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其他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镀覆钢板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镀覆钢板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2:16:45

本发明涉及一种镀覆钢板,再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镀层的表面具有纹理的镀覆钢板。

背景技术:

1、在建材、汽车、以及电气设备等产品中,存在要求外观设计性的情况。作为提高产品的外观设计性的方法,存在对产品的表面实施涂装的方法、将膜粘在产品的表面的方法。

2、最近,以自然取向的欧美为中心,存在有效利用了金属的质感的材料受人喜爱的倾向。在有效利用金属的质感的情况下,作为原材料,使用了即使保持无涂装的状态不变、耐蚀性也优异的不锈钢板、铝板。另外,以使不锈钢板和铝板的金属质感进一步显现为目的,也提供了在表面形成有发丝纹为代表的纹理的不锈钢板、铝板。然而,不锈钢板、铝板昂贵。因此,寻求可替代不锈钢板、铝板的廉价的材料。

3、作为这样的不锈钢板、铝板的替代材料之一,开发了在表面设置有镀层的镀覆钢板。镀覆钢板也与不锈钢板、铝板同样地具备适度的耐蚀性,而且,加工性也优异。因此,镀覆钢板适于建材等用途。因此,以提高镀覆钢板的外观设计性为目的,提出了各种提案

4、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2482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对镀锌钢板实施拉丝精整。之后,在形成有发丝纹的镀锌层的表面形成有透明树脂覆膜。由此,维持耐蚀性、同时可透过透明树脂覆膜视觉辨认镀层的表面,而提高了外观设计性。

5、另外,在日本特表2013-53690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对镀锌钢板实施轧制而在镀锌层的表面形成纹理。之后,向形成有纹理的镀锌层的表面涂布表面粗糙度处于一定范围内的有机膜(树脂)。由此,维持耐蚀性,同时可透过有机膜视觉辨认镀层的表面,而提高了外观设计性。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4824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369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不过,用于建材等用途的镀覆钢板由以冲压加工等为代表的加工成形成预定的形状。在冲压加工等中,模具与镀覆钢板的表面接触。存在起因于与该模具的接触而损伤镀覆钢板的表面的情况。而且,在冲压加工后的切断时,在镀覆钢板的端部产生毛刺、或者产生铁粉等切屑。也存在起因于毛刺、切屑而损伤镀覆钢板的表面的情况。

3、可能存在也对在上述的专利文献中提出了的、在表面形成有树脂覆膜的、具有纹理的镀覆钢板实施以冲压加工等为代表的加工、切断的情况。因而,在这些镀覆钢板中,也优选在加工时或切断时抑制损伤的产生。也就是说,在这些镀覆钢板中,要求优异的抗划伤性。

4、而且,在形成有纹理的镀覆钢板中,要求纹理的可视性。因而,在形成有纹理的镀覆钢板中,不仅要求抗划伤性优异,也要求纹理的可视性优异。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纹理可视性和抗划伤性优异的镀覆钢板。

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7、本发明的镀覆钢板具备:

8、母材钢板;

9、镀层,其形成在所述母材钢板的表面上,在表面具有纹理;和

10、保护覆膜,其形成在所述镀层的表面上,

11、所述保护覆膜含有粘结剂树脂和多个树脂颗粒,

12、所述保护覆膜的表面包括:

13、平坦部;和

14、多个凸部,其是通过多个所述树脂颗粒的局部相对于所述平坦部更突出的方式形成的,

15、所述保护覆膜的平均膜厚d是10.0μm以下,

16、俯视所述保护覆膜的表面时的多个所述凸部的总面积率s是10.0%以下,

17、以式(1)定义的f1是10.0以上,

18、以式(2)定义的f2是0.7~3.0,

19、f1=d×s (1)

20、f2=d/d (2)

21、其中,式(1)和式(2)中,将多个所述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d(μm)代入“d”,将多个所述凸部的所述总面积率s(%)代入“s”,将所述保护覆膜的所述平均膜厚d(μm)代入“d”。

22、发明的效果

23、本公开的镀覆钢板的纹理可视性和抗划伤性优异。

技术特征:

1.一种镀覆钢板,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覆钢板,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覆钢板,其中,

技术总结提供一种纹理可视性和抗划伤性优异的镀覆钢板。镀覆钢板(1)的保护覆膜(11)形成在镀层(10)上,该镀层(10)在表面具有纹理(T1)。保护覆膜(11)含有粘结剂树脂(31)和多个树脂颗粒(32),保护覆膜(11)的表面包括平坦部(11F)和通过树脂颗粒(32)的局部相对于平坦部(11F)更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凸部(11C)。保护覆膜(11)的平均膜厚d是10.0μm以下,俯视保护覆膜(11)的表面时的多个凸部的总面积率S是10.0%以下,式(1)的F1是10.0以上,式(2)的F2是0.7~3.0。F1=D×S(1)、F2=D/d(2),其中,式中,将树脂颗粒(32)的平均粒径D(μm)代入“D”,将凸部(11C)的总面积率S(%)代入“S”,将保护覆膜(11)的平均膜厚d(μm)代入“d”。技术研发人员:二叶敬士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2/2353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