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铁路车辆辅助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9:00:37

本申请涉及,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居民驾车外出的方式主要通过高速路、高架路或普通道路,但上述交通方式普遍存在易拥堵、通勤时间较长且易出现车损等情况。

2、基于以上情况,需要设计一种新式的交通方式,以提高居民驾车行驶的安全性、通勤时间和保护车辆性等方面的感受。

3、基于新型的交通系统,其车辆变道系统也需进行全面更新替换,以适应车辆高速进入车道或车辆高速退出车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提高。

2、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

4、主轨道,连续设置;

5、副轨道,非连续设置,与所述主轨道相邻设置;

6、传送机构,固定设于所述主轨道和副轨道上;

7、载车架,固设于所述传送机构上,用于固定车辆;

8、变道机构,用于将副轨道上的载车架转移至所述主轨道上。

9、进一步的,所述载车架传动设于所述主轨道上,并可沿所述主轨道移动以调整其所在位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变道机构具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能够沿所述主轨道及副轨道的垂直方向运行并夹持所述车辆。

11、进一步的,所述车载架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主轨道上的车载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1,所述副轨道上的车载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2,其中,d2≤d1。

12、进一步的,所述载车架上布置有车辆限位机构,所述车辆限位机构根据车辆参数来调整其间距及长度以能够包裹住所述车辆的轮胎。

13、进一步的,所述主轨道及副轨道均闭环式设置,即,其外形为椭圆形或长方形,以使所述主轨道及副轨道持续转动运行。

14、进一步的,所述主轨道及副轨道的宽度一致。

15、进一步的,所述主轨道的运行速度为v1,所述副轨道的运行速度为v2,其中,0≤v2≤v1≠0。

16、进一步的,所述车辆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夹持组件相适配的定位槽,以使所述夹持组件卡接在所述定位槽中从而将位于所述副轨道上的限位座转移至所述主轨道上。

17、进一步的,所述副轨道具有车辆辅助机构,所述车辆辅助机构可将车辆运转至所述副轨道的载车架上。

1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可自主独立运行的主轨道和副轨道,并通过变道机构将位于副轨道上的载车架转移到主轨道上,从而完成车辆从副轨道至主轨道的转移,在主轨道的带动下快速到达目的地,提高通行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道机构传动设于所述主轨道上,并可沿所述主轨道移动以调整其所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道机构具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能够沿所述主轨道及副轨道的垂直方向运行并夹持所述车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架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主轨道上的载车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1,所述副轨道上的载车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2,其中,d2≤d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架上布置有车辆限位机构,所述车辆限位机构根据车辆参数来调整其间距及长度以能够包裹住所述车辆的轮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夹持组件相适配的定位槽,以使所述夹持组件卡接在所述定位槽中从而将位于所述主/副轨道上的限位座转移至所述副/主轨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轨道及副轨道均闭环式设置,即,其外形为椭圆形或长方形,以使所述主轨道及副轨道持续转动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轨道及副轨道的宽度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轨道的运行速度为v1,所述副轨道的运行速度为v2,其中,0≤v2≤v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轨道具有车辆辅助机构,所述车辆辅助机构可将车辆运转至所述副轨道的载车架上。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主轨道,连续设置;副轨道,非连续设置,与所述主轨道相邻设置;传送机构,固定设于所述主轨道和副轨道上;载车架,固设于所述传送机构上,用于固定车辆;变道机构,用于将副轨道上的载车架转移至所述主轨道上及用于将主轨道上的载车架转移至所述副轨道上;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可自主独立运行的主轨道和副轨道,并通过变道机构将位于副轨道上的载车架转移到主轨道上,从而完成车辆从副轨道至主轨道的转移,在主轨道的带动下快速到达目的地,提高通行效率,减少资源消耗。技术研发人员:王丹丹,张向辉,赵万里,章道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世联众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344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