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2-06 12:53:25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气囊装置是车辆安全系统的一部分,其在车辆受到碰撞时迅速充气展开,保护乘员免受伤害。然而相关技术中,气囊装置对于乘员头部的保护并未考虑到乘员头部的空间是否满足触发条件,气囊装置无法有效展开或错误展开,导致对乘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安全系统,提高了气囊装置触发的安全性,以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安全系统,包括:
3、气囊装置,至少用于保护乘员头部;
4、乘员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乘员的头部空间;
5、控制器,用于在乘员的头部空间满足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气囊装置对乘员头部的保护。
6、可选地,所述车用安全系统包括:
7、姿态检测装置,至少用于检测车辆的翻转角度;
8、其中,在满足第一预设触发条件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气囊装置对乘员头部的保护;
9、所述第一预设触发条件包括:
10、乘员的头部空间满足预设条件;
11、车辆的翻转角度超过角度阈值。
12、可选地,所述车用安全系统包括:
13、碰撞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辆的碰撞强度;
14、其中,在满足第一预设触发条件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气囊装置对乘员头部的保护;
15、所述第一预设触发条件包括:
16、乘员的头部空间满足预设条件;
17、车辆的碰撞强度超过强度阈值。
18、可选地,所述车用安全系统包括:
19、座椅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座椅的乘坐状态;
20、姿态检测装置,至少用于检测车辆的翻转角度;
21、碰撞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辆的碰撞强度;
22、其中,在满足第一预设触发条件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气囊装置对乘员头部的保护;
23、所述第一预设触发条件包括:
24、乘员的头部空间满足预设条件;
25、座椅的乘坐状态满足预设状态;
26、车辆的碰撞强度超过强度阈值和/或车辆的翻转角度超过角度阈值。
27、可选地,所述乘员检测装置至少包括雷达传感器和/或图像传感器。
28、可选地,所述气囊装置包括:
29、头部气囊模块,用于保护乘员头部;
30、其中,在乘员的头部空间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头部气囊模块对乘员头部的保护。
31、可选地,在满足第一预设触发条件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头部气囊模块对乘员头部的保护。
32、可选地,所述气囊装置包括:
33、侧部气囊模块,用于保护乘员侧部;
34、其中,在座椅的乘坐状态满足预设状态和车辆的碰撞强度超过强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侧部气囊模块对乘员侧部的保护。
35、可选地,所气囊装置包括:
36、第一类点爆器,用于控制所述侧部气囊模块和/或头部气囊模块的展开。
37、可选地,所述第一类点爆器包括:
38、一级点爆单元,连接至所述侧部气囊模块;
39、其中,在座椅的乘坐状态满足预设状态和/或车辆的碰撞强度超过强度阈值,且乘员的头部空间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控制器仅触发所述一级点爆单元控制所述侧部气囊模块的展开。
40、可选地,所述第一类点爆器包括:
41、二级点爆单元,连接至所述头部气囊模块和/或侧部气囊模块;
42、其中,在满足第一预设触发条件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二级点爆单元控制所述头部气囊模块的展开。
43、可选地,所述气囊装置包括:
44、气体通道,连接在所述侧部气囊模块和所述头部气囊模块之间,以使所述侧部气囊模块和所述头部气囊模块能作为一个整体被触发。
45、可选地,所述气囊装置包括:
46、第一拉带,用于控制所述侧部气囊模块和所述头部气囊模块之间的气体通道的连通;
47、第二类点爆器,连接至所述第一拉带;
48、其中,在满足第一预设触发条件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第二类点爆器控制所述第一拉带的动作,以连通所述侧部气囊模块和所述头部气囊模块之间的气体通道。
49、可选地,所述气囊装置包括:
50、第三类点爆器,用于控制所述头部气囊模块的展开;
51、其中,在满足第一预设触发条件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第三类点爆器。
52、可选地,所述车用安全系统还包括:
53、安全带预紧模块,用于向安全带提供预紧力;
54、风险检测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当前风险系数;
55、其中,在满足第二预设触发条件时,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安全带预紧模块;
56、所述第二预设触发条件包括:
57、座椅的乘坐状态满足预设状态;
58、车辆的当前风险系数超过风险阈值和/或车辆的碰撞强度超过强度阈值。
59、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用安全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60、根据乘员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在乘员的头部空间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气囊装置触发对乘员头部的保护。
61、可选地,在所述触发气囊装置对乘员头部的保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62、判断车辆的碰撞强度是否超过强度阈值;
63、在车辆的碰撞强度超过强度阈值时,获取车辆的翻转角度;
64、判断车辆的翻转角度是否超过角度阈值;
65、在车辆的翻转角度未超过角度阈值时,控制气囊装置触发对乘员侧部的保护;
66、在车辆的翻转角度超过角度阈值时,获取乘员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
67、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68、判断座椅的乘坐状态是否满足预设状态;
69、在座椅的乘坐状态满足预设状态时,触发气囊装置对乘员侧部的保护和/或乘员头部的保护。
70、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71、判断车辆的当前风险系数是否超过风险阈值;
72、在车辆的当前风险系数超过风险阈值时,根据座椅的乘坐状态触发安全带预紧模块;和/或
73、判断车辆的碰撞强度是否超过强度阈值;
74、在车辆的碰撞强度超过强度阈值时,根据座椅乘坐状态触发安全带预紧模块。
75、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用安全系统。
7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乘员的头部空间的情况有效且准确地触发气囊装置对乘员头部的保护的车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77、更具体而言,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可能产生如下的具体有益效果:
78、通过设置乘员检测装置检测乘员的头部空间,并在乘员的头部空间满足预设条件时触发气囊装置对乘员头部的保护,实现气囊装置有效且准确地触发,减少对乘员的伤害,从而提高气囊装置触发的安全性。
79、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04/3429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