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后悬架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后悬架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2:32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具体的说是一种后悬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对于后驱、四驱的电动车型或混动车型,需装备后电机驱动,后悬架系统为适应电机、电池、油箱布置,一般采用五连杆悬架型式,但是现在的后悬架系统存在布置不合理,导致整车性能降低、整车使用空间降低、整车重量提高及装配工艺性降低,难以针对不同的车型进行使用,例如难以同时适配到电动车型和混动车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悬架系统及车辆,可有效节约整车布置空间、提升整车性能。

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一种后悬架系统,包括:

3、后副车架;

4、后转向节,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后转向节呈左右对称设于所述后副车架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后转向节具有轮心;

5、控制臂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控制臂组件呈左右对称设于两个所述后转向节与所述后副车架之间,所述控制臂组件包括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后转向节与所述后副车架的前上控制臂、后上控制臂、前下控制臂、后下控制臂和前束控制臂,在俯视投影上所述前上控制臂和后上控制臂呈“v”型前后布置于所述轮心的上方,所述前上控制臂的外端位于所述后上控制臂的外端的前下方,并呈相互靠近设置,在俯视投影上所述前下控制臂和所述后下控制臂呈“v”型前后布置于所述轮心的下方,所述前下控制臂的外端位于所述后下控制臂的外端的前下方,呈相互靠近设置,所述前束控制臂位于所述前上控制臂与所述前下控制臂之间;

6、减振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振组件呈左右对称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后下控制臂上,所述减振组件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布置于所述后下控制臂上表面的减振后滑柱和后螺旋弹簧。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稳定杆系统组件,所述稳定杆系统组件包括呈左右延伸固定于所述后副车架后侧的后稳定杆,所述后稳定杆的左端和右端均连接有稳定杆连接杆,所述稳定杆连接杆连接于位于所述后螺旋弹簧的内侧的所述后下控制臂上。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下控制臂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冲压本体、设于所述冲压本体上方的弹簧托盘、焊接于所述冲压本体的型腔内部的加强板,所述冲压本体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点、支撑点和第二安装点,所述弹簧托盘位于所述支撑点,以在所述后下控制臂的中部形成封闭盒状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点与所述减振后滑柱的下端铰接,所述弹簧托盘与所述后螺旋弹簧的下端抵接,所述第二安装点与所述稳定杆连接杆的下端铰接。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稳定杆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点之间连接有螺栓头朝后的第二螺栓,所述减振后滑柱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点之间连接有螺栓头朝后的第一螺栓;

10、所述后稳定杆与所述后副车架之间连接有螺栓头朝下的至少一个第九螺栓。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副车架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三个第一控制臂安装点、第二控制臂安装点和前束控臂安装点,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点为双支撑的支架式结构,所述后转向节设有五个第三控制臂安装点,所述第三控制臂安装点和第二控制臂安装点均为压装衬套结构;

12、所述前上控制臂、所述后上控制臂、所述前下控制臂和所述前束控制臂均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设置的连接套管、直管本体和连接节叉,所述连接套压装衬套,所有所述连接节叉分别与其中四个所述第三控制臂安装点一一连接,所述前上控制臂、所述后上控制臂和所述前下控制臂上的所述连接套管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点一一连接,所述前束控制臂上的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前束控臂安装点连接;

13、所述后下控制臂的内端和外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臂安装点和另外一个所述第三控制臂安装点。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上控制臂的内端和外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点、所述第三控制臂安装点之间连接有螺栓头朝前的第三螺栓;

15、所述前下控制臂的内端和外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点、所述第三控制臂安装点之间连接有螺栓头朝前的第四螺栓;

16、所述后下控制臂的内端和外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臂安装点、所述第三控制臂安装点之间连接有螺栓头朝后的第五螺栓;

17、所述后上控制臂的内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点之间连接有螺栓头朝后的第六螺栓,所述后上控制臂的外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臂安装点之间连接有螺栓头朝前的第七螺栓。

18、所述前束控制臂的外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臂安装点之间连接有螺栓头朝前的第八螺栓。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点设有限定安装有第二紧固螺母的螺母盒,所述第六螺栓及位于内侧的所述第三螺栓和所述第四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母一一对应螺纹连接;

20、所述前上控制臂的外端、所述前下控制臂的外端、所述后上控制臂的外端、所述前束控制臂的外端、所述后下控制臂的内端和外端、所述第一安装点和所述第二安装点均焊接有焊接螺母,所述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五螺栓、所述第七螺栓、位于外侧的第三螺栓和所述第四螺栓分别与所述焊接螺母一一对应螺纹连接。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俯视投影上,所述前上控制臂和后上控制臂之间的夹角位于35°至36°之间,所述前下控制臂和所述后下控制臂之间的夹角为47°至48°之间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束控制臂和所述前下控制臂为经过弱化处理的构件。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后滑柱包括后防尘罩、后缓冲块、后上悬置和后减振器,所述后缓冲块过盈压装于所述后上悬置内,所述后防尘罩卡接于后上悬置,所述后上悬置与所述后减振器的上端连接,所述后减振器的下端与所述后下控制臂连接。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副车架设有四个固定点位,所述固定点位设有安装有衬套的固定套管,所述后副车架中部设有电机安装区,所述电机安装区设有分别位于后副车架的左前方、右前方的左前悬置和右前悬置、位于后副车架的后方中部的后悬置。

2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后悬架系统。

2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悬架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本发明通过前上控制臂、后上控制臂、前下控制臂、后下控制臂和前束控制臂组成的五连杆独立的控制臂组件对后转向节进行承托支撑,并采用减振后滑柱和后螺旋弹簧分离布置于后下控制臂上的结构形式,以降低后悬架高度,增大车内空间,改善悬架系统承受左右方向、前后方向载荷的能力。

28、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后悬架系统。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悬架系统及车辆,包括:后副车架、后转向节、控制臂组件和减振组件,控制臂组件包括两端分别铰接于后转向节与后副车架的前上控制臂、后上控制臂、前下控制臂、后下控制臂和前束控制臂,在俯视投影上前上控制臂和后上控制臂呈“V”型前后布置于轮心的上方,前下控制臂和后下控制臂呈“V”型前后布置于轮心的下方,前束控制臂位于前上控制臂与前下控制臂之间;减振组件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布置于后下控制臂上表面的减振后滑柱和后螺旋弹簧。后悬架系统可降低后悬架高度,增大车内空间,改善悬架系统承受左右方向、前后方向载荷的能力。技术研发人员:邓石超,陈磊,许晓波,韩伟杰,彭大祥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2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