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51:20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汽车上的减振系统主要用于抑制来自路面的冲击,使车辆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舒适性。通常,减振器一端连接在悬架上,另一端连接在车身上,减振器与车身连接的安装点的刚度直接影响整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2、现有的承载式车身结构中,后减振器的安装点位于后轮罩内板的外侧面,后轮罩内板的内侧面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分别与d柱内板和后地板横梁连接进行支撑。

3、然而,上述安装结构的动刚度特性不佳,进而影响整车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承载式车身后轮罩安装结构的动刚度特性不佳,进而影响整车的nvh性能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包括后轮罩内板、加强连接组件和立柱下支撑板,后轮罩内板的外侧面用于与减振器连接;

3、加强连接组件和立柱下支撑板位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面,至少部分加强连接组件与后轮罩内板连接,加强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用于与d柱内板组件和后地板横梁连接;

4、立柱下支撑板上端的延伸方向与加强连接组件上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立柱下支撑板的一端与后轮罩内板连接,立柱下支撑板的另一端用于与d柱内板组件连接。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立柱下支撑板上背离后轮罩内板的一端具有连接面,连接面与d柱内板组件的表面相匹配且连接。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立柱下支撑板包括罩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连接在罩体的两端;

7、第一翻边用于与d柱内板组件相抵且连接,第二翻边与后轮罩内板相抵且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立柱下支撑板还包括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分别连接在罩体上相对的两侧,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用于与c柱内板组件相抵且连接;

9、后轮罩内板包括后轮罩内板本体和连接在后轮罩内板本体周侧的沿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还与沿边相抵且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罩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音响。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部包括凸起和安装孔,凸起与加强连接组件位于同侧,安装孔设置在凸起上。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连接组件包括后减振器支座加强板和与后减振器支座加强板相连的后地板横梁连接板;

13、后减振器支座加强板背离后地板横梁连接板的一端位于后轮罩内板本体的外侧,且用于与d柱内板组件连接,后地板横梁连接板背离后减振器支座加强板的一端用于与后地板横梁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连接组件还包括后轮罩加强板,后轮罩加强板连接在后轮罩内板本体的内侧面;

15、后轮罩加强板的一端与后地板横梁连接板连接,后轮罩加强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沿边处。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连接在后轮罩内板的外侧面;

17、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用于与减振器连接。

1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上设置有第一方面中提供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及车辆,该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包括后轮罩内板、加强连接组件和立柱下支撑板。通过设置后轮罩内板的外侧面与减振器连接,为减振器提供安装点。加强连接组件和立柱下支撑板位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面,至少部分加强连接组件与后轮罩内板连接,加强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d柱内板组件和后地板横梁连接,使后地板横梁、后轮罩内板和d柱内板组件连接,起到加强作用,减振器对外侧面的支撑力传递至内侧面。立柱下支撑板上端的延伸方向与加强连接组件上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立柱下支撑板的一端与后轮罩内板连接,立柱下支撑板的另一端与d柱内板组件连接,以对从减振器传递到加强连接组件上的力起到分流作用,从而提高减振器安装点的动刚度。

20、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通过设置立柱下支撑板连接后轮罩内板和d柱内板组件,能够对从减振器传递到加强连接组件上的力起到分流作用,提高了减振器安装点的动刚度,改善了整车的稳定性、舒适性以及nvh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内板、加强连接组件和立柱下支撑板,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外侧面用于与减振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下支撑板上背离所述后轮罩内板的一端具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d柱内板组件的表面相匹配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下支撑板包括罩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罩体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下支撑板还包括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罩体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用于与c柱内板组件相抵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音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凸起和安装孔,所述凸起与所述加强连接组件位于同侧,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凸起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组件包括后减振器支座加强板和与所述后减振器支座加强板相连的后地板横梁连接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组件还包括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本体的内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外侧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式车身,所述承载式车身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及车辆,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包括后轮罩内板、加强连接组件和立柱下支撑板,后轮罩内板的外侧面用于与减振器连接。加强连接组件和立柱下支撑板位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面,至少部分加强连接组件与后轮罩内板连接,加强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用于与D柱内板组件和后地板横梁连接。立柱下支撑板上端的延伸方向与加强连接组件上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立柱下支撑板的一端与后轮罩内板连接,立柱下支撑板的另一端用于与D柱内板组件连接。本技术的车身后轮罩内板结构,能够对从减振器传递到加强连接组件上的力起到分流作用,提高了减振器安装点的动刚度。技术研发人员:张权,武胜勇,胡智勇,梁虎,张海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02技术公布日:2024/7/4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91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