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3:58
本公开涉及车辆热管理,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长时间停放在低温环境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内的冷媒与环境发生换热,冷媒大多以液态存留于系统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打开压缩机,由于热管理系统内部的系统压力过低,压缩机的出口侧和入口侧的气压无法满足其运行要求,导致压缩机的损耗过大,影响使用寿命。且由于系统压力在热管理系统启动的初期会有较长一段时间处于低水平状态,压缩机的产热受到限制,使得热管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低,换热温升缓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一流路、电池包、第二膨胀阀、换热器以及加热装置;
3、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车内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车内冷凝器的出口经由所述第一膨胀阀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入口,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4、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或所述车内冷凝器的出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能够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或所述车内冷凝器的出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第一流路内的冷媒和/或所述第一流路上设置的至少一个设备内的冷媒,其中,所述设备包括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二膨胀阀,沿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二膨胀阀依次串联。
5、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的冷板上并用于加热所述冷板内的冷媒。
6、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冷板的第一端口处或靠近所述冷板的第一端口设置,所述冷板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
7、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线加热装置或电阻丝。
8、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
9、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第二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
11、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均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流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沿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电池包以及所述第二膨胀阀依次串联。
13、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三流路、第三膨胀阀和车内蒸发器,所述第三流路上设置有车外冷凝器;
14、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还与所述第三流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经由所述第三膨胀阀与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5、可选地,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还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还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
16、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和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7、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以及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或所述车内冷凝器的出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二开关阀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上,且所述第三开关阀位于所述车外冷凝器的上游,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经由所述第四开关阀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连接。
18、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经由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上,且位于所述车外冷凝器的下游。
19、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热量回收系统,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热量回收系统连接,所述热量回收系统包括动力总成和/或发动机。
20、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21、获取乘员舱加热需求指令;
22、获取环境温度值,并在所述环境温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设定温度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从关闭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
23、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压缩机运行。
24、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25、确定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内的系统压力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目标系统压力值。
26、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热量回收系统,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热量回收系统连接,所述热量回收系统包括动力总成和/或发动机;
27、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28、确定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处或者冷却液出口处的冷却液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值;或者,确定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处或者冷却液出口处的冷却液温度值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值,且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内的系统压力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目标系统压力值。
29、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0、在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所述运行状态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从运行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31、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加热装置加热第一流路内的冷媒和/或第一流路上设置的至少一个设备内的冷媒,使得第一流路内的冷媒和/或第一流路上设置的至少一个设备内的冷媒能够吸热气化并逸出至其他流路,从而快速提高系统压力,使得系统压力接近或者达到压缩机的运转需求,压缩机开启后能够快速实现满载运转,具有良好的制热功能,且车辆热管理系统内参与换热的冷媒的总量增大,提高了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整体换热效率。
3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一流路、电池包、第二膨胀阀、换热器以及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的冷板上并用于加热所述冷板内的冷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冷板的第一端口处或靠近所述冷板的第一端口设置,所述冷板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线加热装置或电阻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均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沿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电池包以及所述第二膨胀阀依次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3、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三流路、第三膨胀阀和车内蒸发器,所述第三流路上设置有车外冷凝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还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还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能够选择性导通或截止,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和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以及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或所述车内冷凝器的出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二开关阀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上,且所述第三开关阀位于所述车外冷凝器的上游,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经由所述第四开关阀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经由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上,且位于所述车外冷凝器的下游。
15.根据权利要求1-3、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热量回收系统,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热量回收系统连接,所述热量回收系统包括动力总成和/或发动机。
16.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热量回收系统,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热量回收系统连接,所述热量回收系统包括动力总成和/或发动机;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一流路、电池包、第二膨胀阀、换热器以及加热装置,压缩机的出口与车内冷凝器的入口连接,车内冷凝器的出口经由第一膨胀阀与换热器的冷媒入口,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第一流路的第一端能够与压缩机的出口或车内冷凝器的出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第一流路内的冷媒和/或第一流路上设置的至少一个设备内的冷媒,设备包括电池包和第二膨胀阀,沿从第一流路的第一端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的方向,电池包和第二膨胀阀依次串联。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栋,张经科,黄宪辉,刘公正,王元元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3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