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8 17:01:08
本发明涉及农村易腐垃圾堆肥,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
背景技术:
1、农村易腐垃圾产量大、有机物含量高、含水量大,在自然环境中易腐烂变质,产生大量恶臭物质和渗滤液,是垃圾污染环境的主要诱因。采用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可将农村易腐垃圾变成堆肥产品,作为农业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实现农村易腐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然而,现有技术中,好氧堆肥技术存在堆肥时间长、腐殖化程度低和氮素损失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以促进农村易腐垃圾堆肥的腐殖化进程,减少堆肥过程中氨气的排放以及氮的损失,提升堆肥产品中腐殖质以及氮的含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好氧堆肥时间长、腐质化程度低、氮素损失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4、步骤1:向易腐垃圾中加入二氧化锰和生物炭后混合得到混合物;
5、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堆肥处理;其中,通风速率为0.05-0.15m3/(min·m3),当堆体温度<60℃时,曝气20min,间歇40min;当堆体温度≥60℃时,连续曝气,每三天翻堆一次,周期至少为18天。
6、优选地,按照干重质量百分比计算,二氧化锰的加入量为0.5%-1.5%,生物炭的加入量为5%-15%。
7、优选地,步骤1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所述混合物的初始含水率为50%~70%。
8、优选地,所述易腐垃圾为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
9、优选地,所述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的质量比为(5-10):1。
10、优选地,所述玉米秸秆的长度为1~2c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将二氧化锰与生物炭组合使用,二氧化锰有利于促进蛋白质在高温期的降解,且通过提高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加速了木质纤维素在降温期的分解,为腐殖质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氨基酸和甲氧基酚等小分子前体物质;二氧化锰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和比表面积,能够促进醌类物质的生成与转化,提升腐殖质前体物质的氧化程度;并加速前体物质之间的聚合,促进小分子富里酸向胡敏酸的转化,降低微生物对芳香类物质的矿化作用,提高腐殖质分子的芳香化程度及分子量;二氧化锰能够促进堆肥的腐殖化进程,缩短堆肥周期,提升堆肥产品中胡敏酸和富里酸等腐殖质的含量;而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和孔隙率,并且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能够吸附堆肥过程中生成的氨态氮和氨气,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堆肥产品的肥力。
13、2、本发明所述方法将二氧化锰和生物炭混合用于堆肥中,综合二氧化锰促提供的促进腐殖化作用以及生物炭提供的减少氮损失作用,最终促进农村易腐垃圾堆肥的腐殖化进程,缩短堆肥周期,减少堆肥过程中氨气的排放以及氮的损失,提高堆肥产品中腐殖质和氮的含量,实现农村易腐垃圾的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技术特征:1.一种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干重质量百分比计算,二氧化锰的加入量为0.5%-1.5%,生物炭的加入量为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所述混合物的初始含水率为5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易腐垃圾为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的质量比为(5-10):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秸秆的长度为1~2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通过如下方法获得:生物炭由竹子为原材料煅烧后制备获得。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易腐垃圾腐殖化、肥料化的堆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向易腐垃圾中加入二氧化锰和生物炭后混合得到混合物;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堆肥处理;其中,通风速率为0.05‑0.15m3/(min·m3),当堆体温度<60℃时,曝气20min,间歇40min;当堆体温度≥60℃时,连续曝气,每三天翻堆一次,周期至少为18天。本发明所述方法将二氧化锰和生物炭混合用于堆肥中,综合二氧化锰促提供的促进腐殖化作用以及生物炭提供的减少氮损失作用,最终促进农村易腐垃圾堆肥的腐殖化进程,缩短堆肥周期,减少堆肥过程中氨气的排放以及氮的损失,提高堆肥产品中腐殖质和氮的含量,实现农村易腐垃圾的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涛,唐梦霜,刘茂林,余庆慧,叶靖,范森,杨妍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8/2718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