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4:25
本申请属于飞行汽车,具体涉及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
背景技术:
1、传统出行方式主要依靠路面交通,但近年来,随着堵塞、交通事故等问题的日益加剧,能在陆地行驶和空中飞行二者间自由转换的飞行汽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飞行汽车的设计受限于其设计结构复杂和试验空间有限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随着现代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飞行汽车的设计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飞行汽车也将开启低空物流和出行的低空智能交通新时代,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之后的必然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影响作用的未来产业。
2、现有设计的飞行汽车,从布置形式上看,主要分为螺旋桨单独布置式飞行汽车和电动垂直起降式飞行汽车两种布置形式。
3、螺旋桨单独布置式飞行汽车通过将螺旋桨放置于汽车的四周,通过控制螺旋桨的气动力特性实现等同于飞行器式的飞行模式,并在车体底部布置汽车底盘,进而实现汽车的地面行驶功能。然而,此类设计的飞行桨翼占用汽车车体空间大,桨叶外露,在地面行驶时无法实现较好的行驶稳定性和驾驶安全性,也会阻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切换模式时需要展开或收起机构。
4、而电动垂直起降式飞行汽车此类设计的汽车将飞行桨叶设置于汽车的正上方,进而实现与直升飞机相同的垂直起降的飞行能力,并在座舱下方布置汽车的底盘系统,实现汽车地面行驶功能。然而,此类设计的螺旋桨外露,同时切换模式时也需要展开或收起机构。
5、综合以上两种飞行汽车设计都存在桨叶外露对其他车辆单元和人员构成严重的安全风险,同时切换模式时准备时间较长,都无法真正实现汽车地面行驶模式与飞行模式随时随地零间隙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包括:
4、车架,所述车架前端底部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车架前端底部两侧设置有轮胎,所述车架后端底部两侧设置有轮胎,所述车架前端设置有三组涵道风扇,所述车架后端设置有三组涵道风扇,所述车架中段设置有驾驶室,所述车架后端顶部设置有扰流板,所述车架中段两侧设置有油箱;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所述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集成于所述车架后端底部两侧轮胎;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底部;发动机发电机机组,所述发动机发电机机组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后端。
5、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两套转向机构以v字形布置固定于所述车架前端底部。
6、优选的,所述涵道风扇,每组涵道风扇由两组风扇构成,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横梁或纵梁的上侧和下侧。
7、优选的,所述扰流板为u字形,通过升降机构固定于所述车架后端顶部。
8、优选的,所述扰流板仰角改变角度为0-15°。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发明通过设置车架、转向机构、轮胎、涵道风扇、驾驶室、扰流板、油箱、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电池组、发动机发电机机组;本发明的飞行汽车可以通过轮毂或轮边电机驱动轮胎在道路上行驶,当驾驶人员需要进行空中飞行时,通过车架上六组涵道风扇为飞行汽车提供一个垂直向上的升力,飞行汽车离开地面后,停止轮边电机驱动轮胎,模拟多旋翼机进行飞行;使用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随时随地零间隙切换交通方式,既可以在道路上行驶,也能够在天上飞行,有效拓展了汽车的使用范围,也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通过采用涵道风扇规避了因桨叶外露而构成的安全风险。
技术特征:1.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11),两套转向机构(11)以v字形布置固定于所述车架(2)前端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风扇(3),每组涵道风扇(3)由两组风扇(13)构成,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2)横梁(10)或纵梁(8)的上侧和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9)为u字形,通过升降机构固定于所述车架(2)后端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9)仰角改变角度为0-15°。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飞行汽车领域,具体公开了增程式垂直起降陆空飞行汽车,包括车架、转向机构、轮胎、涵道风扇、驾驶室、扰流板、油箱、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电池组、发动机发电机机组;本发明的飞行汽车可以通过轮毂或轮边电机驱动轮胎在道路上行驶,当驾驶人员需要进行空中飞行时,通过车架上六组涵道风扇为飞行汽车提供一个垂直向上的升力,飞行汽车离开地面后,停止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驱动轮胎,模拟多旋翼机进行飞行;使用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随时随地零间隙切换交通方式,既可以在道路上行驶,也能够在天上飞行,有效拓展了汽车的使用范围,也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通过采用涵道风扇规避了因桨叶外露而构成的安全风险。技术研发人员:王水浩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水浩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3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