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分离筛选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极片分选设备及分选方法与流程  >  正文

极片分选设备及分选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29 10:41:45

本技术涉及极片分选的领域,尤其涉及极片分选设备及分选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电池的回收过程中,极片分选通常采用人工分离,也有利用色选机等设备对混合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分选,由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常呈薄片状,当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相互叠压时,色选机等极片分选设备易出现选错等情况,极片分选设备的错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极片分选设备及分选方法,用以解决当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相互叠压时,色选机等极片分选设备易出现选错等情况,极片分选设备错误率高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分选设备,包括传输装置、识别装置、分选装置和收集装置;

3、所述传输装置用于将所述极片自所述传输装置的起始端输送至所述传输装置的终止端,以使所述极片沿设定路径自所述传输装置的终止端抛出;

4、所述识别装置至少用于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所述极片中的第一叠片结构,所述第一叠片结构包括相叠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识别装置至少复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叠放顺序;

5、所述分选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装置终止端,用于根据所述叠放顺序带动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的第一极片沿脱离路径移动,所述脱离路径偏离所述设定路径;

6、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收集件和第二收集件,所述第一收集件设置于所述脱离路径,所述第一收集件用于承接所述第一极片;所述第二收集件设置于所述设定路径,所述第二收集件用于承接所述第二极片。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极片分选设备对极片进行分选,以区分混合的多个极片中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时,可以通过传输装置将混合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自传输装置的起始端输送至传输装置的终止端,以使极片沿设定路径自传输装置的终止端抛出。

8、然后可以通过识别装置识别位于传输装置的极片中第一叠片结构,第一叠片结构包括相叠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并通过识别装置识别第一叠片结构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叠放顺序,从而确定第一极片位于第二极片的上方,或者,第一极片位于第二极片的下方。

9、随后根据第一叠片结构的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叠放顺序,通过分选装置带动第一叠片结构中的第一极片沿脱离路径移动,脱离路径偏离设定路径,从而使第一叠片结构的中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分离。

10、再通过第一收集件收集第一极片,通过第二收集件收集第二极片,从而实现对相叠放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分选,减小极片分选设备出现选错等情况的可能性,降低极片分选设备的错误率。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选装置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

12、所述第一喷嘴朝向上方出气,所述第一喷嘴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位于所述第二极片上方的所述第一极片的运动轨迹;

13、所述第二喷嘴朝向下方出气,所述第二喷嘴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位于所述第二极片下方的所述第一极片的运动轨迹。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离路径包括第一脱离路径和第二脱离路径;所述第一脱离路径相对于所述设定路径远离所述传输装置,所述第二脱离路径相对于所述设定路径靠近所述传输装置;

15、所述第一喷嘴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极片沿所述第一脱离路径移动,所述第二喷嘴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极片沿所述第二脱离路径移动;

16、所述第一收集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收集件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收集件远离所述传输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收集件的第一部分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脱离路径;

17、所述第一收集件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收集件靠近所述传输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收集件的第二部分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脱离路径

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集件的第一部分设置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背离所述第一收集件的第一端朝向所述传输装置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脱离路径和所述设定路径之间;

19、和/或,所述第二收集件设置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背离所述第二收集件的一端朝向所述传输装置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分隔板设置于所述设定路径和所述第二脱离路径之间。

2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收集件的第一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分隔板时,所述第一分隔板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收集件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分隔板背离所述第一收集件的第一端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传输装置的方向移动;

21、和/或,当所述第二收集件设置有所述第二分隔板时,所述第二分隔板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收集件,所述第二分隔板背离所述第二收集件的一端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传输装置的方向移动。

2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喷嘴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设定路径,所述第一喷嘴的出风方向偏离所述第二喷嘴;

23、所述第二喷嘴的出风方向竖直朝向所述设定路径,所述第二喷嘴的出风方向偏离所述第一喷嘴。

2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装置复用于识别单层的所述第一极片,所述分选装置用于带动单层的所述第一极片沿所述脱离路径移动,以使单层的所述第一极片进入所述第一收集件;

