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前悬挂及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前悬挂及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20:38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前悬挂及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1、全地形车具有较好越野性能,逐渐适用于运动休闲和赛车等活动。由于全地形车通常应用于地形复杂的道路中,对其通过性要求要高,因此全地形车的悬挂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

2、目前全地形车的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挂和后悬挂,其中沿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前悬挂布置在车架的前方,并用于连接前车轮与车架,后悬挂布置在车架的后方,并用于连接后车轮与车架,前悬挂位于车轮靠前端位置,并且位置低于底盘,其设置的合理性与全地形车通过障碍物的通过性紧密相关。

3、然而,上述全地形车在复杂地形行驶过程中,存在前悬挂与障碍物碰撞的风险,影响全地形车的通过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悬挂及全地形车,其能够降低全地形车在复杂地形行驶时,前悬挂与障碍物的碰撞风险,提升全地形车的通过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悬挂,其应用于全地形车,所述全地形车包括车架以及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轮,沿第一方向,所述前悬挂设置于车架的前方,所述前悬挂用于连接所述车架及所述第一行走轮;所述前悬挂包括沿第二方向左、右对称布置的前摇臂组件;每个所述前摇臂组件包括第一支座、上摇臂和下摇臂,其中所述第一支座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行走轮,所述上摇臂和所述下摇臂沿第三方向上、下布置,且所述上摇臂和所述下摇臂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所述上摇臂和所述下摇臂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下摇臂整体呈弧形,且所述下摇臂沿第三方向向上隆起。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摇臂包括弯曲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弯曲部两端的两个连接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并形成外连接点;另一个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弯曲部沿第三方向向上弯曲且具有顶点,连接各所述前摇臂组件的外连接点并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所述顶点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沿第三方向之间的空间配置成避位空间。

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的曲率半径为600-800mm。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点与所述第一直线在第三方向上的垂直距离范围为50-90mm之间;所述顶点与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轮毂中心在第三方向上的垂直距离范围为8-50mm之间。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摇臂包括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摇臂设置于所述第二摇臂的前侧,所述第一摇臂、所述第二摇臂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所述第一摇臂、所述第二摇臂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第一摇臂、所述第二摇臂均设置有所述弯曲部、两个所述连接部。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为第一投影面;所述第一摇臂和所述第二摇臂在所述第一投影面分别形成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所述第二投影各对应位置之间的距离,自第二端至第一端逐渐减小。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摇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车架之间具有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摇臂与所述车架之间具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支座的外侧在第二方向的宽度范围为380-400mm;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支座的外侧在第二方向的宽度范围为380-400mm。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摇臂包括第三摇臂和第四摇臂;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摇臂设置于所述第四摇臂的前侧,且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摇臂、第四摇臂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摇臂、所述第二摇臂的上方;所述第三摇臂、所述第四摇臂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所述第三摇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车架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三连接点;所述第四摇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车架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第四连接点。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所在的平面为第二投影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点的第二直线在所述第二投影面具有第三投影;所述第三投影自第三连接点至所述第一连接点其逐渐远离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三投影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1.5°。

12、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后悬挂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前悬挂;沿第一方向,所述前悬挂和后悬挂相对布置在所述车架的前、后两端;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通过所述前悬挂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二行走轮通过所述后悬挂连接至所述车架。

13、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挂及全地形车,具有以下优点:

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挂,其前悬挂的下摇臂整体呈弧形,且下摇臂沿第三方向向上隆起。如此设置,以使下摇臂的最低点位置高于车架的底盘,增大下摇臂与行驶底面的高度,降低全地形车在复杂地形行驶时,前悬挂与障碍物的碰撞风险,提升全地形车的通过性。

1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挂及全地形车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前悬挂,其应用于全地形车,所述全地形车包括车架以及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轮,沿第一方向,所述前悬挂设置于车架的前方,所述前悬挂用于连接所述车架及所述第一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包括沿第二方向左、右对称布置的前摇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摇臂包括弯曲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弯曲部两端的两个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曲率半径为600-8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点与所述第一直线在第三方向上的垂直距离范围为50-9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摇臂包括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为第一投影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车架之间具有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摇臂与所述车架之间具有第二连接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包括第三摇臂和第四摇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所在的平面为第二投影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点的第二直线在所述第二投影面具有第三投影;

10.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行走组件、后悬挂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悬挂;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悬挂及全地形车,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旨在解决目前全地形车在复杂地形行驶过程中,存在前悬挂与障碍物碰撞的风险,影响全地形车的通过性的技术问题。该前悬挂包括沿第二方向左、右对称布置的前摇臂组件;每个前摇臂组件包括第一支座、上摇臂和下摇臂,其中第一支座用于安装第一行走轮,上摇臂和下摇臂沿第三方向上、下布置,且上摇臂和下摇臂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支座连接,上摇臂和下摇臂的第二端分别与车架连接;下摇臂整体呈弧形,且下摇臂沿第三方向向上隆起。本申请提供的前悬挂及全地形车,能够降低全地形车在复杂地形行驶时,前悬挂与障碍物的碰撞风险,提升全地形车的通过性。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626技术公布日:2024/7/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13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