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和索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47:28
本技术涉及索道运输设备,尤其涉及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和索道系统。
背景技术:
1、索道运输设备是利用悬挂在半空中的钢索承托及牵引客车或货车的设备。索道运输设备具有站内推车系统,站内推车系统的作用是:吊厢进入站内经过加减速系统由高速降至低速后,即改为由站内的推车系统推动吊厢在站内运行,该系统采用机械化推车,可以保证吊厢在站内有序运行,其关键装置之一为支撑装置,用于安装推车系统中的各种装置。
2、相关技术中,支撑装置为直线段的加减速系统的延伸,占用空间大,当站房空间尺寸受限,站房的可用空间有限时,支撑装置难以适应和应用,站房内的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空间浪费。同时,由于支撑装置占用空间大,体积大,成本高,不利于节约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站房实用性高。
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索道系统。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包括:
4、第一支撑梁;
5、第二支撑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相对设置;
6、第三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沿弧形路径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向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梁的一端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梁的一端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向远离第三支撑梁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互相靠近。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过渡弯梁和过渡直梁,所述第一过渡弯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过渡直梁。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基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包括第一过渡弯梁和过渡直梁,向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梁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的所述第一过渡弯梁互相靠近,所述过渡直梁互相靠近。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第二过渡弯梁和支撑直梁,所述第二过渡弯梁连接所述过渡直梁和所述支撑直梁,所述过渡直梁和所述支撑直梁通过第二过渡弯梁连接并形成钝角。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基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还包括第二过渡弯梁和支撑直梁,向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梁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的所述第二过渡弯梁互相远离,所述支撑直梁互相平行。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一过渡弯梁通过第一连接件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两端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插接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一过渡弯梁;
13、所述第一过渡弯梁和所述过渡直梁通过第二连接件插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块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块插接所述第一过渡弯梁,所述连接杆插接所述过渡直梁。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一过渡弯梁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避让所述第一安装孔,以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安装部件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安装部件用于安装轮胎。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梁为半圆形支撑梁,或,所述第三支撑梁为变径弧形支撑梁。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索道系统,包括如上任一种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
17、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8、支撑装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相对设置,第三支撑梁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也就是,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远离第三支撑梁的一端的间距要小于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连接于第三支撑梁的一端的间距,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间距朝远离第三支撑梁的方向缩小,从而使支撑装置的横向宽度缩小,占用空间小,进而提高支撑装置结构的紧凑程度和站房适用性。
19、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特征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向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梁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互相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过渡弯梁和过渡直梁,所述第一过渡弯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过渡直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包括第一过渡弯梁和过渡直梁,向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梁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的所述第一过渡弯梁互相靠近,所述过渡直梁互相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第二过渡弯梁和支撑直梁,所述第二过渡弯梁连接所述过渡直梁和所述支撑直梁,所述过渡直梁和所述支撑直梁通过所述第二过渡弯梁连接并形成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还包括第二过渡弯梁和支撑直梁,向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梁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的所述第二过渡弯梁互相远离,所述支撑直梁互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一过渡弯梁通过第一连接件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两端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插接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一过渡弯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梁和所述第一过渡弯梁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避让所述第一安装孔,以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安装部件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安装部件用于安装轮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梁为半圆形支撑梁,或,所述第三支撑梁为变径弧形支撑梁。
10.一种索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索道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本技术提供一种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和索道系统,索道系统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与第一支撑梁相对设置;第三支撑梁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沿弧形路径延伸,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向远离第三支撑梁的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连接于第三支撑梁的一端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远离第三支撑梁的一端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支撑装置的横向宽度缩小,占用空间小,进而提高支撑装置结构的紧凑程度和站房适用性。技术研发人员:闫登华,张恒宇,刘佳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4技术公布日:2024/4/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333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