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介质、充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3:40
本公开涉及车辆充电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介质、充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车的市场占比逐渐增加,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是电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动力来源,其充电方式以及充电时间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因此提高电动车的充电效率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2、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电池温度对充电电流进行限制,当电池温度达到温度限值时才调整充电电流的倍率,但由于该方法并未对整个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参数进行合理的规划,导致充电时间长且充电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介质、充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能够对整个车辆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提高电动车的充电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基于预先确定的充电规划参数,以及在当前时刻采集的电池状态数据和与电池相关的温度相关数据,预测所述电池在后续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4、根据所述温度变化情况,对所述预先确定的充电规划参数进行调整,得到重新确定的充电规划参数,所述充电规划参数包括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
5、根据重新确定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
6、可选地,所述充电规划参数还包括温度控制参数;
7、所述方法还包括:
8、根据重新确定的温度控制参数,控制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对所述热管理系统中的热管理对象进行制冷/制热,所述热管理对象至少包括所述电池。
9、可选地,所述充电规划参数是基于所述温度变化情况在目标时刻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范围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调整的,所述目标时刻为所述温度变化情况对应的多个时刻中的任意时刻。
10、可选地,当所述温度变化情况中所述目标时刻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时,在所述目标时刻的充电电流为所述预设电流范围中的最大值;和/或,
11、当所述温度变化情况中所述目标时刻的温度不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时,在所述目标时刻的充电电流为所述预设电流范围中的最小值;和/或,
12、当所述温度变化情况中所述目标时刻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且不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时,在所述目标时刻的充电电流是通过求解基于充电电流与其对应的电池升温速率所构建的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确定的,所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为所述目标函数中的充电电流处于预设电流范围内;
13、其中,所述预设电流范围用于表征所述电池标定的充电电流大小范围。
14、可选地,所述充电规划参数还包括所述温度控制参数,所述温度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电池对应的电池温控参数;
15、当所述温度变化情况在目标时刻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时,所述电池温控参数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制冷的参数;和/或,
16、当所述温度变化情况在目标时刻的温度不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时,所述电池温控参数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基于第一制冷状态对所述电池进行制冷的参数;和/或,
17、当所述温度变化情况在目标时刻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且不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时,所述电池温控参数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基于第二制冷状态对所述电池进行制冷的参数;
18、其中,所述第二制冷状态的散热效率低于所述第一制冷状态的散热效率。
19、可选地,所述温度变化情况是基于所述电池状态数据、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导热介质状态数据以及所述电池的发热功率分析得到的;其中,所述导热介质状态数据是基于所述温度相关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温度控制参数确定出的;所述电池的发热功率是基于预先确定的充电电流确定出的。
20、可选地,所述温度相关数据至少包括所述热管理系统对所述电池进行制冷的实际制冷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电池对应的电池温控参数,所述电池状态数据包括所述电池的当前电池温度和/或当前荷电状态,所述导热介质状态数据包括所述电池对应的换热器件的介质入口处的介质状态数据。
21、可选地,若所述热管理系统中包括除所述电池之外的其它热管理对象,所述温度控制参数还包括所述其它热管理对象对应的其它温控参数,所述温度相关数据还包括所述车辆的实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其它热管理对象对应的实际采集温度。
22、可选地,所述基于预先确定的充电规划参数,以及在当前时刻采集的电池状态数据和与电池相关的温度相关数据,预测所述电池在后续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23、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车辆的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限值数据,确定与所述电池的初始电池温度和/或初始荷电状态对应的初始充电电流;
24、根据所述初始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
25、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6、根据预设的初始热管理策略,确定与所述初始充电电流对应的初始电池温控参数;
27、根据所述初始电池温控参数,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对所述电池进行制冷/制热。
28、可选地,在根据确定出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9、在所述电池的当前荷电状态为满电的情况下,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其中,所述当前荷电状态是基于所述电池的初始荷电状态、所述充电电流、电池额定电量、所述电池的充电时长以及所述充电电流对应的电池充电效率确定出的;
30、在所述电池的当前荷电状态为未满电的情况下,重复执行所述基于预先确定的充电规划参数,以及在当前时刻采集的电池状态数据和与电池相关的温度相关数据,预测所述电池在后续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至所述根据重新确定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荷电状态为满电。
31、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提供的上述方法。
32、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辆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
33、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公开提供的上述方法。
34、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电池以及本公开提供的上述充电控制装置。
3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对电池温度变化进行预测,并根据电池的温度变化对电池在后续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进行调整,保证了电池温度适宜的同时提高了电池充电效率,有效提高了电池充电的安全性,避免了高温充电或低温充电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36、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规划参数还包括温度控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规划参数是基于所述温度变化情况在目标时刻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范围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调整的,所述目标时刻为所述温度变化情况对应的多个时刻中的任意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温度变化情况中所述目标时刻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时,在所述目标时刻的充电电流为所述预设电流范围中的最大值;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规划参数还包括所述温度控制参数,所述温度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电池对应的电池温控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变化情况是基于所述电池状态数据、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导热介质状态数据以及所述电池的发热功率分析得到的;其中,所述导热介质状态数据是基于所述温度相关数据以及预先确定的温度控制参数确定出的;所述电池的发热功率是基于预先确定的充电电流确定出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相关数据至少包括所述热管理系统对所述电池进行制冷的实际制冷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电池对应的电池温控参数,所述电池状态数据包括所述电池的当前电池温度和/或当前荷电状态,所述导热介质状态数据包括所述电池对应的换热器件的介质入口处的介质状态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热管理系统中包括除所述电池之外的其它热管理对象,所述温度控制参数还包括所述其它热管理对象对应的其它温控参数,所述温度相关数据还包括所述车辆的实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其它热管理对象对应的实际采集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先确定的充电规划参数,以及在当前时刻采集的电池状态数据和与电池相关的温度相关数据,预测所述电池在后续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确定出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车辆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以及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
技术总结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介质、充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所述方法包括:基于预先确定的充电规划参数,以及在当前时刻采集的电池状态数据和与电池相关的温度相关数据,预测所述电池在后续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所述温度变化情况,对所述预先确定的充电规划参数进行调整,得到重新确定的充电规划参数,所述充电规划参数包括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根据重新确定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通过对电池的整个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参数进行合理的规划,提高了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的安全性,保证了电池的健康,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技术研发人员:姜龙,黄立建,罗鹏,朱嘉鹏,吕竞伦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2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