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4 14:53:32

本发明涉及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1、阻尼装置构成为吸收来自内燃机的转矩变动而衰减。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阻尼装置具备:第一以及第二板、轮毂凸缘、以及多个弹性部件。各弹性部件弹性连结第一以及第二板与轮毂凸缘。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960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上述那样构成的阻尼装置中,期望提高nv(noise and vibration:噪声与振动)性能。因此,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nv性能的阻尼装置。

3、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4、第一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弹性部件、第一摩擦部件、第一中间部件、第二摩擦部件、以及第二中间部件。第一旋转体具有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第二板在轴向上与第一板隔开间隔配置。第二旋转体具有配置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凸缘部。第二旋转体配置为能够与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弹性部件弹性连结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第一摩擦部件配置于第一板与凸缘部之间。第一摩擦部件构成为与第一板一体旋转。第一中间部件具有第一止动部。第一中间部件配置于第一板与第一摩擦部件之间。第一中间部件配置为能够与第一摩擦部件相对旋转。第二摩擦部件配置于第二板与凸缘部之间。第二摩擦部件构成为与第二板一体旋转。第二中间部件具有第二止动部。第二中间部件配置于第二板与第二摩擦部件之间。第二中间部件配置为能够与第二摩擦部件相对旋转。第一摩擦部件具有:与凸缘部接触的第一摩擦面、以及与第一中间部件接触的第二摩擦面。第二摩擦部件具有:与凸缘部接触的第三摩擦面、以及与第二中间部件接触的第四摩擦面。第二旋转体具有第一~第四止动面。第一止动面相对于第一止动部配置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第一止动面在周向上与第一止动部对置。第二止动面相对于第一止动部配置在第二旋转方向上。第二止动面在周向上与第一止动部对置。第三止动面相对于第二止动部配置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第三止动面在周向上与第二止动部对置。第四止动面相对于第二止动部配置在第二旋转方向上。第四止动面在周向上与第二止动部对置。

5、根据该构成,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摩擦部件与凸缘部相对旋转,第一以及第三摩擦面与凸缘部滑动而能够产生摩擦力。此外,通过第一摩擦部件与第一中间部件相对旋转,第二摩擦面与第一中间部件滑动而能够产生摩擦力。此外,通过第二摩擦部件与第二中间部件相对旋转,第四摩擦面与第二中间部件滑动而能够产生摩擦力。通过适当组合这些摩擦力,能够提高nv性能。

6、根据第一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第二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还具备第一以及第二追加摩擦部件。第一追加摩擦部件配置于第一板与第一中间部件之间。第一追加摩擦部件配置为与第一板一体旋转。第二追加摩擦部件配置于第二板与第二中间部件之间。第二追加摩擦部件配置为与第二板一体旋转。第一追加摩擦部件具有与第一中间部件接触的第五摩擦面。第二追加摩擦部件具有与第二中间部件接触的第六摩擦面。

7、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第三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还具备第一~第三摩擦机构。第一摩擦机构在第一旋转体相对于第二旋转体向第一旋转方向扭转时产生第一摩擦力。第二摩擦机构在第一旋转体相对于第二旋转体向第一旋转方向扭转时,产生比第一摩擦力大的第二摩擦力。第三摩擦机构在第一旋转体相对于第二旋转体向第二旋转方向扭转时,产生比第二摩擦力大的第三摩擦力。第一摩擦机构具有第一摩擦面以及第三摩擦面。第二摩擦机构具有第一摩擦面、第二摩擦面、第三摩擦面、以及第五摩擦面。第三摩擦机构具有第一摩擦面、第二摩擦面、第三摩擦面、第四摩擦面、第五摩擦面、以及第六摩擦面。

8、根据第一至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第四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还具备碟形弹簧。碟形弹簧配置于第一中间部件与第一板之间,或者配置于第二中间部件与第二板之间。

9、根据第一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第五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构成为如下。第一止动部与第一止动面的间隙和第二止动部与第三止动面的间隙不同。

10、根据第一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第六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构成为如下。第一中间部件在第一范围内能够相对于第二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第二中间部件在比第一范围大的第二范围内能够相对于第二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

11、根据第一至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第七方式涉及的阻尼装置构成为如下。第一摩擦部件具有第一摩擦主体部、第一卡合凸部。第一卡合凸部从第一摩擦主体部向轴向第一侧延伸。第一板在内周端部具有与第一卡合凸部卡合的第一卡合凹部。第一追加摩擦部件在内周端部具有与第一卡合凸部卡合的第二卡合凹部。第二摩擦部件具有第二摩擦主体部、第二卡合凸部。第二卡合凸部从第二摩擦主体部向轴向第二侧延伸。第二板在内周端部具有与第二卡合凸部卡合的第三卡合凹部。第二追加摩擦部件在内周端部具有与第二卡合凸部卡合的第四卡合凹部。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nv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能够提高NV性能的阻尼装置。第一摩擦部件配置于第一板与凸缘部之间。第一摩擦部件构成为与第一板一体旋转。第一中间部件具有第一止动部。第一中间部件配置于第一板与第一摩擦部件之间。第一中间部件配置为能够与第一摩擦部件相对旋转。第二摩擦部件配置于第二板与凸缘部之间。第二摩擦部件构成为与第二板一体旋转。第二中间部件具有第二止动部。第二中间部件配置于第二板与第二摩擦部件之间。第二中间部件配置为能够与第二摩擦部件相对旋转。技术研发人员:児泉直也,相川将隆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思帝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62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