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置式驻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24:07
本技术涉及制冷,具体涉及一种顶置式驻车空调。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顶置式驻车空调其结构紧凑,蒸发腔内的排水槽与车外环境直接连通,当内风机开启时蒸发腔将会形成负压腔,车外空气会通过排水槽进入蒸发腔经过换热器的回风汇合后一起通过蒸发风机从内侧出风口吹出,空调制冷时将会使出风温度升高,增加了车内负荷,降低性能及用户体验度。
2、因安装在车顶,其外机高度受限,使换热器高度受限,从而导致换热器迎风面积受限,进而限制其性能。
3、因其内机通过天窗置于室内,出风口及回风口因天窗尺寸受限,回风口宽度远小于换热器长度,从而导致远离回风口部分的换热器风速低,换热不均匀,效果差。
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顶置式驻车空调的回风口宽度远小于换热器长度,从而导致远离回风口部分的换热器风速低,换热不均匀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顶置式驻车空调。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顶置式驻车空调的回风口宽度远小于换热器长度,从而导致远离回风口部分的换热器风速低,换热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顶置式驻车空调。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置式驻车空调,其包括:
3、壳体、回风口、换热器、风机和回风导风结构,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以驱动气流从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回风导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通过所述回风导风结构能够将所述回风口的进风导流至所述换热器上的不同位置。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风机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一半的位置处做垂直于轴线的中心面,所述换热器上的不同位置处与所述中心面之间的间距为lx,并有:
5、x=(lx-(β1*lf)/2)/((β1*lf)/2);
6、通过所述回风导风结构的设置使得在所述换热器的范围内气流的静压比y与x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7、y=1-β2x2-β3x;
8、其中:
9、lz:换热器沿与风机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长度;
10、lf:风机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
11、β1:有效回风修正系数;
12、β2:静压比曲线辅助修正系数;
13、β3:静压比曲线修正系数。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5、所述换热器沿与风机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长度lz大于所述风机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lf,即lz>lf,并且lz≤3β1lf。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7、lz的取值范围为600-1000mm,lf的取值范围为250-400mm,β1的取值范围为1.1~1.4,β2的取值范围为0.5~0.75,β3的取值范围为0.15~0.3。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9、所述回风口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回风口沿着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回风导风结构也为两个以上,所述回风导风结构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相邻两个回风口之间,并且所述回风导风结构的至少部分结构从所述回风口延伸至与所述换热器相接或与所述换热器间隔预设距离。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1、在水平面的投影面内,所述回风导风结构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回风口之间的直线段和位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直线段和/或曲线段。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3、在水平面的投影面内,多个所述回风口沿与所述风机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总长度小于所述换热器沿与风机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长度lz,多个所述回风口沿与所述风机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总长度大于所述风机沿风机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lf,相对靠近多个所述回风口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回风导风结构朝着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弯曲并延伸,相对靠近多个所述回风口的长度方向中部的回风导风结构也朝着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弯曲并延伸,但是相对靠近多个所述回风口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回风导风结构的弯曲角度比相对靠近多个所述回风口的长度方向中部的回风导风结构的弯曲角度大。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5、所述回风口包括沿与所述风机轴线平行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第三回风口、第四回风口和第五回风口,
26、所述回风导风结构包括沿与所述风机轴线平行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和第四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从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第二回风口之间的位置朝所述换热器的长度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位于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第二回风口之间的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位于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直线段的弯曲角度为第一角度,
27、所述第二导风板从所述第二回风口与所述第三回风口之间的位置朝所述换热器的长度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位于所述第二回风口与所述第三回风口之间的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位于所述第二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段相对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直线段的弯曲角度为第二角度,并有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
