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15 10:19:56

本发明属于车门加强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人们对车辆造型要求的提升,部分车型采用无b柱结构。无b柱设置的车型,使乘客上下车时活动空间得到有效拓展,行动更为方便,另外,无b柱的结构设置还可以有效拓展座舱功能,开阔乘员的视野,为承客带来良好的便利性和新鲜感。

2、但是,因车身侧部无b柱进行z向支撑,仅通过前门和后门对车身侧部开口进行封堵,难以保证车身侧部抵抗撞击的能力。当车身发生侧碰时,车辆的前门和后门极易出现弯折,进而导致车身侧部侵入量大的问题,使得车辆侧碰性能差,无法满足质量标准要求,影响了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及车辆,能够减小侧碰过程中前门以及后门的侵入量,提高驾乘人员的用车安全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包括前门本体、后门本体、前加强管组以及后加强管组,前门本体铰接于车身侧部,后门本体滑动连接于车身的侧部,前门本体和后门本体均用于封堵车身的侧门口,前加强管组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前门本体的内部后侧,后加强管组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后门本体的内部前侧。

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加强管组包括第一加强管和第二加强管,第一加强管设置于前门本体内,第二加强管穿设于第一加强管内,第二加强管与第一加强管的其中一侧内壁相连,第二加强管位于第一加强管的内部后侧。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加强管包括第一外加强板和第一内加强板,第一外加强板与前门本体的前门内板相连,第一内加强板连接于第一外加强板靠近车身中轴的一侧,第一外加强板和第一内加强板围合成上下贯通以容纳第二加强管的第一腔体,第二加强管连接于第一内加强板的内壁上。

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加强板具有向车身内侧凸起设置的内凸台,第二加强管与内凸台的内腔壁相连。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内加强板上设有用于安装锁具的安装位,安装位位于第一内加强板远离车身中轴的一侧,安装位设有两个,两个安装位分别靠近第一加强管的上下两端设置。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加强管组包括第三加强管和第四加强管,第三加强管设置于后门本体内,第四加强管穿设于第三加强管内,第四加强管与第三加强管的其中一侧内壁相连,第四加强管位于第三加强管的内部前侧。

8、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加强管包括第二外加强板和第二内加强板,第二外加强板和第二内加强板分别与后门本体的内侧壁相连,第二内加强板连接于第二外加强板靠近车身中轴的一侧,第二外加强板和第二内加强板围合成上下贯通以容纳第四加强管的第二腔体,第四加强管连接于第二外加强板的内壁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还包括外板前立板,外板前立板的其中一侧缘与后门内板的前侧缘相连,外板前立板的另一侧缘与后门外板的前侧缘相连。

9、一些实施例中,后加强管组具有向前延伸的延伸条,外板前立板靠近车身中轴的侧缘连接有向前延伸的第一翻边,第一翻边位于延伸条的外侧,延伸条的两侧壁分别与第一翻边以及后门内板相连,延伸条、第一翻边以及后门内板的前侧缘齐平、并形成用于安装内侧密封条的内安装止口;

10、外板前立板远离车身中轴的侧缘连接有向前延伸的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与后门外板相连,能够形成用于安装外侧密封条的外安装止口。

11、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借助设置在前门本体内的前加强管组以及设置于后门本体内的后加强管组对车身侧方中部位置进行有效支撑,有效地弥补了车身侧部因未设置b柱造成的结构衰减,增强了车身侧部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车辆抵抗侧碰的能力,保证了乘客乘车的安全性。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上述车辆利用设置在前门本体内的前加强管组以及设置于后门本体内的后加强管组对车身侧方中部位置进行有效支撑,有效地弥补了车身侧部因未设置b柱造成的结构衰减,增强了车身侧部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车辆抵抗侧碰的能力,保证了乘客乘车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门本体、后门本体、前加强管组(3)以及后加强管组(4),所述前门本体铰接于车身侧部,所述后门本体滑动连接于车身的侧部,所述前门本体和所述后门本体均用于封堵车身的侧门口,所述前加强管组(3)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前门本体的内部后侧,所述后加强管组(4)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后门本体的内部前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管组(3)包括第一加强管(5)和第二加强管(6),所述第一加强管(5)设置于所述前门本体内,所述第二加强管(6)穿设于所述第一加强管(5)内,所述第二加强管(6)与所述第一加强管(5)的其中一侧内壁相连,所述第二加强管(6)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管(5)的内部后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管(5)包括第一外加强板(51)和第一内加强板(52),所述第一外加强板(51)与前门本体的前门内板(11)相连,所述第一内加强板(52)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加强板(51)靠近车身中轴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加强板(51)和所述第一内加强板(52)围合成上下贯通以容纳所述第二加强管(6)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加强管(6)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加强板(52)的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加强板(52)具有向车身内侧凸起设置的内凸台(53),所述第二加强管(6)与所述内凸台(53)的内腔壁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加强板(52)上设有用于安装锁具(93)的安装位(55),所述安装位(55)位于所述第一内加强板(52)远离车身中轴的一侧,所述安装位(55)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位(55)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加强管(5)的上下两端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管组(4)包括第三加强管(41)和第四加强管(42),所述第三加强管(41)设置于所述后门本体内,所述第四加强管(42)穿设于所述第三加强管(41)内,所述第四加强管(42)与所述第三加强管(41)的其中一侧内壁相连,所述第四加强管(42)位于所述第三加强管(41)的内部前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管(41)包括第二外加强板(411)和第二内加强板(412),所述第二外加强板(411)和所述第二内加强板(412)分别与所述后门本体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内加强板(412)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加强板(411)靠近车身中轴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加强板(411)和所述第二内加强板(412)围合成上下贯通以容纳所述第四加强管(42)的第二腔体,所述第四加强管(42)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加强板(411)的内壁上。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还包括外板前立板(7),所述外板前立板(7)的其中一侧缘与所述后门本体的后门内板(21)的前侧缘相连,所述外板前立板(7)的另一侧缘与所述后门本体的后门外板(22)的前侧缘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管组(4)具有向前延伸的延伸条(44),所述外板前立板(7)靠近车身中轴的侧缘连接有向前延伸的第一翻边(71),所述第一翻边(71)位于所述延伸条(44)的外侧,所述延伸条(44)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边(71)以及所述后门内板(21)相连,所述延伸条(44)、所述第一翻边(71)以及所述后门内板(21)的前侧缘齐平、并形成用于安装内侧密封条的内安装止口(8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及车辆,包括前门本体、后门本体、前加强管组以及后加强管组,前门本体铰接于车身侧部,后门本体滑动连接于车身的侧部,前加强管组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前门本体的内部后侧,后加强管组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后门本体的内部前侧。本发明提供的无B柱车门加强结构,借助设置在前门本体内的前加强管组以及设置于后门本体内的后加强管组对车身侧方中部位置进行有效支撑,有效地弥补了车身侧部因未设置B柱造成的结构衰减,增强了车身侧部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车辆抵抗侧碰的能力,保证了乘客乘车的安全性。技术研发人员:徐雪征,李纪,姚迎兵,张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4/3172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