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一散热器。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除气模块,所述除气模块包括第二节流阀、第三主流路、第六支流路和第七支流路,所述第三主流路依次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并在经过所述第二节流阀后分流形成所述第六支流路和所述第七支流路,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六支流路上,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七支流路上。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除气模块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六支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七支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换热器。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暖风模块还包括第二暖风芯体,所述第二暖风芯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暖风流路上。
19、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20、本申请通过将水冷中冷器并入低温冷却模块,有助于实现低温冷却模块的余热利用,并保证水冷中冷器进水温度。
技术特征: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冷却模块,所述低温冷却模块包括水冷中冷器、低温散热部件和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包括并联的第二主流路和第五支流路,所述水冷中冷器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流路上,所述低温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流路上,所述低温散热部件包括充电供电组件、后电控、后电机油冷板换及电混油冷板换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散热部件包括所述充电供电组件、所述后电控、所述后电机油冷板换及所述电混油冷板换,且所述充电供电组件、所述后电控、所述后电机油冷板换及所述电混油冷板换串联在所述第二主流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包括换热器11,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包括与所述第五支流路串联的第三支流路,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流路上,所述换热器用于与空调系统和/或电池系统换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包括电子三通阀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冷却流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三支流路并联的第四支流路;所述第二主流路、所述第三支流路和所述第四支流路分别与所述电子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流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包括电子二通阀和第三散热器;所述电子二通阀、所述第三散热器和所述水冷中冷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流路上;所述第五支流路和所述第二主流路汇流后流入所述电子三通阀,所述电子二通阀用于导通或阻断所述第五支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用于给智能驾驶控制器降温,所述低温冷却模块还包括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主流路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和所述智能驾驶控制器,所述智能驾驶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节流阀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高温冷却模块、暖风模块和多通阀,所述多通阀连接在所述高温冷却模块和所述暖风模块之间,所述多通阀用于使所述高温冷却模块和所述暖风模块连通或者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冷却模块包括发动机冷却流道和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流道连通;所述暖风模块包括第一暖风芯体和第一暖风流路,所述第一暖风流路和所述第一冷却流路通过所述多通阀可选择地连通,且所述第一暖风流路连、所述第一暖风芯体、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多通阀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暖风芯体用于向乘坐舱供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模块还包括加热器13,所述第一暖风流路包括第一主流路、第一暖风支流路和第二暖风支流路;所述第一主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第一暖风芯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暖风支流路上,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暖风支流路上;所述第一主流路经过所述加热器后分流形成所述第一暖风支流路和所述第二暖风支流路;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上的水温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水温时,所述加热器停止;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上的水温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水温时,所述加热器启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阀为电子五通阀,所述电子五通阀包括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第三通口、第四通口、第五通口,所述第一冷却流路连接所述第五通口,所述第一主流路连接所述第四通口,所述第一暖风支流路连接所述第三通口,所述第二暖风支流路连接所述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电子五通阀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冷却模块还包括发动机油冷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经过所述发动机油冷器后连接所述五通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冷却模块还包括发动机油冷器和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包括第一支流路和第二支流路,所述第一支流路经过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后连接所述五通阀,所述第二支流路经过所述发动机油冷器后与所述第一通口流出的流路汇聚。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冷却模块还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三冷却流路,所述第三冷却流路依次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一散热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除气模块,所述除气模块包括第二节流阀、第三主流路、第六支流路和第七支流路,所述第三主流路依次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二节流阀,并在经过所述第二节流阀后分流形成所述第六支流路和所述第七支流路,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六支流路上,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七支流路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模块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六支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七支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换热器。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模块还包括第二暖风芯体,所述第二暖风芯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暖风流路上。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低温冷却模块,低温冷却模块包括水冷中冷器、低温散热部件和第二冷却流路,第二冷却流路包括并联的第二主流路和第五支流路,水冷中冷器设置在第五支流路上,低温散热部件设置在第二主流路上,低温散热部件包括充电供电组件、后电控、后电机油冷板换及电混油冷板换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将水冷中冷器并入低温冷却模块,有助于实现低温冷却模块的余热利用,并保证水冷中冷器进水温度。技术研发人员:黄强,周凯,张天陆,吴升超,王利楠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05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