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车身端部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车身端部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47:58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端部结构。本技术还涉及设有上述车身端部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在车辆车身的端部,例如在车身的前端位置,一般设置有吸能盒和防撞梁构成的碰撞防护结构。吸能盒的后端通常连接在前机舱纵梁的端部,防撞梁则与吸能盒的前端连接,以实现吸能盒与防撞梁在车身端部的布置。

2、目前,对于吸能盒与前机舱纵梁之间的连接,大多是在吸能盒端部焊接连接端板,再通过螺接或焊接方式,将连接端板与位于前机舱纵梁端部的纵梁端部相连,以此实现吸能盒和前机舱纵梁之间的连接。而对于吸能盒和防撞梁之间,则往往也采用焊接方式,将对接后的吸能盒与防撞梁相连。

3、不过,现有的吸能盒及防撞梁连接设置方式,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会影响吸能盒和防撞梁,特别是采用铝合金材质的吸能盒与防撞梁的强度,同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焊接部位也容易发生断裂失效,造成传力路径破坏,而不利于整车碰撞安全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端部结构,以可利于整车碰撞安全性的提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车身端部结构,包括连接在车身纵梁端部的吸能盒,以及位于所述吸能盒一端的吸能盒连接端板;

4、所述吸能盒具有吸能盒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吸能盒主体上的第一连接翻边,且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位于所述吸能盒主体靠近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的一端;

5、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上设有连接过孔,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通过所述连接过孔套设在所述吸能盒主体上,且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以及设于所述车身纵梁端部的纵梁端板层叠设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固连在一起。

6、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主体采用挤出铝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主体的横截面呈方形,并形成有内腔,且所述内腔中设有至少一道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在所述内腔内分隔出多个腔体。

8、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主体外轮廓的各棱角处分别设有溃缩结构。

9、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相对于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与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主体靠近所述防撞梁的一端设有豁口,所述防撞梁嵌入所述豁口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具有设于所述吸能盒主体上的第二连接翻边,所述第二连接翻边位于所述吸能盒主体具有所述豁口的一端,且所述防撞梁和所述第二连接翻边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翻边包括连接在所述防撞梁顶部的上连接翻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翻边包括连接在所述防撞梁底部的下连接翻边。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将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以及所述纵梁端板固连在一起的铆钉;和/或,

14、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和所述纵梁端板之间设有将两者固连在一起的螺栓副。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通过在吸能盒上设置第一连接翻边,并使得吸能盒连接端板套设在吸能盒上后,与第一连接翻边及纵梁端板层叠设置,且通过连接件固连在一起,由此其不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不会对吸能盒等的强度带来影响,同时利用固连在一起的吸能盒连接端板、第一连接翻边和纵梁端板构成的三层连接结构,也可增加吸能盒与车身纵梁之间的连接刚度,保证碰撞力传递的连贯性,从而有助于整车碰撞安全性的提升。

17、此外,吸能盒主体采用挤出铝结构,可便于吸能盒主体的制备,利于其轻量化,同时也能够保证吸能盒主体的结构强度。吸能盒主体的内腔中设置加强筋板,并通过加强筋板在内腔中分隔出多个腔体,也可在利于吸能盒主体减重的同时,保证其结构强度。在吸能盒主体的棱角处设置溃缩结构,能够在车辆碰撞时,提升吸能盒的溃缩吸能能力,有助于增加整车碰撞安全性。

18、其次,吸能盒的另一端连接防撞梁,并且在吸能盒主体上设置豁口,使得防撞梁嵌入豁口内,可便于吸能盒与防撞梁之间的连接操作,同时也能够在车辆碰撞时保证防撞梁和吸能盒之间形成的传力路径的连贯性及可靠性。吸能盒通过第二连接翻边与防撞梁连接,可进一步便于吸能盒和防撞梁之间的连接操作。

19、另外,使得第二连接翻边包含与防撞梁顶部连接的上连接翻边,以及与防撞梁底部连接的下连接翻边,能够保证吸能盒和防撞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第一连接件采用铆钉,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也能够利于吸能盒连接端板、第一连接翻边以及纵梁端板三者之间的连接操作。通过使得吸能盒连接端板和纵梁端板通过螺栓副连接,可借助第一连接翻边被夹设在吸能盒连接端板与纵梁端板之间,而更好地增加吸能盒与车身纵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中设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车身纵梁,以及如上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

21、各侧所述车身纵梁的端部设有纵梁端板,所述车身端部结构与两侧所述纵梁端板相连。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与上述车身端部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端部结构及车辆,本技术的车身端部结构包括连接在车身纵梁端部的吸能盒,以及位于所述吸能盒一端的吸能盒连接端板;所述吸能盒具有吸能盒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吸能盒主体上的第一连接翻边,且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位于所述吸能盒主体靠近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的一端;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上设有连接过孔,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通过所述连接过孔套设在所述吸能盒主体上,且所述吸能盒连接端板、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以及设于所述车身纵梁端部的纵梁端板层叠设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固连在一起。本技术的车身端部结构,能够增加吸能盒与车身纵梁之间的连接刚度,保证碰撞力传递的连贯性,而有助于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技术研发人员:乔显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6技术公布日:2024/6/3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90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