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06:20

本申请涉及汽车底盘,尤其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前副车架是车辆底盘系统的重要构件,除了作为前后车桥和悬挂与车身之间的连接件用于支撑车桥和悬挂外,前副车架还是汽车碰撞中重要的压溃吸能件。其通过溃缩变形吸收和分散碰撞带来的冲击和能量,能够为车辆提供良好的缓冲作用,为整车的碰撞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

2、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前副车架的位置覆盖范围有限,难以对车辆边缘处的碰撞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出现溃缩变形不充分的情况,很难发挥前副车架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及车辆,能够有效提高其在车辆宽度上的覆盖范围,进而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2、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前副车架,包括:横梁,两个横梁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纵梁,两个纵梁在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两个横梁与两个纵梁依次首尾相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横梁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延长部,连接于第一安装部且向远离横梁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安装部与延长部均用于与车身连接固定。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前副车架还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连接于纵梁,且与第一安装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安装部用于与车身连接固定。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第三方向上,第一安装部突出于横梁和纵梁设置;和/或,在第三方向上,第二安装部突出于横梁和纵梁设置,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所在平面。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安装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朝向第二安装部的第一侧面,由第一安装部指向第二安装部的方向上,第一侧面具有靠近纵梁的趋势;第二安装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朝向第一安装部的第二侧面,由第二安装部指向第一安装部的方向上,第二侧面具有靠近纵梁的趋势;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围合限定形成第一凹部。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前副车架还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横梁之间的加强梁,加强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沿第一方向位于加强梁一侧的纵梁沿第三方向朝靠近第一安装部的一侧部分突出于横梁。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纵梁在第三方向上具有远离第一安装部的第一面,第一面在第三方向上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一凹部均沿第一方向位于加强梁的同一侧。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横梁和纵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压溃孔,压溃孔的数量为多个。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安装部在第三方向上具有远离纵梁的第二面和靠近纵梁的第三面,第二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一安装结构,第三面上开设有压溃孔;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所在平面。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安装部和延长部之间沿第三方向开设有第三凹部;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所在平面。

11、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前副车架和车身,前副车架至少通过第一安装部连接于车身。

1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包括横梁、纵梁、第一安装部和延长部,两个横梁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两个纵梁在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两个横梁与两个纵梁依次首尾相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横梁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延长部连接于第一安装部且向远离横梁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安装部与延长部均用于与车身连接固定。

13、通过设置延长部能够提高前副车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覆盖范围,延长部能够在多种的碰撞工况下,与障碍物位置重叠,有效抵挡撞击并将冲击力传递给整个前副车架,通过前副车架的形变将冲击力迅速吸收和分散,充分发挥前副车架的压溃吸能作用,尽可能减小碰撞带给车内乘员的冲击,保证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梁,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第一侧面,由所述第一安装部指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面具有靠近所述纵梁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加强梁一侧的所述纵梁沿所述第三方向朝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部分突出于所述横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压溃孔,所述压溃孔的数量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在第三方向上具有远离所述纵梁的第二面和靠近所述纵梁的第三面,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车身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三面上开设有压溃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延长部之间沿第三方向开设有第三凹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和车身,所述前副车架至少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车身。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包括横梁、纵梁、第一安装部和延长部,两个横梁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两个纵梁在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两个横梁与两个纵梁依次首尾相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横梁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延长部连接于第一安装部且向远离横梁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安装部与延长部均用于与车身连接固定。通过设置延长部能够提高前副车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覆盖范围,延长部能够在多种的碰撞工况下,与障碍物位置重叠,有效抵挡撞击并将冲击力传递给整个前副车架,通过前副车架的形变将冲击力迅速吸收和分散,充分发挥前副车架的压溃吸能作用,尽可能减小碰撞带给车内乘员的冲击,保证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技术研发人员:黄峥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18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04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