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41:33

本技术主要涉及汽车安全,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

2、相关研究报告表明,远程碰撞带来的严重伤害中,43%为胸部和腹部,23%为头部,而头部受伤都是因为前排乘员之间碰撞接触造成,并且头部和躯干受到严重伤害的概率高于身体其他部位3倍,为此如果能进一步限制驾驶头部和躯干向车辆中部移动,将可以更好地降低受伤风险。euro ncap将测试车辆中安装安全气囊并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当假人乘员碰撞接触到另一位假人乘员肩部时,伤害数值比既定的伤害标准高出数倍,如果乘员间展开远端的安全气囊,则可以地大大降低受伤风险。

3、远端的安全气囊一般位于主驾驶座椅背内侧,采用头、胸两个大体积腔体的设计,有效吸收冲击力并提供支撑,当侧面碰撞导致交通事故时,安全气囊有效减少前排乘客和驾驶员之间的碰撞伤害,同时还减少人员与中控扶手、座椅等车内饰件之间的碰撞伤害,并对乘员的脊柱侧面弯曲给予保护。但目前远端的安全气囊常采用两个裁片缝合而成,充气后构型单一,无法适应更多的场景。此外,为了保持充气后安全气囊的构型以及使安全气囊处于合适的位置,会采用一些辅助结构,例如会采用拉带对安全气囊进行定型和定位,采用这种方式,安全气囊的结构更为复杂,且增大了安全气囊的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以及车辆,第三腔体在充入气体后能够保持预先设计的立体形状,无需额外的拉带等定型定位部件,结构简单,性能更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腔体为主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分别为连接在所述第一腔体两侧的附腔体,且所述第三腔体在充气后朝向副驾驶侧;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在对所述第一腔体充气时,所述第一腔体内充入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部导入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在充气后为立体腔体,包括3个气囊表面,分别为环状气囊表面、左气囊表面和右气囊表面。

3、可选地,所述第三腔体连接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三腔体在充气后能够越过中控扶手。

4、可选地,所述第三腔体在充气后为“一”字型或“l”型;其中“一”字型第三腔体包括横向段,“l”型第三腔体包括横向段和竖向段,所述横向段覆盖所述中控扶手的上表面,所述竖向段越过所述中控扶手。

5、可选地,所述“l”型第三腔体展开后,其横向段和竖向段的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

6、可选地,所述第三腔体内具有竖向的分割布,所述分割布将所述第三腔体分割为若干子腔体。

7、可选地,每个所述连接部具有至少一个溢流孔口;所述溢流孔口用于在所述第一腔体充气时,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充气气体导入所述第三腔体。

8、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在每个所述子腔体连接处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溢流孔口。

9、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具有一个所述溢流孔口,相邻两个所述子腔体之间具有通气孔。

1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安全气囊,还包括:碰撞感知单元、控制单元和气体发生器单元;所述碰撞感知单元用于感知车辆的碰撞情况并产生碰撞信息,将所述碰撞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碰撞信息,判断所述碰撞信息是否满足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单元的条件,若所述碰撞信息满足启动条件,则向所述气体发生器单元发送启动指令;所述气体发生器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的启动指令,启动充气过程并将产生的气体充入所述安全气囊。

11、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安全气囊系统,其中所述安全气囊系统中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座椅中。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三腔体作为连接在第一腔体上的附腔体,在对第一腔体充气时,第一腔体内充入的气体能够通过连接部导入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在充气后为立体腔体,包括3个气囊表面,分别为环状气囊表面、左气囊表面和右气囊表面,因此在充入气体后第三腔体能够保持预先设计的立体形状,无需额外的拉带等定型定位部件,结构简单,性能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连接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三腔体在充气后能够越过中控扶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在充气后为“一”字型或“l”型;其中“一”字型第三腔体包括横向段,“l”型第三腔体包括横向段和竖向段,所述横向段覆盖所述中控扶手的上表面,所述竖向段越过所述中控扶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第三腔体展开后,其横向段和竖向段的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具有竖向的分割布,所述分割布将所述第三腔体分割为若干子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部具有至少一个溢流孔口;所述溢流孔口用于在所述第一腔体充气时,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充气气体导入所述第三腔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每个所述子腔体连接处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溢流孔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具有一个所述溢流孔口,相邻两个所述子腔体之间具有通气孔。

9.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还包括:碰撞感知单元、控制单元和气体发生器单元;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气囊系统,其中所述安全气囊系统中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座椅中。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以及车辆,其中安全气囊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第一腔体为主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分别为连接在第一腔体两侧的附腔体,且第三腔体在充气后朝向副驾驶侧;第三腔体与第一腔体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在对第一腔体充气时,第一腔体内充入的气体能够通过连接部导入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在充气后为立体腔体,包括3个气囊表面,分别为环状气囊表面、左气囊表面和右气囊表面。本技术中安全气囊的第三腔为立体腔体,在充入气体后能够保持预先设计的立体形状,无需额外的定型定位部件,结构简单,性能更好。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奎,岳双杰,沈勇,钱超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采埃孚汽车安全系统(日照)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03技术公布日:2024/7/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20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