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车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车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03:55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车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车架起分散应力、提供整车扭转刚度的作用,其一般包括两个纵梁以及设置在两个纵梁之间的若干横梁。为了减少横梁以及纵梁的重量并简化结构,很多车型都采用了c形横梁以及c形纵梁的结构,c形横梁设置在c形纵梁的开槽内,并与c形纵梁的表面齐平,导致发动机、变速箱等结构的安装空间较小。

2、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其纵梁与横梁之间通过连接内板连接,连接内板的其中一端连接纵梁,另一端向下倾斜,并连接横梁,以使横梁的高度低于纵梁的高度,从而为车辆的动力总成留出一定的安装空间,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对于c形纵梁而言,连接内板只能安装于c形纵梁的侧面,强度较低,而如果将连接内板同时连接c形纵梁的底面,则需要在底面开孔,导致纵梁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内板只能安装于c形纵梁的侧面,强度较低,而如果将连接内板同时连接c形纵梁的底面,则需要在底面开孔,导致纵梁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车架,包括纵梁、横梁以及横梁连接结构,所述横梁连接结构同时连接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所述纵梁的截面呈c形,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纵梁横板、纵梁侧板和第二纵梁横板;所述横梁连接结构包括:

4、纵梁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纵梁侧板的外壁,并连接所述横梁,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纵梁横板的外壁抵接;

5、折弯板,具有第一折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于所述纵梁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一纵梁横板的内壁抵接;

6、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折弯部,并与所述第一纵梁横板间隔设置。

7、作为车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与所述垫块的两端抵接,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垫块以及所述第二折弯部。

8、作为车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横梁连接座,所述横梁连接座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横梁连接座可拆卸连接。

9、作为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纵梁侧板以及所述横梁连接座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凸设有外加强筋,所述外加强筋沿竖直方向延伸。

10、作为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纵梁侧板的外壁,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横梁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11、作为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纵梁连接座还包括内加强筋,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内加强筋连接。

12、作为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折弯板由直板弯折而成。

13、作为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纵梁侧板的外壁,所述第一折弯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纵梁侧板的内壁。

14、作为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纵梁横板位于所述第二纵梁横板的下方,且所述横梁位于所述第一纵梁横板的下方。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车辆,包括上述车架。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提供车架,包括纵梁、横梁以及横梁连接结构,横梁连接结构同时连接纵梁和横梁,纵梁的截面呈c形,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纵梁横板、纵梁侧板和第二纵梁横板,该横梁连接结构中,纵梁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连接于纵梁侧板的外壁,并连接横梁,从而使纵梁与横梁之间通过纵梁连接座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纵梁横板的外壁抵接;折弯板具有第一折弯部以及连接于第一折弯部的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连接于纵梁侧板的内壁,第二折弯部与第一纵梁横板的内壁抵接;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折弯部,从而将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折弯部进行连接,且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折弯部分别位于第一纵梁横板的两侧,以使纵梁连接座和折弯板能够稳定安装于纵梁。此外,紧固件与第一纵梁横板间隔设置,从而避免在第一纵梁横板上开孔,不会对第一纵梁横板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车辆,包括上述车架,该车架中,横梁能够稳定安装于纵梁,且不会对车架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

技术特征:

1.车架,包括纵梁(100)、横梁(200)以及横梁连接结构(300),所述横梁连接结构(300)同时连接所述纵梁(100)和所述横梁(200),所述纵梁(100)的截面呈c形,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纵梁横板(101)、纵梁侧板(102)和第二纵梁横板(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连接结构(3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块(4),所述垫块(4)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与所述第二折弯部(22)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板(12)以及所述第二折弯部(22)分别与所述垫块(4)的两端抵接,所述紧固件(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12)、所述垫块(4)以及所述第二折弯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连接座(5),所述横梁连接座(5)与所述横梁(2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与所述横梁连接座(5)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所述纵梁侧板(102)以及所述横梁连接座(5)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第一端面(111),所述第二端面(112)凸设有外加强筋(113),所述外加强筋(113)沿竖直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4)以及第二连接部(115),所述第一连接部(114)连接于所述纵梁侧板(102)的外壁,所述第二连接部(115)连接于所述横梁连接座(5),所述第二连接板(1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4)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1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连接座(1)还包括内加强筋(13),所述第一连接板(1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12)均与所述内加强筋(1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2)由直板弯折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纵梁侧板(102)的外壁,所述第一折弯部(2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纵梁侧板(102)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横板(101)位于所述第二纵梁横板(103)的下方,且所述横梁(200)位于所述第一纵梁横板(101)的下方。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车架以及车辆,该车架中,纵梁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连接于纵梁侧板的外壁,并连接横梁,第二连接板与第一纵梁横板的外壁抵接;折弯板具有第一折弯部以及连接于第一折弯部的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连接于纵梁侧板的内壁,第二折弯部与第一纵梁横板的内壁抵接;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折弯部,从而将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折弯部进行连接,此外,紧固件与第一纵梁横板间隔设置,从而避免在第一纵梁横板上开孔,不会对第一纵梁横板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技术研发人员:林祥亮,赵春生,邱照强,曹宁,潘伟桥,孙绍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03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02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