25、和/或,所述识别装置复用于识别第二叠片结构,所述第二叠片结构包括相叠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极片;所述分选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叠片结构中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极片沿所述脱离路径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叠片结构中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极片进入所述第一收集件;

26、和/或,所述识别装置复用于识别单层的所述第二极片,单层的所述第二极片沿所述设定路径移动,以使单层的所述第二极片进入所述第二收集件;

27、和/或,所述识别装置复用于识别第三叠片结构,所述第三叠片结构包括相叠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片,相叠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片沿所述设定路径移动,以使相叠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片进入所述第二收集件。

2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识别件和第二识别件,所述第一识别件和所述第二识别件用于朝向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所述极片;

29、所述第一识别件至少用于获取相叠放的所述极片和单层的所述极片;

30、所述第二识别件至少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材料,识别所述极片为所述第一极片或所述第二极片;

31、若相叠放的所述极片包括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所述相叠放的两个所述极片为所述第一叠片结构。

3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相连接的输送部和识别部,所述识别部位于所述输送部靠近所述传输装置终止端的一侧;

33、所述输送部用于将来自所述传输装置起始端的所述极片传输至所述识别部;所述识别部对应设置所述识别装置。

3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部设置有第一输气机构,所述第一输气机构至少用于形成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用于带动所述极片贴合于所述输送部。

3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部设置有遮挡罩,所述遮挡罩与至少部分所述输送部围成空腔;

36、所述遮挡罩与所述输送部形成通口,以使位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极片通过所述通口自所述空腔移动至所述识别部。

3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部设置有第二输气机构,所述第一输气机构的输气端和所述第二输气机构的输气端朝向所述空腔;

38、所述第二输气机构用于形成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气流的方向相反,以平衡所述空腔内的气压。

3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分选方法,包括:

40、通过传输装置将极片自所述传输装置的起始端输送至所述传输装置的终止端,以使所述极片沿设定路径自所述传输装置的终止端抛出;

41、通过识别装置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所述极片中第一叠片结构,所述第一叠片结构包括相叠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通过所述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叠放顺序;

42、根据所述叠放顺序,通过分选装置带动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的第一极片沿脱离路径移动,所述脱离路径偏离所述设定路径;

43、通过第一收集件收集所述第一极片;通过第二收集件收集所述第二极片。

4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分选装置的带动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的第一极片沿脱离路径移动,包括:

45、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识别件和第二识别件;

46、通过所述第一识别件获取所述极片的叠放顺序;

47、通过所述第二识别件识别所述极片类别为所述第一极片或所述第二极片;

48、当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所述第一极片位于所述第二极片上方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喷嘴朝向所述第一极片未叠压部分出气,以使所述第一级片沿所述第一脱离路径移动并进入第一收集件;

49、当所述第一叠片结构中所述第一极片位于所述第二极片下方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喷嘴朝向所述第一极片未叠压部分出气,以使所述第一极片沿所述第二脱离路径移动移动并进入第一收集件。

5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识别装置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所述极片中第一叠片结构,包括:

51、通过第一识别件获取位于传输装置的相叠放的所述极片和单层的所述极片;

52、通过第二识别件识别所述极片为所述第一极片或所述第二极片;

53、若相叠放的两个所述极片包括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相叠放的两个所述极片为所述第一叠片结构。

5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分选方法还包括:

55、通过第一输气机构形成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用于带动所述极片贴合于所述传输装置。

5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分选方法还包括:

57、通过第二输气机构形成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气流的方向相反。

5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分选方法还包括:

59、通过所述识别装置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单层的所述第一极片;

60、通过所述分选装置带动单层的所述第一极片沿所述脱离路径移动;

61、和/或,

62、通过所述识别装置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二叠片结构,所述第二叠片结构包括相叠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极片;

63、通过所述分选装置带动所述第二叠片结构中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极片沿所述脱离路径移动;

64、和/或,

65、通过所述识别装置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单层的所述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沿所述设定路径移动;

66、和/或,

67、通过所述识别装置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三叠片结构,所述第三叠片结构包括相叠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片,相叠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片沿所述设定路径移动。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331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