28、所述第三导风板从所述第三回风口与所述第四回风口之间的位置朝所述换热器的长度另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位于所述第三回风口与所述第四回风口之间的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位于所述第三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段相对于所述第三导风板的直线段的弯曲角度为第三角度,
29、所述第四导风板从所述第四回风口与所述第五回风口之间的位置朝所述换热器的长度另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导风板的位于所述第四回风口与所述第五回风口之间的段为直线段,所述第四导风板的位于所述第四回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段相对于所述第四导风板的直线段的弯曲角度为第四角度,并有所述第四角度大于所述第三角度。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1、在水平面的投影面内,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五回风口相对于所述第三回风口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回风口与所述第四回风口相对于所述第三回风口对称布置,所述第三回风口的长度中心线与所述风机轴线相垂直的中心线重合。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3、经由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导流作用第一回风口吹出的风覆盖到所述换热器上的面积为s1,经由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导流作用第二回风口吹出的风覆盖到所述换热器上的面积为s2,并有s1/s2=60%-85%,经由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导流作用第三回风口吹出的风覆盖到所述换热器上的面积为s3,并有s2/s3=60%-85%;
34、经由所述第三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的导流作用第四回风口吹出的风覆盖到所述换热器上的面积为s4,经由所述第四导风板的导流作用第五回风口吹出的风覆盖到所述换热器上的面积为s5,并有s4/s3=60%-85%,s5/s4=60%-85%。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6、所述换热器为蒸发器,且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面与水平面之间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在6°-25°之间。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8、所述壳体包括底盘,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蜗壳,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蜗壳的内部,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换热器的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所述蜗壳与所述底盘一体成型;所述底盘上与所述风机相对地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车内;所述回风口也设置于所述底盘上且与车内连通。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40、所述底盘上且位于所述换热器下方形成为接水结构,所述接水结构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外接式排水管连通以能将冷凝水排出所述壳体。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置式驻车空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回风导风结构,并且回风导风结构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回风口与换热器之间,能够有效地通过回风导风结构将回风口吸入的风导流至换热器上的不同位置,使得换热器部分的气流趋于均匀分布,相比于现有的由于风机与换热器以及回风口的长度不等而导致的换热器气流分布不均的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气流在换热器上的分布均匀性,从而使得换热器换热更为均匀,提高换热能力,提高顶置式驻车空调的制冷/制热性能,改善蒸发器各部分风速均匀性,从而提高蒸发器各部分换热均匀性,更好发挥蒸发器性能,解决蒸发器换热不均匀问题。
43、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回风导风结构的设置使得换热器范围内的气流静圧比y与x(相对长度比)满足关系:y=1-β2x2-β3x;其中x=(lx-(β1*lf)/2)/((β1*lf)/2);能够使得在换热器范围内的气流静圧比满足向下开口的抛物线的分布,位于中心面上的静圧比最大,并且从中心面朝两侧形成的缓慢下降的分布形式,因此使得换热器部分的气流最大程度地趋于均匀的分布,相比于现有的由于风机与换热器以及回风口的长度不等而导致的换热器气流分布不均的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气流在换热器上的分布均匀性,从而使得换热器换热更为均匀,提高换热能力,提高顶置式驻车空调的制冷/制热性能,改善蒸发器各部分风速均匀性,从而提高蒸发器各部分换热均匀性,更好发挥蒸发器性能,解决蒸发器换热不均匀问题。
44、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经第一导风板导流使得第一回风口吹到换热器上的面积s1与第二回风口(第一和第二导风板的导流作用)吹到换热器上的面积s2之间满足s1/s2=60%-85%,与第三回风口(经第二和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导流作用)吹到换热器上的面积s2满足s2/s3=60%-85%,使得由于导风板的作用换热器中部位置的风量最大,到长度两端的风量缓慢地下降和减少,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气流在换热器各部分的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高蒸发器各部分换热均匀性,更好发挥蒸发器性能。
45、4.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换热器设置为倾斜设置的板式换热器,能够在外机有限的高度提高蒸发器高度尺寸,加大迎风面积25%-33%,提高换热面积,进而提高制冷能力,各工况制冷量提升4%-9%,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蒸发器迎风面积;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底盘与内风机(离心)下蜗壳一体化设计,减少将内风机预装再总装的安装步骤精简生产工艺,同时,内风机不再与底盘有安装间隙,提高蒸发腔防水性,减少安装步骤精简生产工艺;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可外接式排水口,避免车外混风,从而有效降低制冷出风温度,各工况出风温度降低0.7℃-2.9℃,提高冷感和用户体验,解决混风导致能力衰减及用户体验差等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05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